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的毛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位点基因控制。现综述猪毛色的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猪毛色性状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毛色性状遗传机制非常复杂。从毛色的形成、毛色类型、毛色的孟德尔遗传位点及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对猪毛色性状遗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家猪毛色的基因定位,染色体标记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猪的黑、白毛色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进行并与核仁组织者区(NOR)连锁的研究结果,和进一步研究猪的毛色遗传规律,测定了86头不同毛色的长白×枫泾猪(长枫猪)F2代的8号染色体上Ag-NOR的分布,分析了长枫F2、F3、F4仔猪的毛色分离,用已知8号染色体上Ag-NOR分布特点的不同毛色的长枫猪进行交配试验,记录了23窝(白猪×白猪:8窝:花猪×黑猪:5窝;黑猪×黑猪:5窝;花猪×花猪:5窝)22  相似文献   

4.
章胜乔  徐宁迎 《养猪》2001,(4):29-30
猪的毛色遗传主要是由显性白色和毛色扩展2个基因位点中不同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在德系皮特兰猪的选育过程中发现,其后代毛色分离类型符合猪毛色遗传规律的理论假定,即杂合子白色皮特兰之间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色和花色两种毛色分离类型,但其比例为3:1;白色皮特兰与花色皮特兰酱,其后代亦出现白色和花色两种分离类型,按1:1分离;而花色皮特兰之间交配不出现毛色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猪的毛色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启顺 《养猪》2006,(3):21-24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基因座控制。此文综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建  陈伟  王慧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13,(1):100-103
毛色是家猪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是一种易观察的表型遗传标记,在育种实践中可用于分析品种的纯度、亲缘关系和确定杂交组合类型等,因而,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倍受育种学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猪毛色类型、形成与遗传机制及其毛色相关基因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猪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75头纯白长嘉母猪和13头白中带黑斑长嘉母猪与杜洛克公猪配种,根据猪的毛色遗传规律,研究杜长嘉杂种猪的毛色遗传类型.结果表明,表型为纯白的长嘉母猪比有黑斑的长嘉母猪后代全白猪比例高8.5%,棕红色猪比例高11.9%,全黑色猪比例低5.2%.对上述试验进行X2独立性检验,求得X2=39.41,当自由度df=5时,X20.05=11.07,说明长嘉母猪毛色对后代杜长嘉杂种猪毛色有一定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位点基因控制.现综述猪毛色的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04窝5828头杜长嘉商品猪的生产调查,发现群体中通常有全白色、棕红色、黑白花斑、棕白花斑、黑棕花斑和全黑色等6种毛色,且不同毛色长嘉母猪的后代毛色构成比例完全不同.①纯白长嘉母猪后代:全白色0.4486±0.1868、棕红色0.1842±0.1426、黑白花斑0.0708±0.1175、棕白花斑0.0264±0.0706、黑棕花斑0.0844±0.1203、全黑色0.1856±0.1240;②黑斑长嘉母猪后代:全白色0.3685±0.2191、棕红色0.0899±0.1069、黑白花斑0.1773±0.1482、棕白花斑0.0546±0.0874、黑棕花斑0.1045±0.1236、全黑色0.2052±0.1651.一般利用猪毛色遗传的最新研究进展,可解释杜长嘉商品猪的部分毛色遗传类型,但还不能完全解释其全部的毛色类型,且杜长嘉母猪杂种后代的毛色比例不符合已知基因座位基因型的遗传理论推测.  相似文献   

12.
兔的毛色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毛纤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都是由基冈所控制的。掌握兔的毛色遗传规律.对兔的品种(如彩色獭兔、彩色长毛兔)培育和生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中图分类号:S813.1l家兔的毛色遗传规律控制家兔毛色的基因之间的作用各不相同.有些基因虽然作用不同却产生相似的毛色。因此.兔的毛色遗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遗传现象。为使读者等握兔的毛色遗传规律.便于应用于生产实践.现将作用于毛色的基因系统和不同色型及基因符号介绍如下。回.1作用于毛色的基因系统1.l二IA系统基因的作用A系统中等位基因有3个.llljrt、a’和a。其中A基因的作…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毛色的形成是由毛囊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而引起的 ,控制哺乳动物毛色的基因位点很多 ,且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鼠灰色 (Agouti)基因是其中之一 ,结构复杂 ,其位点不是一个单一的基因位点 ,而是一个含有许多等位基因的位点。Agouti基因的表达会引起棕黑素的产生 ,而Agouti不表达时则会引起真黑素的表达 ,从而调节色素合成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Agouti在鼠皮肤内表达 ,通过对抗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受体 (MC1 R)信号来调节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会发生许多突变 ,一些突变不仅影响毛色 ,而且干扰许多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本文就 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绵羊毛色遗传机制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林 《家畜生态》1997,18(4):46-48
绵羊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具现实意义。本文就有关绵羊毛色变异及毛色位点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旨在总结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借以促进我国绵羊毛色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索以毛色基因MC1R、KIT等位基因基因型分析应用于瘦肉型黑猪毛色选育工作的可行性。实验群体包括从瘦肉型黑猪育种群中随机选择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各108头,北京黑猪24头。另外选择杜洛克×民猪F1代15头作为对照。选择MC1R外显子区,KIT基因外显子3、18、19、21为候选目的片段。测序确认SNP位点后,进行PCR-RFLP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MC1R基因外显子区-51G/A(北京黑猪上携带)、-372G/A(长白猪,大白猪上携带)、-589,729T-G/C-A(杜洛克猪上携带)频率均为1,而KIT基因外显子19-156T/C(北京黑猪上携带)突变频率为0.938。结果提示,MC1R、KIT基因上的SNP位点结合PCR-RFLP方法可以应用于瘦肉型黑猪毛色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陆川猪种群的纯度,本研究以4个华南地方猪种(莆田黑猪、粤东黑猪、大花白猪、巴马香猪)和3个外来猪种(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作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陆川猪群体56个样本的MC1R和KIT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KIT基因内含子17的第1个碱基发生G>A剪接突变,而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以及杜洛克猪中KIT基因型一样,均为野生型的GG基因型;MC1R基因编码区分析表明,以海南野猪MC1R基因型作为参考序列,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在MC1R基因编码区存在95Val > Met和102Leu > Pro两个错义突变;MC1R基因非编码区分析表明,与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相比,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MC1R基因的5'UTR分别存在5~6个SNPs,3'UTR存在1个A碱基的缺失。另外,试验对一窝毛色异常的陆川猪仔猪及其亲本的KIT和MC1R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仔猪及其亲本的KIT基因型均为GG野生型,仔猪和母本的MC1R基因均存在ED1和Ep两种不同的基因型,父本的MC1R基因型为ED1,因Ep对应于皮特兰猪的斑块表型,所以初步判定母本渗入了外来猪种的血统。本研究通过检测陆川猪等8个猪种的毛色相关基因KIT和MC1R基因的基因型,证实了中外猪种间在毛色遗传上的分子差异,为今后深入研究猪毛色遗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为探讨桂阳系猪的毛色基因频率及毛色遗传情况,加速毛色基因型的纯合,提高桂阳系猪及其杂交后代的被毛一致性及整齐度。本文利用1—5世代仔猪毛色表现型,根据哈得温伯定律计算各世代花斑毛隐毛基因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毛色遗传标记作为湘西黄牛杂交组合选择、纯种鉴别、保种选育的科学理论依据,应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湘西黄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对其黑毛色和红毛色表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湘西黄牛中MC1R基因有三个等位基因 (ED 、E+、e );隐性的e基因在310处缺失一个碱基G 造成移码突变,在468处提前终止翻译,翻译出一个缩短了的失去功能的MC1R蛋白,表现或强或弱的红毛色;E+所对应的是野生型毛色,如黄色、灰色等;湘西黄牛中黄色个体优势等位基因为E,而红色个体优势等位基因为e,e相对E是隐性基因,只有在e等位基因纯合状态下,才表现为红色毛色; E+/e也表现为红色,可能湘西黄牛红色和黄色表型除了有MC1R基因控制外,还有其它基因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的毛色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毛色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种类很多 ,主要由于黑色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同而造成。黑色素主要由酪氨酸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氧化后形成的。在哺乳动物的被毛中 ,黑色素有两种 ,一种为“真黑色素” ,以黑色和褐色两种形式存在 ;另一种是“褐黑色素” ,以黄色和红色两种形式存在。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和聚合而产生 ,推测可能是形成黑色素过程的提前终止而产生了黄色和红色。另外 ,色素颗粒的浓度和分布对着色的变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家畜的毛色属于质量性状 ,通常表现为相对的简单遗传 ;除遗传因素外 ,还受到环境因素的修饰…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检测水貂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T138A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水貂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提取5种被毛色型430只水貂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对TYR基因T138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统计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通过卡方(χ2)独立性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水貂毛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138A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T和A,形成TT、TA和AA 3种基因型,AA基因型在吉林白水貂群体中为优势基因型(0.9069),而TT基因型为金州黑水貂、珍珠水貂、咖啡水貂和银蓝水貂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其中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基因型频率最高(1.0000)。关联分析表明,TYR基因T138A位点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001)。表明TYR基因T138A位点可能是影响水貂毛色的主控位点或与调控白色被毛表型主控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