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国外引进的1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材料,在温室内利用反复干旱法开展了苗期抗旱性研究;以植株存活率、叶片质膜透性、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株高胁迫指数、根系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以及根冠比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适宜的指标和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强弱;18个苜蓿品种可归分为5个抗旱等级,多数品种抗旱性中等.建议在干旱地区选择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品种游客、盛世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苜蓿品种叶面积与抗旱性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积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通过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性,探索紫花苜蓿抗旱性与叶面积大小的关联性。[结果]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叶面积越大的苜蓿品种脯氨酸含量越高,其抗旱性越强。[结论]叶片面积可以作为衡量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强弱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叶面积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性,探讨紫花苜蓿抗旱性与叶面积大小的关联性。[结果]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叶面积越大的苜蓿品种脯氨酸含量越高,其抗旱性越强。[结论]叶片面积可以作为衡量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强弱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综合评价苜蓿新品种(系)的抗旱性,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蓿产量、电导率、叶绿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杂选1号苜蓿巨人苜蓿陇中苜蓿中兰1号苜蓿CK×杜苜蓿CK×图苜蓿CK×埃苜蓿。  相似文献   

5.
以地方品种清水苜蓿为对照,用盆栽法对德宝、三得利、胖多、游客、阿尔刚金、牧歌、德福、金皇后、苜蓿王、威龙、霍普兰德、赛特12种引进紫花苜蓿进行抗旱性测验结果表明,德宝、牧歌和德福3个品种的两项抗旱指标均与清水苜蓿(CK)差异不显著,故应为抗旱性强的品种,另外苜蓿王、三得利、霍普蓝德和阿尔刚金也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苜蓿6个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不同品种的苜蓿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个不同水势梯度(CK,-0.3,-0.6,-0.9,-1.2 MPa)的PEG—6000(聚乙二醇—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着手,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0.6 MPa的水势可能是苜蓿幼苗抗旱临界值;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苜蓿6个品种的抗旱性变化较大.利用苜蓿幼苗期3项抗旱性指标分析得出了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强弱.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世界农业的主要障碍,是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常干旱的地区作物产量只有通过耐旱作物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才能达到增产和稳产。而苜蓿具有优质高产,粗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家畜蛋白质供需矛盾的理想牧草。因此本试验采取了对经过诱变的苜蓿品种进行抗旱性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期获得新的抗旱性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干旱胁迫下5个苜蓿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干旱协迫下苜蓿体内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抗旱性弱的品种脯氨酸积累的多,而抗旱性强的品种脯氨酸积累的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苜蓿52份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指标筛选,为抗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反复干旱胁迫法对52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了干旱胁迫,测定其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等11个相关指标,计算各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和52份材料的抗旱性综合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抗旱系数,以抗旱系数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材料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指标。【结果】干旱胁迫对苜蓿的11个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敏感程度不同;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叶宽、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叶长、叶面积与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系统聚类结果,依据每类材料抗旱性综合度量值的均值大小将材料的抗旱性划分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5个等级。【结论】净光合速率、叶宽、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叶长和叶面积可作为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出苜蓿苗期抗旱能力极强的品种有标杆(ZHMX)、甘农3号、威廉斯、草原3号、3010、MT3015、SPYDER和0129苏联,抗旱能力极弱的品种有甘农1号、甘农2号、礼县、WL656和爱开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内外11份苜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筛选出适宜内蒙古科尔沁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方法】采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以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11份苜蓿种子萌发期的胚根长、胚芽长,计算胚根长/胚芽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其抗旱系数等14项指标,通过方差分析筛选差异显著的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对供试种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在15%PEG-6000胁迫下,除骑士T和威神以外,其他苜蓿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均降低;除威神以外,其他苜蓿品种种子的活力指数均降低;11份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降低。通过方差分析筛选出了差异显著的9项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11份苜蓿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表现为:农菁8号>公农1号>威神>骑士T>敖汉苜蓿>巨能MT3015>Dryland>挑战者>宁苜1号>32 IQ>北极熊。【结论】根据种子萌发试验,初步认为农菁8号、公农1号和威神抗旱性较强,更适合内蒙古科尔沁半干旱地区种植;主成分分析结合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于苜蓿抗旱性综合性评价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几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速度、生育期、产草量、抗寒性、抗旱性等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品种抗寒和抗旱性强,返青早,越冬率达100%;日本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收割;美国品种生长速度快,再生性强,再生草产量高。其中,保定苜蓿、中苜一号和安斯塔综合表现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国外苜蓿品种在我国河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产性能一般优于我国地方品种,在10个苜蓿品种中,以78的生产性能最好,其次是赛特、意大利苜蓿、MHA1、内蒙古苜蓿和78-1,这些品种可以在我国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3个耐盐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以选育适宜在内蒙古盐渍土地区大量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内蒙古地区常见的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金皇后、阿尔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 mmol/L)模拟盐害环境,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测定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瘤数、有效根瘤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6项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当盐浓度达到50 mmol/L时,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金皇后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耐盐效果最好,相比于不接种地上部分鲜质量增加6.14 g,MDA质量摩尔浓度低至0.91mmol/g,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达21.65 mg/g,在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影响微弱。耐盐性强弱依次为金皇后(接种RM)、中苜1号(接种RM)、阿尔冈金(接种RM)、中苜1号(未接种RM)、金皇后(未接种RM)、阿尔冈金(未接种RM)。不同盐浓度(0、50、150 mmol/L)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轻度盐害(50 mmol/L)环境下,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有效缓解盐对紫花苜蓿的伤害,其中金皇后耐盐性最强。当重度盐害(150 mmol/L)发生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苜蓿品种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国外苜蓿品种6个、国内苜蓿品种4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于2005年安全越冬,参试各品种株高、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枝条密度、枝条直径均以国外品种表现上佳,但大部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旱作条件下,国内育成品种鲜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国外品种,干草产量与国外品种表现好者无显著差异;国外品种叶量均明显高于国内品种,且差异显著;旱作条件下,国外品种较之国内品种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国外品种质量明显优于国内品种。国外品种在其适应性未确定的情况下,切勿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品种的苜蓿种子在蒸馏水及不同盐浓度胁迫下萌发时超弱发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它们之间发光值无显著差异;在盐胁迫下各品种发光值均低于蒸馏水中的发光值,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超弱发光测定有可能作为苜蓿耐盐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10个苜蓿品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紫花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 L.)品种的产量、品质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刈割,各品种的品质差异不显著,10个品种中,春天、爱达荷、猎人河、瑞典苜蓿4个品种的鲜草产量均在100 000 kg/hm2以上,是在关中及相似区域推广的首选品种,若采收种子则宜选择瑞典苜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均茎粗较大。以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主要参考指标,各参试品种均达到NY/T 1170—2006质量标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麦后复种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是可行的,以WL525HQ、WL656HQ和WL712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不同苜蓿品种刈割时期与产草量·粗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刈割时期与产草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以6个不同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于2002年刈割2次2、003年刈割4次2、004年刈割2次,每次刈割后测定苜蓿的产量、粗蛋白含量。[结果]1年刈割4次,6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以第2茬最高,其次是第3茬,第1茬最低,其中苜蓿王和爱菲尼特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2.95%和22.53%;干草产量均以第1茬最高,其次为第3茬和第4茬,第2茬最低。1年刈割1次,6个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第2年。6个苜蓿品种2003年、2004年干草总产量均高于2002年。[结论]1年刈割4次,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以第2茬最高,干草产量以第1茬最高。  相似文献   

19.
12个苜蓿品种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晚秋和早春时期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在晚秋和早春时期根部可溶性糖、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不同苜蓿品种根部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值差异显著(P0.05),淀粉含量在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从晚秋至翌年早春,不同苜蓿品种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幅度差异较大,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率为8.71%~41.43%,淀粉下降率为51.21%~79.37%,还原糖下降率为17.47%~56.16%,总糖下降率为26.10%~48.78%。聚类分析可将12个苜蓿品种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根部低淀粉含量类,包含M1和M8号二个品种,淀粉含量低于3.0%;第二类为根部高淀粉含量类,包含M3、M4、M6、M7和M11号五个品种,淀粉含量在3.91%~4.82%之间;第三类为根部高可溶性糖含量类,包括M2、M5、M9、M10、M12五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在8.0%以上,淀粉含量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10个苜蓿品种的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3种自交方式处理的自交结实性。结果表明:苜蓿不同品种的自交结实率各不相同,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品种间的单荚螺旋数和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人工授粉较自然授粉可显著提高同花序自交和同株内自交处理的苜蓿自交结实率。3种自交方式的自交结实率顺序为同株内自交〉同花序自交〉单花自交,同株不同花序间自交与同花序不同花间自交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2个处理均与单花自交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