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淡水鱼类出血病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 (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 ),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一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 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 2月底至 11月底,水温在 9~ 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2.
一、草鱼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与诊断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  相似文献   

3.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8,23(2):25-25
美国大口胭脂鱼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自味美、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经济性状,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进行驯养。我国于1993年引进,1997年进行大面积试养。实践证明,美国大口胭脂鱼是一种优良淡水经济养殖过类,适合在我国各地区养殖,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美国大[1胭脂鱼在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疾病。我们于1997年6月初引进夏花鱼种3000尾,经过80多天的养殖,平均规格达到了250g/尾,目.成活率达999%,但是因8月底开始拉网操作后,陆续死it20余尾,其余部分已出现充血病症,初步诊断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出血病。l养殖及发病情况胭脂…  相似文献   

4.
9月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一年之中水产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历年水产养殖经验及当前病害测报数据分析,今年9月份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和出血病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爆发性疾病;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黑鳃病发病率达到50%以上;鳗鱼不明病因的大肚腹水病和肠炎病较严重;美国青蛙出血病和白内障病甚为流行,出血病发病率达到70%以上,肝病还可能会发生较重;长吻能和加州鲈将以出血病为主。此时,水产养殖管理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5.
1流行及危害情况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在我国养鱼老区浙江、江苏的个别渔场发生。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已漫延全国各类淡水养殖水域。该病在我县初发于1986年,到现在全县的山塘、水库、湖泊及沟港等类型的养殖水域都曾发生过。每年的2...  相似文献   

6.
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鲤鱼极易发生细菌性出血病。 2 0 0 0年 6~ 8月 ,宁夏大部分养殖场暴发此病 ,发病面积一万多亩 ,平均死亡率 2 5 %左右 ,危害严重且不易治疗 ,复发率高。为此 ,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夏鱼病研究防治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了不同药物防治效果的研究 ,旨在探索出一套好的方法和筛选出一种防治暴发性出血病最有效的药物 ,降低防治成本 ,减轻渔农负担。1 病原鲤鱼暴发细菌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感染鱼体组织引起的鱼病。病原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 ,细胞直杆状、两端圆、直径 1 0~ 4 4μm ,以极生…  相似文献   

7.
白鲢细菌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发生和流行的一种新鱼病。该病来势凶猛、流行期长、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危害。今年6月,我市城郊池塘首次发生白鲢细菌性出血病二例,其损失之大,鱼类死亡之多均属罕见。现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出血病是养殖户对鳊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俗称。宜兴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商品鳊鱼养殖供应基地,多年来鳊鱼出血病成为影响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拦路虎,造成巨大损失。针对养殖户反应的鳊鱼出血病发病迅速,预防困难,和久治不愈等问题,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实现了部分鱼塘全年不发生出血病,死亡率小于0.5%和大部分发病鱼塘能迅速控制死亡的效果。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章剑 《水产科学》1987,6(3):1-3
青、草鱼是苏州市郊传统养殖的优良品种,居民特别喜食。但二龄青、草鱼病多,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群众称之为“二龄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俗称青、草鱼四病,对其生产威胁比较严重。尤以青、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约占70%),又无特效药防治,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为集约化养殖,导致鱼类肝病大量爆发,加上用药不合理,而肝病的某些症状,与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类似,以致人们将其与出血病混淆,导致误诊,从而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患此病的鱼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及流行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份江苏省吴江市八坼镇附近网箱养殖的加州鲈接连发生发病死亡现象,发病对象主要为2龄加州鲈,病害主要以细菌性出血病为主,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侯江宏 《科学养鱼》2001,(10):39-39
今年,我市水产局从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杂交鲶,该鱼基本特性跟大口鲶一样,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化,易患细菌性出血病,现将杂交鲶细菌性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7月份高温季节,正是鱼病流行时期。据我市西河一养殖户反映,他网箱养的杂交鲶出现死鱼,开始是零星死亡,后来每天死鱼100~200尾。通过诊断,确定为细菌性出血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最初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张开,稍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又上游,鳍基部有轻度充血现象,临近死…  相似文献   

14.
草鱼饲料来源广,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所以养殖草鱼的经济效益大,但草鱼多病,在成鱼养殖阶段,易受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赤皮病等“三病”的危害,养殖成活率一般只达30—60%。且有时因防治不及时,导致大量死亡,使单产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鱼类出血病是近几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1997年,郑州地区有一半以上的高产塘暴发不同程度的出血病,死亡率在10%以上,个别发病严重的池塘,鱼全池死亡。目前,该病已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病的暴发流行已是当务之急。在对郑州地区近万亩养殖水面、十几个养殖场进行鱼病调查和鱼病诊治工作中,针对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1 鱼类出血病流行特点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病毒感染、细菌、营养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分辨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对鱼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出血病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依时间顺序为: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09,(6):25-25
5月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5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鳖腐皮穿孔病和白斑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和本尼登虫、虾类白斑病、红体病和托拉病等。湛江市报告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比较严重,已有1000多个网箱养殖鱼类发病,死亡的主要是鱼苗,死亡率达到25%。有些地区的石斑鱼刺激隐核虫病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38%,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发病率达到70%、死亡率达到50%,草鱼出血病发病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19.
鱼类出血病的防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在我国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发生,发病死亡率高,是淡水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暴发性出血病是团头鲂成鱼养殖中常见的鱼病,其它病害很少。2005年9~10月我市多个塘口发生了团头鲂烂鳃病,损失严重,其中一只塘口50亩,日均死亡500~600条(300多千克),累计死鱼超过3500千克。本地区主养团头鲂面积超过10万亩,以前从未发现过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