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是全国工夫红茶的主产区,年产红茶近万吨,所产祁门工夫红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名牌产品。它外形紧细,锋秒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叶底红亮,滋味鲜醇酣厚,独特的“祁门香”香高持久,被誉为“茶中英豪”曾先后于1915年和1987年二次荣获国际金奖,1980年和1985年又二次蝉联国优金奖,蜚声中外。安徽东至、石台、贵池产的工夫红茶品质优异,也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用户喜爱。但是,近年来一些不利提高茶叶品质的做法使茶叶出现条索粗壮、香味低淡、叶底青暗等问题,给精制加工、出口拼配带来了困难。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红茶属全发酵茶类。我国出产的红茶,有条形工夫红茶,颗粒状碎红茶,以及小种红茶三种,各具不同的品质风格。以下简要介绍初制条形红茶与碎红茶的工艺原理和作业措施,工艺上综合了广东英德、云南夙庆、安徽祁门、湖南安化等地,1959年产制优质工夫红茶与碎红茶的生产经验,供当前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与工夫红茶品质的关系作了综述,分析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目前研究的细微差别,以期为改进加工工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叶全氮量与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轸  夏涛 《茶业通报》1992,14(3):40-41
茶叶品质检验,迄今国内外一直沿用以实物标准样为依据,以感官评审为主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理化检验来评定茶叶品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传统红茶,品质和风格不同于红碎茶。1987年湖南农学院何文斌、施兆鹏等人报道了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并借助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对工夫红茶等级与色泽指标的量化及通过色泽鉴别品质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工夫红茶内质要求,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只有优质茶  相似文献   

5.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控制工夫红茶品质的形成,依据形成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生化变化原理,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处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茶黄素水溶液主色)的变化,依据其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现行的凭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了以检测发酵叶中与红茶品质成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含量多少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所以该方法比人用感官判定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的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依靠人感官判断存在的局限性与模糊性,从而达到稳定、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蔡红兵 《茶业通报》1989,11(3):20-22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出口茶类。四川工夫红茶产于四川省宜宾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鲜爽,汤色红亮,叶底嫩匀。“早白尖”是四川工夫红茶极品于1985年荣获二十四届世界优质产品质量评选会金奖。“川红”品质之所以优良,除了与生态环境和初制技术有关外,还与精制加工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对宜宾茶厂精制工艺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和涛 《茶业通报》1992,14(2):22-24
祁门红茶,不仅是工夫红茶中珍品,而且也是我国主要外向型出口茶类。该茶品质特点;条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甜厚。尤其是独特芳香深爱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祁红由于香叶醇含量特高,故而含有浓郁玫瑰花香。国外称“祁门香”。关于祁红香气形成大都在加工中产生,但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也是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制茶加工方法的鲜叶和干茶中芳香物质测定以及实感香气表现,来探讨不同生态自然环境对祁红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9.
黄建琴 《茶业通报》2003,25(3):122-123
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祁红品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并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祁红,其TF、TR总量及其TFS含量有较大差异,CTC祁红的TF总量大幅度高于工夫祁红,尤其是TFS中的TF4,是工夫祁红的2倍多;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表明,CTC祁红的TFS含量仍然比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低较多,但其中TF4的含量则与肯尼亚、斯里兰卡比较接近。无论是工夫祁红还是CTC祁红,其儿茶素总量均大幅度高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红茶。  相似文献   

10.
武当红茶是十堰红茶的自有品牌,其加工沿袭了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十堰地区红茶产业在选育良种、优化加工工艺、统一品牌标准、重视农药残留和清洁化生产等方面仍可改进。  相似文献   

11.
测色技术在工夫红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夫红茶代表性产品祁门红茶为对象,应用测色技术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干茶外观色泽,干茶粉末色泽,茶汤色泽,完整叶底色泽及偻末叶底色泽各色度值与工夫红茶品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感官审评和发酵适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依据,对发酵样品进行儿茶素总量、GA、EGC、L-C、EGCG、EC、ECG、TFs、TRs、TB等10 项品质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动态聚类分析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内在联系,将试验样品分类判别,并与感官审评对发酵程度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影响分类的品质成分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的2 种分类中发酵不足、发酵适度和发酵过度样品的Jaccard 系数分别为Jb=0.82、Js=0.59、Jg=0.65;品质成分对分类作用的影响作用大小为:EC>儿茶素总量>EGCG>ECG>L-C>GA>EGC>TB>TFs>TRs;品质成分在不同类别中的含量呈现线性变化。根据不同发酵程度工夫红茶品质成分间的差异,采用动态聚类的方法进行发酵适度判别可行,且分类结果较为理想;不同发酵程度的工夫红茶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含量变化、茶黄素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14.
张明汉 《茶业通报》1999,21(3):27-27
“安徽红茶”以拼配产品为主,近年也有少量加工产品原箱出口。其工夫茶拼配原料祁红工夫、池红工夫又分别以祁红毛茶和池红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1 祁毛红:是以祁门县为产地的红毛茶。高档毛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有明显“金黄圈”,滋味醇厚,回味甘,具甜香。低档茶梗头偏重,色泛枯红,香气仍有,但不明显。祁毛红身骨重实,条索挺直,精制工夫茶制率高,但收购价格略高。2 池毛红:是指石台、东至、贵池以及黟县等地所产的红毛茶。制法上与祁毛红相同,但毛茶品质水平相对较低。贵池、石台、东至、黟县所产毛茶因…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工夫红茶的生产和销售,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一贯景况很好。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承包户生产茶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产量迅速增加,出口量也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工夫红茶的情景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尤其是我们祁门工夫茶,将进入新的兴旺阶段.我们生产的工夫红茶,所以能够长旺不衰,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制工精良,具有茶叶独到风味。而其他的如速溶茶、袋泡茶、增香茶等等,虽一时迎合顾客好奇心理,名操一时,但终因失去茶叶真味,降低茶叶风格,经不起时间和消费者的考验,预后是不良的。  相似文献   

16.
工夫红茶加工中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微生物和铅、铜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发酵工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初制过程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与机具均可造成茶叶铅、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红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茶类。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代,尤其是机制做形工夫红茶的生产。针形名优红茶,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振动理条机使其条索紧细挺直。以前的名优茶生产,在做形的环节上多采用手工操作,但手工做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技术难掌握、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名优茶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大多茶厂已开始采用机械生产名优茶,实践证明,机械与手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易操作、可控性强、规范制茶工艺、稳定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1鲜叶采摘针形名优红茶要求条索紧细挺直、金毫显露,因此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长度约4 cm左右,要求芽叶无病虫害。2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高端红茶消费兴起,为提高效益,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研制出高端红茶"祁魁"。其加工特点为选择嫩度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到一芽二叶初展为主的原料;"初烘"过程中茶叶含水量控制在40~45%,随后的"理条"工序中加入"米棒子"将茶条理直、做型。最后得到产品具有外形匀直稍扁,色泽乌润;甜香浓郁,滋味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艳匀嫩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5,17(3):24-25
安徽红茶产区开发名优绿茶初探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安徽红茶产区包括祁门、东至、石台、黟县、贵池等县(市),长期以来主要生产传统的工夫红茶。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的变化,红茶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低。而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相似文献   

20.
王水金 《茶业通报》2014,(3):117-119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06年福安市恢复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近年来,全国红茶发展迅猛,给坦洋工夫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在加剧.为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我们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坦洋工夫品牌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