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表面含有大量官能团,这些特性使得生物炭在水体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生物炭进行改性,提高吸附材料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对生物炭的特性、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以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生物炭吸附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开展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以期为生物炭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浓度、离子初始浓度、吸附质溶液温度、吸附质溶液初始pH值、时间等因素对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Mn2+的影响.研究表明,硅藻土对Mn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0486 mg·g-1,效果较好,可被用于去除重金属锰.适当增加吸附剂用量、离子初始浓度、控制吸附温度(<50)、pH值(<6)、延长吸附时间都能提高硅藻土对Mn2+的吸附效果.Langmuir吸附等温式相比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更好的描述硅藻土对Mn2+的吸附过程.硅藻土吸附M2+的吸附动力学则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粘土矿物作为良好的天然吸附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多数粘土矿物含有杂质,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限制了其吸附性能的发挥,柱撑改性能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着手,系统综述了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工艺、制备机理和柱撑粘土矿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条件、吸附机制,为粘土矿物的应用与研究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锰酸钾与硫酸锰联合对竹炭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进行探讨。分析了甲醛溶液的初始浓度、改性前后竹炭的用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竹炭改性前后的表面构型、比表面积与官能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溶液浓度42 mg/m L,改性竹炭用量17 mg/m L、温度313 K,吸附时间5 h的条件下,甲醛的吸附效果最好,达到了50.25 mg/g;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的分析表明,竹炭经改性后微孔结构增多、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改性竹炭比未改性竹炭具有更为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重金属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寻找经济有效的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方法极其紧迫。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炭,用于吸附固定重金属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对有些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的效果欠佳。阐述了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应用。为了给生物炭的改性提供更多理论支撑,总结了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改性生物炭的方法和今后研究生物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中国硅藻土储量丰富,居世界第二位。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简述硅藻土化学成分、表面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不同改性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廉价废弃物硅藻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氨水改性活性炭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水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探讨氨水浓度、改性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值、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改性对活性炭的孔结构产生破坏,不利于孔隙结构的发达,但氨水改性在活性炭表面引入了碱性基团,有利于苯酚吸附值的提高.随着氨水浓度的提高,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不断下降,亚甲基蓝吸附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碱性基团的含量和苯酚吸附值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选择吸附填料提供基础数据,比较了人工沸石、膨胀蛭石、天然沸石、硅藻土4种矿物吸附Zn2+和Cd2+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矿物吸附Zn2+和Cd2+离子的容量大小顺序为人工沸石天然沸石>膨胀蛭石>硅藻土;给定废水锌、镉离子去除率目标,4种矿物使用成本大小的顺序为硅藻土>人工沸石>膨胀蛭石>天然沸石.说明在比较的矿物吸附剂中,天然沸石与膨胀蛭石是最佳的人工湿地填料.  相似文献   

9.
以木质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制备有机改性硅藻土,并研究其对溶解和胶体性物质(DCS)模型物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吸附效果。主要探讨了PVAc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得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热力学参数ΔS=-61.39 J/mol,ΔH=-12.03 KJ/mol。实验发现,有机改性硅藻土对PVAc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升高温度可以增强PVAc在有机硅藻土上的吸附性能,对吸附过程的进行有促进作用;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椰壳活性炭表面浸渍CuCl2,经二次炭化、活化工艺制得改性活性炭,当CuCl2质量分数为0.3%、 0.4%、 0.5%和0.7%时,制得的改性活性炭分别标记为AC3、AC4、AC5和AC7。通过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在常温动态吸附装置中考察改性活性炭对气相苯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减少,且铜在活性炭表面及孔隙内部主要以CuO和Cu2O形式存在,随着浸渍CuCl2质量分数的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降低、孔容积减小,但微孔比表面积和比例提高,其中AC5的微孔比表面积为733.20 m2/g,微孔比例达到72.99%。改性活性炭AC5对气相苯吸附性能最佳,对5 mg/L苯的平衡吸附量为356.40 mg/g,平衡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