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并呈现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确定该地区多年来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过4年的疫苗预防免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零散发生于兽医临床上羊只突然死亡的病例,经笔者深入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分离,将其确诊为此病是由腐败梭菌和魏氏梭菌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并呈现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确定该地区多年来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过4年的疫苗预防免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猪的梭菌性疾病有许多种,如最为人们熟知的仔猪红痢(又称坏死性肠炎),还有诺维氏梭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等。各种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均由特异性毒素或酶的复杂作用所致,虽然有很多抗菌药对梭菌敏感,但只有在组织损伤不很严重时使用才有效,一旦产生毒素且已损害组织,抗菌药只能杀灭细菌而不能使受损的组织修复。近年来,许多规模化养猪场由于梭菌感染所致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梭菌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犊牛的急性传染病,该菌在粪便、土壤和污水等处广泛存在,常通过污染的乳头、饲料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并在小肠内大量增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导致本病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6.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患病仔猪出现红痢、肠道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魏氏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的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A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稍钝圆,无鞭  相似文献   

8.
仔猪肉毒梭菌中毒浙江省泰顺县家畜良种推广站杨明爽肉毒梭菌中毒是家畜家禽食入肉毒梭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的疫病。鸡、鸭、牛、马较多见,猪很少见,但若饲料保存不当,吃了腐败的尸体,猪也会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笔者遇见一窝仔猪因吃了腐败的螺蛳而中...  相似文献   

9.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2005年5月平度市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经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二重PCR方法鉴别气肿疽梭菌和腐败梭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包含16S~23S rDNA间隔区和23S rDNA的部分序列作为气肿疽梭菌特异性标志,以α毒素部分序列作为腐败梭菌特异性标志,建立了鉴别气肿疽梭菌和腐败梭菌的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气肿疽梭菌C54-1株扩增出大小为509 bp的条带,腐败梭菌C55-1株、C55-16株均扩增出大小为148 bp的条带,均与预期吻合;而产气荚膜梭菌C57-1株、C59-37株,肉毒梭菌C62-4株,诺维梭菌C61-4株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方法的特异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也符合相应气肿疽梭菌和腐败梭菌的特点。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可用于气肿疽梭菌和腐败梭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1.
羊梭菌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疫病对膘情较好的羊易发生,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急促特点,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2.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前后的仔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兔魏氏梭菌病也称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消化道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泻下大量水样粪便和脱水死亡为特征。在临床中,常见两者混合感染。现将一起兔大肠杆菌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又称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是以腹泻为特征的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兔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99年3月,鸡西市园林兔场发生免梭菌性下痢,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引起牛的猝死病的主要病原,对养牛业的危害极大。本文简要介绍了牛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某猪场疑似猪魏氏梭菌病病例中分离到一株魏氏梭菌,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理,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鉴定结果为C型魏氏梭菌.药敏试验表明本株魏氏梭菌对青霉素、磺胺药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痢,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有时C、D型魏氏梭菌也参与致病.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广泛流行一种“猝死症”,根据各省“猝死症”病因方面的研究报道,认为兔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魏氏梭菌为主要病原菌。兔的魏氏梭菌痛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剧烈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腥臭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魏氏梭菌是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致病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见菌。本文主要综述了兔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检测技术、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一种以急性腹泻、脱水死亡为主要特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6~12周龄易感。2015年8月修水县太阳升镇一养殖户的兔子突然发病、急性腹泻、每天死亡3~8只。根据现场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通过综合治疗,死亡情况得到控制,全场兔子病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家兔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发病死亡率很高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魏氏梭菌,病兔以急性腹泻为特征,故又称魏氏梭菌性下痢。20日龄以上的毛兔均易感,1~3月龄幼兔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更为严重。我镇2000年11~12月死于本病的毛兔就有400多只,约占饲养量的5%,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了给养兔户排忧解难,通过一年多的试验研究,笔者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现简介如下:1饲喂适当,加强管理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特别是饲料单一,过多饲喂稻谷、小麦、蕃茄等高淀粉低纤维饲料时更易爆发。因此,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