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dauble haploid populations)的168个株系及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早春冬小麦叶片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及其细胞膜透性,探讨小麦品系间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抗寒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与细胞膜透性、田间冻害级别的相关系数都呈显著正相关;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的品系,其细胞膜透性较高,抗寒性较差;小麦叶片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在供试品系间呈连续性变异,遗传变异较大,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的抗寒性生理机制及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扬麦13为试验材料,设稻秸不还田(CK)、均匀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和翻耕还田5种还田方式,以低温培养箱进行-3、-6和-9℃3种低温处理,低温胁迫结束后5d调查各处理的冻害情况,并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甚至出现大部分分蘖冻死的5级冻害.小麦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细胞保护物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同一低温胁迫下,与CK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冻害指数和叶片中MDA含量,降低了SOD活性,减少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但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下小麦的受冻程度和叶片生理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可减缓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危害.[结论]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秸全量还田小麦的抗寒性,是较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品种间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不同品种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恢复生长后的植株质膜稳定性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恢复生长的冬小麦对低温有一个适应过程,-3℃低温胁迫下,抗寒性有所增强;在-6℃低温胁迫下,细胞膜也有所恢复;进一步的低温,则导致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子经骆驼蓬提取物水溶液浸泡处理后,9月大田播种,12月采用电导仪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遭受-10℃寒冷的小麦叶片的细胞透性,结果是经过处理的种子,其麦苗叶片的细胞透性明显低于对照。表明骆驼蓬提取物能够增强冬小麦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常绿水生鸢尾叶片含水量与抗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种常绿水生鸢尾植株在持续低温胁迫过程中受冻害情况调查和叶片含水量的测定,分析了常绿水生鸢尾叶片含水量与受冻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常绿水生鸢尾叶片含水量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而逐渐下降,与植株受冻害程度呈负相关性,而与品种的抗寒性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无花果品种抗寒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苏卫国  张振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183-4184,4285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品种无花果的抗寒性.[方法]采用电导法,测定5个梯度低温处理的无花果一年生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并结合水插法和徒手切片法验证电导法,测定无花果抗寒性的准确性.[结果]温度越低,电解质渗出率越大,说明低温对膜系统和组织结构的破坏得越严重,恢复生长能力越差,受冻害程度越严重.[结论]布兰瑞克和小叶无花果在天津地区生长受冻的临界低温均在-12℃左右;无花果抗寒性的强弱为布兰瑞克>小叶无花果.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赵俊杰  荆树科  欧行奇  周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68-19268,19274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经低温处理后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个品种的小麦在4℃下进行了的1、3、5 d的低温处理,然后在室温下恢复生长1、3、5 d,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低温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小麦叶片中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恢复生长后,5个品种的小麦叶中POD活性仍然高于对照。[结论]POD活性变化与小麦抗寒性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抗寒性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梁宏玲  胡小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2-6222,629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抗冻性的影响。[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浙丰2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肥与不施磷肥2个水平对小麦形态、抗冻指标的影响。[结果]施用磷肥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叶片蛋白质的含量,并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从而降低细胞的冰点。[结论]施磷可以增强小麦抗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钛铁试剂对秋茄幼苗的抗寒性调控作用。[方法]以秋茄幼苗为试材,研究喷洒10 mmol/L钛铁试剂对低温胁迫及恢复后植株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钛铁试剂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钛铁试剂也能增加短期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相对电导率以及MDA含量积累。[结论]钛铁试剂能有效改善植株抗氧化系统,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秋茄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basis for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ZSV) of wheat,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Huapei 3 × Yumai 57 (Yumai 57 is superior to Huapei 3 for ZSV), and a linkage map consisting of 323 marker loci were used to search QTLs for ZSV. This program was based on mixed linear models and allowed simultaneous mapping of additive effect QTLs, epistatic QTLs, and QTL x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QEs). The DH population and the parents were evaluated for ZSV in three field trials. Mapping analysis produced a total of 8 QTLs and 2 QEs for ZSV with a single QTL explaining 0.64-14.39%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Four additive QTLs, 4 pairs of epistatic QTLs, and two QEs collectively explained 46.11%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PVE). This study provided a precise location of ZSV gene within the Xwmc 93 and GluD1 interval,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Qzsv-1D.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hould be useful for manipulating the QTLs for ZSV by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in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2.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穗发芽的抗性水平,揭示其遗传机理,并筛选抗性较强的家系用于育种实践,利用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的两个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对3种环境下的小麦整穗发芽进行了QTL定位分析。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3、3、2个与整穗发芽相关的加性QTL位点,这些位点分别位于1B、2B、4A和5D染色体上,总共可解释23.28%、21.83%和11.5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QTL位点中,只有qPhsSD.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剩余位点只能在单独一个环境中检测到。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2对、1对和2对上位性位点,总共可解释8.01%、9.50%和21.67%的表型变异,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上位性位点均不相同。结果表明,小麦整穗发芽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控制,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探明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氧化损伤及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低抗品种预麦949和高抗品种峡麦5号为试验材料,用15%PEG-6000对五叶期幼苗模拟干旱胁迫,然后使用0.75mmol/LSNP(硝普钠,外源NO供体)进行调节,并测定体内抗氧化和光合活性。试验设置3个处理。[结果]高抗品种峡麦5号的SOD、CAT和APX活性,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高产低抗品种预麦949高;在干旱胁迫下,高抗品种的这些生理指标变化幅度小于高产低抗品种;同时,NO显著提高了这些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论]外源NO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小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进行。土质为壤质,田菁掩底,耕层有机质含量12.50g/kg、全氮0.99g/kg、碱解氮100.80mg/kg、速效磷59.90mg/kg、速效钾108.00mg/kg、有效硫15.80mg/kg。基施优质干鸡粪1875kg/hm^2,P205138kg/hm^2、K2O 165kg/hm^2,氮肥施用以纯N 210kg/hm^2,基追比7:3,分别为基施和拔节期追施。  相似文献   

16.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m瘩/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时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冬小麦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和积温。[方法]研究强冬性品种白蚰包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和积温,探讨不同小麦品种早播、晚播的单株分蘖力和成穗规律。[结果]白蚰包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年前逐渐增多,年后各播期的基本相当;所需积温随着播期的推迟,年前逐渐减少,年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早播小麦高倍繁殖良种要求冬前主茎8叶1大心~9叶1心,基本苗不少于210万/hm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主茎1叶1心~2叶1心的晚播麦,除主茎成穗外,应利用第1子蘖成穗;冬前主茎3叶1心~4叶1心的晚播麦,除主茎与第1子蘖成穗外,应利用第2子蘖成穗。[结论]该研究为不同播期的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