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保省耕作法及保省耕作法机具的概念。从翻耕或翻耕与深松相交替将在相当广大的地区、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一种基本的田间作业环节而存在这一认识出发,用“假想旋翻垡片”的概念研究了旋翻在几何尺寸上的可能性及其限制条件,并从保省耕作法的节能、赶农时、省人工减少土壤压实、经济高效等方面对旋翻进行了考察,指出发展一种动力驱动、原沟旋转翻垡的基础耕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研究了旋翻的几何条件和动力学条件。指出理论最大耕深可由垡片的稳定条件定出;最小耕深可由理论覆盖程度定出;给出了结构参数、使用参数关系的无量纲图表。并指出动力驱动、原沟旋转翻垡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切土过程,翻垡过程和碎土过程。入土能力取决于机器的重量和刀刃形状与参数并可由贯入仪预测。工作部件施加于土垡的力能否使土垡迅速加速是实现旋转翻垡的关键;当刀滚转速超过50rpm后必须强制脱垡。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结构,对耕作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解决国内现有无驱动型圆盘犁入土困难、驱动型圆盘犁对土壤翻动大及耕层破坏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驱动圆盘犁,并详细介绍了其传动方案、碎土方案及圆盘相关参数等。为了新型驱动圆盘犁各零件能够安全工作,且使设计更加合理,通过SolidWorks完成圆盘犁关键零件的三维建模,运用有限元分析对犁腿和机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对机架进行了5阶模态分析。通过试验对圆盘犁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圆盘犁整机符合静力学要求,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圆盘犁机架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所有的外界激振频率,不会出现共振,不会出现影响正常工作的较大变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设计的圆盘犁每个圆盘独立驱动,且具有一定的偏角和倾角,减少了土壤的侧向移动,更加符合保护性耕作的原则,可为耕整地机械提供一种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犁耕后双刃旋耕、两侧开畦沟的工作方式,分析确定了驱动圆盘犁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驱动圆盘犁组-开畦沟前犁布局方式;分析确定了一种应用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的双刃型旋耕装置关键结构参数。依据滑切原理确定了具有长刃部和短刃部的双刃型旋耕刀片关键结构参数;根据驱动圆盘犁组结构布局确定了双刃型旋耕装置为双头螺旋线排列方式。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分析了整机的秸秆埋覆性能以及对土壤耕层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4.69%,且整机作业后土壤耕层混合均匀。在秸秆留茬量不同的两种工况下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田间性能试验表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作业后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6.45%,平均碎土率为95.30%,犁组不堵塞,刀辊不易缠草,机组通过性好;田间播种试验表明,整机播种后油菜出苗均匀,整机作业各项指标均满足稻茬地油菜直播种床整备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圆盘犁是以凹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圆盘犁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圆盘组成。由多个圆盘组成的犁,每个圆盘独立安装在与主斜梁焊接的犁柱上,进行翻土碎土作业。圆盘犁是新型的土壤耕作工具,常用于旱作区熟地或荒地的耕翻作业,特别适用于耕翻高产绿肥田及稻麦茬的还田作业。圆盘犁按有无动力驱动分为驱动型和通用型两大类。我们这里主要讲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一、驱动式圆盘犁的结构原理驱动式圆盘犁一般由悬挂架、齿轮箱体、框架、圆盘  相似文献   

5.
耕耘曲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土垡抽象为松散连续的挠性垡条,作为土垡的物理模型,并根据几个基本实验数据,应用力学方法,分析垡条沿曲面运动轨迹;对耕耘曲面(犁体曲面、垄作犁铧等)的形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探讨建立耕耘曲面统一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原则和实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用于土壤翻耕、碎土作业所需能耗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合理选用与配备耕整地机具,对节能降耗、提高机耕作业效率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等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常用耕整地机具及型号识别 翻耕土壤的机具主要是犁,按犁的工作部件来划分有铧式犁和圆盘犁。我国幅员辽阔,铧式犁产品有南方水田犁和北方旱作犁两大系列。圆盘犁在欧美各国广泛应用,驱动圆盘犁在我国也有应用。 耙是碎土的主要机具,耙有旱地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驱动式圆盘犁机组平衡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驱动式圆盘犁机组的平衡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探讨,并利用解析法推导出拖拉机前后轮载荷的变动量、偏转力矩等计算式,论述了拖拉机操向稳定性和驱动式圆盘犁在水平面内平衡的条件,利用驱动式圆盘犁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组,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出不同悬挂参数对机组平衡性能的影响,并以1LYQ-422驱动式圆盘犁机组为实例,以田间实测的驱动式圆盘及尾轮六分力数据为依据对该机组进行上述各项验算和分析,提出了悬挂参数的合  相似文献   

8.
在农机作业中,铧式犁主要是通过犁体曲面完成对土壤的切土和翻垡,达到土壤耕作的目的.犁体曲面的参数对铧式犁的工作性能和动力消耗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利用数学建模中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对碎土型犁体曲面进行建模,并对犁体曲面耕翻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优化的曲面参数及其各项参数对犁体曲面工作性能(牵引阻力、翻馑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对铧式犁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稻油轮作区驱动圆盘犁对置组合式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时土壤黏重板结、秸秆量大、播种作业需同步开畦沟的农艺要求,考虑传统耕整作业耕层浅、功耗大的不足,依据驱动圆盘犁组与传统铧式犁相比,不易缠草堵塞、通过性好、牵引阻力小的特征,设计了用于油菜播种的驱动圆盘犁对置组合式耕整机。提出了主动式对置犁耕与被动式开畦沟、碎土、平整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分析了对称布置的圆盘犁组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根据犁体曲面成形原理,设计了开畦沟前犁犁体曲面;依据组合式船型开沟器与土壤挤压互作机制的分析,确定了开畦沟区域宽度为350 mm时,开畦沟系统作业后可有效保证畦沟和种床厢面质量。耕深稳定性试验表明,整机作业实际耕深与限深深度基本一致,耕深稳定性系数均在90%以上。厢面质量试验表明,开畦沟系统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沟宽241.6~293.5 mm,沟深328.6~370.8 mm的梯形沟。经组合式船型开沟器挤压的土壤对犁沟的实际填埋率高于87.67%,碎土辊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22.45~26.70 mm,碎土率为60.14%~68.3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整机较优工作参数为:限深深度为180 mm,机组前进速度为3.5 km/h,圆盘犁组转速为160 r/min,此时整机功耗为24.37 k W,相比传统旋耕方式的油菜播种种床整备机具的功耗降低了37.67%,秸秆埋覆率为92.78%,碎土率为66.74%,厢面平整度为24.18 mm,土壤对犁沟平均填埋率为92.3%,满足油菜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左翻驱动圆盘犁受力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左、右翻驱动圆盘犁进行受力分析 ,建立了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式 ,利用田间实测尾轮六分力结果 ,对尾轮受力进行合理简化 ,从而只需测得驱动圆盘犁体六分力 ,即可利用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式 ,计算出悬挂机构及尾轮的受力状况。最后以田间测试数据为例 ,计算了左、右翻驱动圆盘犁悬挂机构的受力 ,结果表明 :左翻驱动圆盘犁的受力状况比右翻驱动圆盘犁有明显改善 ,尤其在较硬的土壤或旱地中耕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式圆盘犁研究过程中有关机组受力及机组平衡作了分析探讨,确定了机组的合理工作挡位及机组重心位置,提出了减小机组偏转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供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及推广使用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驱动式圆盘耕作外载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驱动式圆盘犁是80年代新出现的节能型耕作机具。采用专门制作的试验装置对驱动式耕作圆盘的外载六分力进行了田间测定,在2类3种土壤中测得了不同转速、不同耕速、不岑及耕深条件下的六分力数据并进行了,针其与被动式四川省肋进行了对比。归纳出六分力的变化规律及典型土壤条件六分力数据,所得结构可作为驱动式圆盘犁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保持总体方案和工作原理不变的前提下,给1BG-0.9型机滚船配装铧式犁或圆盘犁,增加耕翻功能。重新设计变速箱,使机滚船的工作速度有快档、慢档和倒档,从而增强对不同硬度土壤以及不同田块的适应能力。产品由单一型式发展为两大类七种型式。  相似文献   

14.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维CAD软件设计犁体曲面是目前先进的技术,可省略许多复杂的计算,同时可降低成本。先确定计算主要参数,而后分析传统犁体曲面的设计方法和三维CAD软件建模的方法,找出有共性的点,线,面,再通过计算得到导曲线和直元线,导曲线可用箭状曲率分析命令进行曲线光顺度分析。设计出的犁体曲面先用旋转和放大命令直接观查是否有缺陷,其后可用曲面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性能曲线;翻土曲线等如达不到要求可修改参数自动更新图形。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维CAD软件设计犁体曲面是目前先进的技术,可省略许多复杂的计算,同时可降低成本。先确定计算主要参数,而后分析传统犁体曲面的设计方法和三维CAD软件建模的方法,找出有共性的点,线,面,再通过计算得到导曲线和直元线,导曲线可用箭状曲率分析命令进行曲线光顺度分析。设计出的犁体曲面先用旋转和放大命令直接观查是否有缺陷,其后可用曲面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性能曲线;翻土曲线等如达不到要求可修改参数自动更新图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三点悬挂方式过于依赖生产经验,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机具设计和开发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保证犁耕的作业质量,必须在悬挂方式上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对悬挂犁与拖拉机挂接的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悬挂犁和拖拉机三点悬挂构成挂接机组,犁的挂接点落在拖拉机的动力中心和犁的阻力中心的连线上,即三点构成一条直线,而将挂接机组上的牵引点做为虚牵引点。同时,结合南疆土壤特性,并利用Mat Lab软件优化了相关参数,最终各性能参数与悬挂犁标准参数更接近,充分证明了悬挂方式改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转叶式切土刀助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犁式开沟机助推装置-转叶式切土刀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运动参数优化设计,水平推力简化计算方法及最大推力的计算公式。田间试验及检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切土刀转速与前进速度匹配合理,则助推效果明显。以此方法设计试制的双犁开沟机,已成功应用于苏南烂湿地区的开沟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