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市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灰霉病1.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  相似文献   

2.
苹果斑点落叶病既侵染叶片,也侵染果实,发病时间早,速度快,侵染指数高,严重地危害苹果生产。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越冬场所主要有感病落叶、冠内徒长枝形成的病斑。春天转暖以后,随着芽的萌发,发病的分生孢子器开始活动,展叶后开始飞散分生孢子。谢花坐果后,5月下旬新叶初发病斑,6月上旬病斑增多,并很快形成分生孢子器,飞散传播分生孢子,6月底7月上旬大量落叶,7月中下旬病菌开始侵染冠内徒长枝的幼嫩部分和果实等。  相似文献   

3.
葡萄炭疽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穗轴、叶片、叶柄和新梢。果实大多在着色后至接近成熟时开始发病,果面上出现淡褐色至紫褐色、水浸状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果肉腐烂。后长出轮纹状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质团。果粒变褐软腐,易脱落,或形成僵果。穗轴、叶柄、新梢受害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椭圆至不规则短条状,凹陷,潮湿时也出现粉红色黏稠状物。叶片受害多在叶缘产生近圆形病斑,形成盘状无性繁殖结构。其它绿色组织如新蔓、嫩叶、卷须等受害,多呈潜伏侵染,不表现症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我省部分地区的温室、大棚黄瓜上发生了严重的蔓枯病,产量和品质都大受影响。 1 症状 黄瓜蔓枯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和蔓,有时叶柄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多从叶缘开始向内形成黄褐色“V”字形或半圆形病斑,病斑上略有轮纹,后期病部生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重时,病斑可扩大至叶面的1/4,后期病斑易破碎。茎蔓上病斑初呈长圆形、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椭圆形至棱形,灰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严重时病部腐烂、折倒,病部以上茎、叶萎蔫。后期病茎干缩,表皮纵裂呈乱麻状。  相似文献   

5.
1樱桃叶斑病1.1发病特点此病侵入后,潜伏期为1~2周。在叶表皮下形成1个浓菌丝团,这个菌丝团突破表皮而产生分生孢子,以后借雨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被侵染的叶片正面叶脉之间产生色泽不同的死斑,扩大后成褐色或紫色,中部先坏死,逐渐向外枯死,斑点形状不规则。病斑出现后,叶片变黄及脱落,斑点亦可能形成穿孔症。斑点背面往往出现粉红色的霉,有时叶柄及果实可能被  相似文献   

6.
正苹果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叶柄和果实。常导致果树早期落叶,一般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黑褐色小疱疹或针芒状暗褐色病斑,边缘不整齐,病健界限不清晰,后期病叶变黄脱落,但病斑周围仍然保持绿色,病斑表面有黑褐色针芒状纹线和蝇粪样黑点。叶柄感病后,产生黑褐色长圆形病斑,常常导致叶片枯死。果实发  相似文献   

7.
李敏 《河北果树》2006,(2):56-56
1症状白粉病在结果前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结果后叶片、叶柄、花、果实、果柄都受危害。叶片感病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片背面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受害叶片皱缩,不伸展,严重的叶缘萎缩、枯焦或幼叶上卷。幼果受害时停  相似文献   

8.
1 症状 1.1 果穗发病果梗和穗轴最初表现为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果穗腐烂脱落,干燥情况下,果穗干枯萎缩,不脱落.果粒发病,病菌通过果梗侵染果粒基部,初呈浅褐色病斑,迅速扩展到整个果粒,使果实表现为淡色软腐,果粒失去光泽,易脱落,进而发展成灰白色的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发病后期遇到...  相似文献   

9.
吴春英  梁瑞郑 《广西园艺》2011,22(2):11-12,14
梨果实轮纹病主要是由梨生囊孢壳菌(Physalosporapiricda Nose,无性阶段为轮纹大茎点Marophoma kawatsukai Hara)引起.梨果实轮纹病只在成熟期及贮藏期表现症状.以果面皮孔为中心,水渍状褐色近圆形小斑点,而后病斑扩大呈圆形,不凹陷,呈色泽深浅交错的同心轮纹,并迅速扩大导致全果腐烂.春季病菌首先侵染弱树弱枝,然后侵染果实.全年只侵染一次,不再侵染循环.病菌分生孢子在6~8 h内就可以完成侵染.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早期侵染的病菌潜育期长达80~150 d,晚期侵染的潜育期仅有18 d左右[1].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飞溅传播,具有雨后传播快、侵染迅速、发病猛的特点.一旦看见有绿豆大的病斑时,病斑扩展非常快,2~3 d后果实就腐烂或失去商品价值[2].目前,果实轮纹病斑扩展到底有多快,国内未见有报道.为弄清其扩展情况,笔者对梨轮纹病病斑扩展情况进行观测,了解其扩展速率,以便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灰霉病是大棚栽培草莓的重要病害,其主要侵染果实、花柄和叶柄,以果实为重,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如何正确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邹志荣为广大农户进行科学指导。1病因及症状草莓灰霉病的病原真菌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室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该病于草莓开花后,在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柄、果实上均可发生,最严重的是果实发病。叶上发病时,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湿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典型症状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也危害叶片、叶柄、花柄等。花器发病时花萼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幼果形成水渍状病斑,潮湿时迅速软腐,产生灰褐霉层。果实发病多在青果上,开始是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果湿软腐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成果实提早脱落。叶片发  相似文献   

12.
葡萄灰霉病识别与安全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灰霉病是一种影响葡萄生长和贮藏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花序、幼果和转色上浆期果实,也可危害枝叶。该病1年中有2次发病高峰:开花前后和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在不同部位症状表现不同,果实发病后迅速腐烂、长出灰色霉层,无食用或酿造价值,对葡萄生产威胁极大。1发病症状1.1花序症状发病初期被害部位花梗呈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似被热水烫状,迅速变成暗褐色,致使整个花序软腐。1.2幼果症状被侵染后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呈现软腐。  相似文献   

13.
《北方园艺》2015,(4):161
<正>1症状特点枸杞灰斑病主要危害枸杞叶片,果实亦可受侵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较细小,长径2~4mm不等,斑边缘褐色,发病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病征表现为暗灰色霉(病菌分孢梗与分生孢子),以叶背斑面为明显。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惟褐色斑点有时稍下陷。2病原及发病特点枸杞灰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的枸杞尾孢菌(Cercospora lycii Ell.et Halst.)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果实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风雨传播,从寄生表皮侵入致病。高湿多雨的年份有利于发病。植地低洼潮湿,土壤缺肥或肥水管理不善致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皆易降  相似文献   

14.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炭疽病是江、浙、沪等省市草莓育苗阶段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病害。发生炭疽病不仅影响草莓苗的质量,而且严重影响草莓苗的数量。1 症状 草莓炭疽病菌侵染草莓,表现出局部性和全株性二种症状。局部症状发生于草莓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叶片上为不规则的棕褐色病斑,叶柄和匍匐茎上初期表皮出现稍凹陷的小的褐色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叶柄全部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先端发生枯死现象,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鲑肉色分生孢子块。全株性症状表现为植株凋萎、枯死,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侵染草莓的根颈基部造成的,但不为害维管束,发病初期心叶1~2枚下…  相似文献   

15.
1樱桃番茄莲格孢黑斑病1.1 症状番茄链格孢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指斑病。主要危害樱桃番茄的果实和茎秆。果实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褐色,稍凹陷,有明显的边缘。一个果实上有1 至数个病斑不等,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秆、叶柄染病产生长椭圆形褐色大斑,病斑上生有轮纹。  相似文献   

16.
灰霉病为大棚草莓的最主要病害,产量损失为20%~30%,严重的超过50%,并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结合近两年实践,将此病的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严重时整个花序及叶、叶柄均受侵染。烂果及病斑表面密生灰白色霉层,果实逐渐变软腐败。二、发病规律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湿度越大,发病越重。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从残留的花或花托侵染,逐渐向果实扩展。三、主要防治方法1.培育无病苗,彻底淘汰病苗。2.及时清除病果、病株,摘掉枯叶及下部老叶并带出大棚集中烧毁。3.高城(…  相似文献   

17.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吉林蔬菜》2008,(4):57-57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和茎。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  相似文献   

18.
苹果褐斑病菌为盘二孢属苹果盘二孢,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叶片感病,田间会出现圆形(又称轮纹型)、针芒状、羽纹状及大型不规则混合型病斑4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其中针芒状占60%以上。病斑褐色或紫褐色,边缘不明显。感病叶片变黄,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病斑上生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发生多时,病斑汇合,叶片早落。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盘在叶片上越冬,4~5月份遇到适宜降雨即可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潜伏期1~2周,再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再次侵染,7~8月份为发病盛期。1)发生原因。①多雨、持续高湿气候是苹果褐…  相似文献   

19.
《广西园艺》2007,18(3):F0004-F0004
炭疽病 症状:果实在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的深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到5毫米以上,病斑近圆形,稍凹陷,病菌侵染到皮层下,果肉形成黑色的硬块,中部密生灰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一个果实上一般发生1-2个病斑,也有多达十多个的,病果提早成熟脱落。新梢在发病初期,同样出现黑色小圆点,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病斑,中部稍凹陷、纵裂,病斑处易折断,如病斑环绕树枝一周则上部枯死。叶片病斑呈不规则形,后变为黑色直至脱落。  相似文献   

20.
<正>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被害枝干上越冬(可存活4~5年),4~8月间产生大量孢子靠风雨传播,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春季开始活动,随风雨传播到枝条和果实上。在果实生长期,病菌均能侵入,其中从落花后的幼果期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侵染枝条的病菌,一般从8月份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继续扩大。树冠外围的果实及光照好的山坡地,发病早;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园,果实发病相对较晚。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