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玉米年产量为1.1亿吨左右,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储备粮的主要品种之一,因此玉米储存品质判定对我国粮食储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规定,玉米储存品质以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三项指标为依据,判定其是否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鲁西地区高大平房仓内散装储藏稻谷过程中温度、水分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发芽率、粘度、品尝评分值的变化规律。定期对储存期间的稻谷进行品质、质量指标测定,然后采用软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稻谷储存损耗及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储粮和仓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科学合理储藏稻谷。  相似文献   

3.
对入库储藏在不同仓型内的同种、同年限及同产地的小麦,进行了持续三年的定期跟踪扦样检测,研究其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并对比其变化趋势。试验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容重、硬度指数、杂质、色泽、气味等品质指标并未有明显变化,而不完善粒、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均有下降趋势,且平房仓劣变趋势明显大于高大平房仓,试验结果有利于指导今后在高温高湿地区气候条件下小麦的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大豆原油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找到监测其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从而科学合理指导大豆原油的储存和适时轮换,以实罐储藏的大豆原油为例,通过14个月的品质监测,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变化最大的指标是过氧化值,酸值、水分、杂质、相对密度、气味滋味等指标变化均不明显,建议将过氧化值作为监测大豆原油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气味滋味直观指标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绿葡萄干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维持新疆葡萄产业优势地位的重要支撑,葡萄干含水率对葡萄干的色泽、营养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品尝体验具有较大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含水率绿葡萄干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品尝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将定量检测技术应用到葡萄干的生产中。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葡萄干的营养品质具有一定的差异,色泽分析中绿色色泽的差异最为显著;11.9%~19.2%含水率区间内葡萄干的质构特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上升或下降趋势;不同人群对不同含水率葡萄干的感官品尝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含水率高的葡萄干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感官评分较高,根据感官评价结果和葡萄干的贮藏特性综合评价,生产中葡萄干含水率应控制在14%~17%;对葡萄干含水率与质构指标进行拟合,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弹性的相对误差最小为2.91%,粘附性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3.33%;含水率14%~17%的葡萄干硬度预测值分别为1349.86、1191.75、1033.64、875.53 g;以硬度为快速检测指标,快速计算葡萄干含水率、弹性、咀嚼性等指标,拟合度较高,硬度与含水率的拟合方程为y=(-0.00006x+0.2191)×100,R2值为0.9171。综上,不同含水率葡萄干的色泽品质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人群均喜欢较高含水率的葡萄干,采用硬度值快速计算葡萄干含水率及其他质构特性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绿葡萄干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米米汤碘兰值与品尝评分的结果进行数理设计,讨论米汤碘兰值可作为大米食用品质鉴定方法和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油菜籽储藏期间色泽变化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油菜籽色泽变化与油菜籽品质指标的关系,为以色泽变化建立油菜籽无损检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测定了油菜籽储藏期间色泽参数变化及其品质指标[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过氧化值(POV)、电导率和发芽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主要色泽参数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籽储藏期间主要色泽变化参数为a*(△a*)、C (△C),且与各指标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油菜籽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仓房隔热保温处理,采用空调制冷控温、表层压盖等技术手段,实现糙米准低温条件储存,研究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糙米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仓温控制在20℃以内,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的糙米粮温保持在15℃以下,可以安全储存一年时间,糙米脂肪酸值低于27mgKOH/100g、品尝评分值77分、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整精米率大于87%。  相似文献   

9.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市售新鲜猪肉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进行研究,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具体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pH值、酸价和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和气味以及煮沸试验的检测,得出鲜猪肉在无包装贮藏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证实常温贮藏鲜猪肉的最佳食用时间为36 h内。  相似文献   

11.
臭氧熏蒸对储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经臭氧(O3)防治害虫试验后的玉米、小麦及稻谷进行粘度、脂肪酸值等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试粮品质略有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不同规格番茄酱的风味品质进行检测区分,定量辨别不同规格番茄酱之间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番茄酱嗅觉、味觉指标丰富,热破番茄酱在短链烷烃类、醇醛醚酮等类和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类物质成分上高于冷破番茄酱;味觉差异主要表现在酸味、苦味、咸味和鲜味指标上,冷破番茄酱酸味、咸味强于热破番茄酱,热破番茄酱苦味和鲜味均高于冷破番茄酱。  相似文献   

13.
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湿度)对稻谷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对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汉沽“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酿造低醇葡萄酒,以添加SO2终止发酵为对照,以酒精度、酵母菌致死率和稳定性等重要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为检测依据,比较了单纯添加不同浓度的肉桂酸(100、150、200、250 mg/L),以及肉桂酸(50、75、100、125 mg/L)协同SO2(60 mg/L)共同终止酒精发酵对酿造低醇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最终成品酒中肉桂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纯添加肉桂酸组和肉桂酸协同SO2组均优于对照组(单纯SO2 组),其中单纯添加250 mg/L肉桂酸终止发酵能获得品质最高且稳定性最好的低醇葡萄酒,其酒精度为6.32%(V/V),酵母菌致死率达98.58%。所酿低醇玫瑰香葡萄酒呈浅玫瑰红色,澄清透明,果香、酒香平衡,酸甜适中,无酵母味,具有一定的玫瑰香的品种香。该低醇葡萄酒中肉桂酸检测含量为62 mg/L。  相似文献   

16.
加工条件对稻谷储存品质的判定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糙米状态下的脂肪酸值比标准一等精度大米状态下的高,品尝评分值则相反.为了得到较为真实客观的结果,可以用糙米进行脂肪酸值的测定及品尝实验.  相似文献   

17.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甜玉米品质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品质、口感,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主要依据试验基地小区分区试验,对试验甜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观测,每个品种采用田间随机选样4组,每组依次选取10株进行观测,主要针对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各要素进行测定,根据专家现场鉴评,对每个品种口感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15个甜玉米品种中,‘万彩甜糯118’、‘禾甜糯2’、‘金糯628’、‘万糯2018’、‘美玉加甜糯36号’几个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排列整齐,并且甜糯可口,品质较好;‘禾甜糯2’属于口感型玉米,但是穗长较小,因此建议种植户选用时,如果追求甜玉米穗长和产量,应该尽量摒弃;‘美玉加甜糯36号’是早熟玉米,口感既糯又香甜,但是由于生育期短,因此种植时一定要合理结合销路进行种植,以防玉米过早衰老;‘万彩甜糯118’、‘金糯628’、‘万糯2018’属于中熟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甜玉米品种特性,甜玉米生育期越长,口感越佳,一般早熟甜玉米口感较差,中晚熟甜玉米口感比较好,杂交系甜玉米比自交系甜玉米更甜更糯,本次试验中,发现黄白相间、彩糯玉米等口感都比较好;甜玉米受干旱、高温、连阴天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在生长期如果水肥条件太差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如果出现高温或者连阴天,将会影响玉米授粉,同时不利于玉米结籽。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的蒸煮品质品尝鉴评是评价食味品质的重要环节。了解普通消费者评价甜玉米食味品质的标准及偏好性可以使育种家在改良甜玉米品质和培育优质品种时更有针对性。以17份甜玉米种质为试验材料,在专业鉴评的基础上,请95名普通消费者进行了品尝鉴评,并对获得的评价数据进行调查。普通消费者的评价结果总体上和专业鉴评结果相一致;与好吃程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相关系数均在0.950以上;女性普通消费者中果皮厚度与好吃程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30以上,显著高于男性的0.892,而女性消费者中好吃程度与光泽度的相关系数则只有0.501,明显低于男性的0.666。上述结果表明,与普通消费者整体喜好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女性消费者对果皮厚度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而男性消费者对光泽度的重视程度高于女性。这些初步调查结果可为育种家们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甜玉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比较壶天山羊与湘东黑山羊的肉质性状和肉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选育保护和开发好壶天山羊这一优质地方良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6月龄壶天山羊和湘东黑山羊各10只,分别测定了失水率、熟肉率、贮存损失、生鲜肉剪切力、L*值、a*值、b*值、pH等肉质指标和肌肉中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成份。结果表明:壶天山羊与湘东黑山羊生鲜肉剪切力、L*值、a*值、b*值、pH以及肌肉中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基本一致(P>0.05),但在甘氨酸、粗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及硬脂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神经酸甲酯、C20:3n6、十七烷酸甲酯、花生四酸甲酯、C22:6ns、银杏酸、反油酸甲酯、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榆树酸甲酯以及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肌肉中铁、锰、铜的含量之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合原产地生态条件、体型外貌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壶天山羊和湘东黑山羊应属于不同的山羊品种。建议将壶天山羊作为一个独立的遗传资源来加以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近十年50个早熟晚粳品种稻米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0、150、187、225、262、298和337 kg hm-2 7种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食味品质及品种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味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增施氮肥使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综合评价各品种蒸煮食味品质指标,分析各品种稻米食味品质特点,筛选出18个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食味值在53.9~64.0之间。施氮量对稻米品质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因品种类型而异,根据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将优质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其中,通粳981、南粳46、镇稻158、常优2号等品种对氮肥响应迟钝且品质较优,这些品种即使在高产所需的高氮肥条件下也能获得较高的食味值;镇稻661、M1148对氮肥敏感且品质较优,在保优栽培中要注意施氮肥水平对这类品种食味值的影响;其余品种为中间型。在蒸煮品质指标中,食味值与胶稠度、最高黏度及崩解值呈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及糊化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