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寿县基本情况及林业现状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江淮丘陵北部.全县辖25个乡镇,国地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1.85万公顷,总人口129.7万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960毫米,年均气温14℃,光照充沛,四季分明,适合多种植物生长.截至2004年底,全县林业用地1.4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01万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81.9万方,森林覆被率18.77%.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0.436万公顷,其中坡耕地0.3万公顷,荒地0.136万公顷,为林草间作发展畜禽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开发主要在退耕还林、还牧,优化产业结构,恢复西北生态环境.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东经98°54′-101°22',北纬35°46′-37°10',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6.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15.14%,陆地面积146.4万顷,占全县面积的84.86%.陆地面积中可利用草场120.9万公顷,耕地3.7万公顷,林地2.2万公顷,其余为沙漠、山脉.  相似文献   

3.
彭阳县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自200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以来,彭阳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退(耕)推(田)结合,沟坡兼治,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8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91.2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5.0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8万公顷;工程惠及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808个村民小组41911户农民,退耕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3%.  相似文献   

4.
2001年盐池县被列入退耕还林试点县。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全县8个乡镇99个行政村全部列入退耕还林建设工程。经过2001—2007年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8万公顷,经过自治区林业局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已有3.2万户农户,12.6万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收益2266元。通过调查,退耕还林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临汾市全面启动。截至2004年底,全市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5万公顷,荒山造林11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来,清水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大搞退耕还林.至目前,退耕还林扩大到全县所有乡镇,累计完成"一退两还"造林17.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 4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6万亩;新发展以刺槐、油松、侧柏落叶松为主的生态公益林12.22万亩,以核桃、仁用杏、山杏、扁桃、花椒等为主的干果类生态经济林4.45万亩,以梨、葡萄等为主的鲜果类生态经济林0.38万亩;涉及退耕户19012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1.7%;初步形成了东、南、西、北、中5条辐射全县,纵横交错的林网带,16个重点流域也得到初步治理.2002年,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示范项目县之一,2003年全县将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奉新县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县2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2万人,有水田面积2.59万公顷,常年种植水稻面积3.60万公顷(早稻1.47万公顷、一季晚稻6667公顷、二季晚稻1.60万公顷),总产量2.4亿公斤,其中商品粮1亿多公斤,人均350多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大埔县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的深山区。全县有14个镇和一个国营林场,249个村民委员会,40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41.65万人,占78.9%,国土总面积244296.2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93308.6公顷。大埔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应怎样来保护森林,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崛起呢?笔者认为要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快推进低产林的改造,加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0.
祁东县地处湘中偏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地方特种蔬菜--黄花菜主要生产大县.全县辖耕地面积5.5万公顷,其中黄花菜种植面积1.1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0%,总产5.75万吨,占全国黄花菜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3.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千里淮河发源地的桐柏县采访。这个县是河南省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10.9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6%,发展林业得天独厚。过去由于林业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林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5%。然而今天的桐柏大地到处是郁郁葱葱,一片绿色。2002年全县林地面积达9.7公顷,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4.
西吉县退耕还林补助收益与养羊收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我县生态建设实现新造林100多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8.2万亩。全县30%的黄土高坡与丘陵沟壑开始变绿了。然而据2008年统计,羊出栏超过1.24多万只,年增长幅度达1.6%,由此而导致的林牧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巩固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对西吉县2008年退耕农户收益和养羊收入效益对比分析,退耕还林补助收益远远大于养羊带来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彭阳县县域总面积25.3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5万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59%,其中集体林地9.2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62%。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如何发挥集体林地效益、增强集体林活力,作为兴林富民、推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举措,努力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路子,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1改革模式1.1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宜林“四荒地”绿化进程针对彭阳县大面积集体宜林地尚未被开发的现实,积极挖掘集体宜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的丰富资源,加快造林…  相似文献   

16.
融水县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之一,也是杉木的主要产区。建国以来,年均向国家提供杉木商品材18万立方米。近二十年来,人工造林取得巨大成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47.82%提高到2009年的77.99%,1986~2009年,全县累计营造杉木林14万公顷(其中速生丰产林2.5万公顷)。杉木林面积由1986年的5.8万公顷发展到2009年的18.86万公顷,蓄积量由1986年的663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466万平方米,林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为改进杉幼林抚育技术,培育速生丰产优质杉木,缩短轮伐期,提高林业生产效益,自2008年开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分别采用4种较为常用的抚育措施,对杉木幼林幼树的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和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在生产经营上以牧为主的有4个民族乡,以农为丰的有8个乡镇,全县土地总面积64.22万公顷,其中草场而积45.7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71.26%,可利用草场面积41.43万公顷.耕地面积18.4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8.74%.门源畜牧业以高寒草地为主,畜种主要是草食畜,其优良品种有藏系绵羊、牦牛、改良乳牛、浩门马、黄牛、山羊、驴,以及五十年代后育成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细毛羊、半细毛羊等.其中藏羊和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也是门源草原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8.
隆昌林业自建国以来遇有两次大破坏和两次大发展。两次大破坏使全县林业遭到重大损失:一次是大跃进时期大量滥伐森林,大炼钢铁;二次是文革时期大量的盗砍滥伐。而两次大发展为绿化隆昌,恢复林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至今为全县80%的林业面积):一次是改革开放后5年的大发展,大力营造美松15万亩;二次是21世纪前5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累计造林6万亩。2000年,为大力发展林业,强化保护森林,我县将14.49万亩成片天然林资源纳入国家级"天保"中开展工程建设,全县实际实施工程建设共20.49万亩  相似文献   

19.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辖18个乡镇,311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全县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8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公顷,水域面积1.467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北缘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兼有山区、库区、丘陵、圩畈等多种地理类型,发展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全县可开发山场12.3公顷,可耕地2.1万公顷;可养水面1.3万公顷.在全县57万人口中,农业人口51.4,其中农业劳动力约26.7 万,属较典型的农业县,且是国家级扶贫县.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历来在太湖县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