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宁夏是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最佳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地形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酒葡萄在越冬期受到寒潮甚至冻害的威胁,因此酿酒葡萄如何安全越冬成为一大问题。利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16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19℃)、越冬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构建酿酒葡萄越冬期综合冻害指数,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综合分析后确定综合指数值0为酿酒葡萄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36 a来,酿酒葡萄综合冻害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左右出现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25~30 a左右的周期信号明显,从小波系数大尺度背景来看,正值中心还未闭合,由小波系数正值范围可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指数仍处于正值区。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冻害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夏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和培育的“六特”产业之一。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盐碱地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项目区盐碱地的成因;提出了水利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及管理措施等治理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镇今后盐碱地改良研究中的工作重点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与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地叙述了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状况,总结了20年来酿酒葡萄建园、成龄葡萄园改造提升的基本经验;并就新形势下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持续增长提出了五条对策意见,可供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区域概况、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加工现状,分析了产区酿酒葡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合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的气象资料(1996~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以酿酒葡萄生长期(4~10月)的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葡萄浆果采收前2个月(8月、9月)的水热系数作为二级指标,将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划分为12个栽培区域;综合分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气象因子,认为兴仁、同心、韦州、麻黄山等以北的地区是发展酿酒葡萄的适宜区域,其以南地区因为活动积温不足,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难以进行酿酒葡萄的栽培。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江志国等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相似文献   

8.
西夏区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核心区,是自治区规划的酿酒葡萄重点发展地区。通过对西夏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我国酿酒葡萄生长最佳生态区之一。自治区将葡萄酒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适应酿酒葡萄大发展的新形势,快速繁育大量优……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是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滴灌、园艺、农机、管理等技术有机组合,形成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滴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并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东葡萄酿酒历史悠久,酿酒葡萄的品质严重影响葡萄酒质量,因此分析研究酿酒葡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对增强我省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华  赵现华  刘晶  付瑞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04-3213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普遍共同标准和国际认同感的产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能体现区域特色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本文回顾了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综述了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现状、酿酒葡萄种植产区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及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生产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依托黄河水的灌溉,宁夏形成了以酿酒葡萄、枸杞、灵武长枣、富士苹果、杏等为主要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集群。其中,酿酒葡萄因其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经济效益较突出,涉及种植、加工、服务、营销及旅游等的多个行业,形成的葡萄酒产业也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综合性产业链。然而,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相关的短板和问题也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方法对策,旨在为葡萄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原酿酒葡萄产业蓬勃发展,但生产上酿酒葡萄有害生物的干扰严重影响了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解决四川藏区酿酒葡萄有害生物的防控问题,经调查初步明确了四川藏区酿酒葡萄有害生物有葡萄钩丝壳菌、霜霉菌、病毒、短须螨、蚜虫、绿盲蝽,葡萄透翅蛾、金龟子、天牛、鸟、马蜂等,并重点调查明确了主要有害生物霜霉菌、葡萄钩丝壳菌、麻雀和马蜂等的发生危害特点,发现生长季果园通风差、湿度高是四川酿酒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提出并应用了以降低葡萄园病原菌基数、提高葡萄园通风透光、适时进行果实套袋、设置糖醋液陷阱为主的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并合理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等无机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6.
苏钰  程万  高霞飞  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9-8801,8826
从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入手,综合分析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通过t检验、模糊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评酒员对葡萄酒品尝评分的结果、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以及葡萄和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数据,建立了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以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运用SPSS、Matlab软件得出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之间的理化关系。最终,建立起一个以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判断其质量等级的数学模型,为判断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质量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理化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娜  马建霞  瞿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86-2789,2828
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现代社会葡萄的栽培和加工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大量发明贯穿了从葡萄培育种植到加工储存的各个环节.通过检索国际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研发领域10年内(2003 ~2012年)发表的相关专利,分析这些专利发表的年代分布、专利权人以及所属的技术领域与构成情况等属性,明确国际上该技术领域的重要国家和机构以及不同技术分布特征,从产业链发展布局来探索葡萄与葡萄酒研发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可为该领域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例,研究酿酒葡萄(Vitaceae)品质和土壤条件(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方5个酿酒葡萄主产区连续2年采集的酿酒葡萄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总糖、总酸、单宁、pH值及糖酸比等化学品质因子和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pH、全盐、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期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个肥力因子对葡萄总糖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氮元素(包括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着土壤肥力增高,葡萄总糖含量逐渐降低;(2)葡萄单宁含量和采收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7个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以有机质、碱解氮对单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3)酿酒葡萄的pH值及糖酸比和采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葡萄pH值及糖酸比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葡萄总酸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不密切。为优化酿酒葡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酿酒葡萄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伊犁种植鲜食、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气候资源与国内外著名葡萄产区气候等生态因子对比分析表明,影响伊犁鲜食、酿酒葡萄发展的气候因子有温度、光照、降水量、日较差等。伊犁葡萄果实成熟期8、9月份有效积温1992.9℃,水热系数K值0.2-0.4,K<1.5,日光能系数IH值6.9,IH>4.5,气候条件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内外优质葡萄产区,具备生产优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所需的气候条件,属优质葡萄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