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虎绿雪”名优绿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伏虎绿雪名优绿茶产于广西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茶园位于广西桂中大苗山区南麓,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处于山与山之间盆地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耕作层为深厚的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2.8%,地下泉水丰富,茶树一年四季得清冽甘泉滋润,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山民种茶制茶久有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徐霞客路过此地,饮伏虎茶叹日:龙形虎相,凤巢其中,真神品也!伏虎绿雪从2003年开始试产,2004年投产,2005年开始参加多项  相似文献   

2.
普白大树茶是我省西南部普安县普白林场的一个野生茶树资源,为了发掘利用,于197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六次调查,现将资料整理于下:一、普白大树茶的生态环境及现状普白大树茶分布于普安县南部山岭地带的青山普白大箐(现属普白林场)林内,属我省亚热地带。海拔1800~2000米,茶树多生长在1850~1900米的山顶沟谷湿润地带。年平均气温较普安县城略低,年中绝对最低  相似文献   

3.
浙江新昌县名优茶生产开发起步于1981年,当时,县农业部门选择在距离县城百里以外偏僻山区的雪溪茶场悄悄开展名优茶试制工作,这里海拔700多米,远离公路和村庄,少受外界干扰,1983年试制成功“望海云雾”名茶,1984年以后又在原红旗良种场(现改为新昌茶叶良种场)和雪溪茶场试制了毛峰茶、旗枪茶和龙井茶。这些名优茶的试制成功,获得了县里主要领导的赞扬,于是,从1988年起,县农业局每年都举办名优茶采制技术培训班,掀起了试制开发名优茶的热潮,名优茶生产单位迅速增多,到现在全县720个产茶村(场)中就有500个生产名优茶,拥有名优茶电炒锅和柴炭两用灶23500多只,全县6.7万亩茶园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小类作赤霉病,与该病有关的病原物有17种,这些病原物发生在世界在部分谷类作物种植最常见的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燕麦镰刀菌梨孢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该病发生在湿气气候条件下,在此条件下谷物产量损失和毒物聚集显著。作物残体、替换寄主、以及禾谷类作物的镰刀菌菌腐和根腐是该病的可能接种体来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堪萨斯州的土传花叶病毒病(WSBM)是冬小麦的一种严重病害.该病原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 Led.)传播的.该病自1952年开始在堪萨斯州流行以来,已蔓延到占该州三分之二面积的东部地区,而西部三分之一地区却极少发生.在过去的7年中估计该州因此病平均每年减产小麦3.37亿公斤.  相似文献   

6.
史明武  邢卫锋  钱省  段瑞华  陈云 《玉米科学》2005,13(Z1):144-144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2004年该病在江苏省东海县大发生,该病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重,发病品种多,防治困难。针对该病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以治虫控病为主,结合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时调整播期,合理间苗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等农业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敬亭绿雪     
安徽历史名茶——敬亭绿雪,从1972年开始恢复研制,到1978年正式定型生产。郭沫若同志曾挥毫题字,为失传的名茶又获新生,表示祝贺。生产敬亭绿雪的宣城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据记载,东晋司马睿时(公元317年至322年)温峤官于宣城,曾进贡茶一千斤,贡茗三百  相似文献   

8.
大豆孢囊线虫是美国大豆生产最主要的病害,由该病引起的大豆损失比其它大豆病害引起的损失总和还要多。1997年大豆孢囊线虫使美国损失2.2亿蒲式耳(79.2亿公斤)大豆。自从该病1954年在北卡罗林纳州发现以来,一直是大豆生产最头痛的问题。目前该病在全美...  相似文献   

9.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安阳市一年发生一代。除小麦外 ,未发现危害其它植物。该病在安阳县发生普遍 ,发病田块达 78.8%。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 ,但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不同轮作制度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 ,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甜菜多种植在夏季温度为19~22℃之间的地带,生长期一般为6.5~15个月。春季种植的可在下半年的夏末或秋季收获,秋季种植可在翌年的夏末或秋季收获。甜菜越冬,不仅为许多昆虫和螨类提供了越冬场所,还为甜菜病毒病流行创造了条件,从而严重影响美国甜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温顺位 《中国茶叶》2011,33(3):20-21
受北方强冷空气持续影响,贵州省铜仁地区2010年12月31日夜间开始至2011年1月17日相继出现凝冻灾害;1月18日至29日又遭受雪冻灾害天气,凝冻、雪冻造成茶树枝条折断、叶片变色干枯、枝干枯死等不同程度的冻害。凝冻、雪冻灾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茶叶含硒量状况谈我国高硒茶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硒元素的发现到确认其为动物的必需元素历经140年之久。1957年,美国营养学家证实硒对防治大鼠和鸡的肝坏死是必需的,从此,硒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研究进展很快。硒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平衡,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一广阔的缺硒地带,波及7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有72%的县是低硒或缺硒县,高硒区只有湖北的  相似文献   

13.
甜菜丛根病是1978年在我国内蒙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1979年笔者从该病病株根表皮细胞中发现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的寄生,并与甜菜毛根坏死病(后定名为丛根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后用三年时间(1980~1982年)在研究“甜菜丛根病发生及防治”的同时,对该菌的形态及其生活史进行一些观察,本文将阐述对polymy-xa betae的观察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海南岛农业的气候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光、温度和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决不可少的三个气候因素,且彼此不可代替。因阳光直接参与生物圈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因而应看作最本质的要素。此外,温度和降水看作促进或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来考虑。因此采用了下列阶乘式生物产量的模式: Y_((Q,T,P))=f_1(Q)·f_2(T)·f_3(P)……(5)或式中Y(Q,T,P)为农业气候生产力,Q为太阳总辐射(千卡/厘米~2·年),P为降水量(毫米),Eo为蒸发力(毫米),Ti为月或旬的平均温度(℃)。根据(9)式得出海南岛Y(Q,T,P)的分布图5,此外还根据其他作者提出的模式制作了图1~4,比较这些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图5中岛的中部山区与西海岸之间,出现一个呈“C”字形的高值地带。此带与目前橡胶树的高产区基本吻合,而其它四个图则表现不出这个高产地带。此外,本文还将海南岛的农业气候生产力与国内其它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岛除部份地区外,农业气候生产力在我国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也叫大豆疫病或大豆疫霉根茎腐病,该病最早于1948年发现于美国以后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报道,对大豆危害极大,一直为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1991年沈崇尧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病菌,鉴于该  相似文献   

16.
邵武市肖家坊镇,素有小武夷之美称,是邵武市旅游开发的重地,结合京福高速公路开口、南武夷旅游开发为契机,重点开发高档名优茶,以茶叶促旅游,以旅游促生产,同时加大力度进行产业化建设和实行品牌化经营。雪绒茶就是重点开发的名优茶之一。雪绒茶又名黄花银针(安徽峨桥茶市称呼),是邵武市邵南片茶区总结多年经验自发研制的。我市大部分茶区生产雪绒茶,2002年年产雪绒  相似文献   

17.
许允文 《中国茶叶》2006,28(5):32-32
茶树常见的冻害有雪冻、干冷风冻及霜冻等类型,江南茶医以雪冻与霜冻为主,江北茶区(或高海拔)茶园则3种冻害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花生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花生上的一种重要土壤侵染病害,马启超(1957年)、李铁肩(1958年)、范怀忠等(1960年)先后报导该病在粗砂土中发病重,同时又指出:可能是因砂质土土温变化大,容易伤根,利于细菌侵入,故易发病。可见,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自1974年开展花生青枯病的研究以来,在疫区的长期考察中,也发现土质不同,青枯病的发生轻重有别;  相似文献   

19.
1.以墙生二行芥(Diplotaxis muralis)做母本,以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雪油菜(商品油菜)做父本杂交,再以雪油菜连续回交,从而育成了具有D.mu-ralis的细胞质,雪油菜细胞核的雄性不育系。 2.本不育系的形态特征与雪油菜相似,而花器有所不同:仅有两个蜜腺,花瓣窄小,花丝短,花药顶端发尖,花粉粒数极少。雌蕊的形态和机能均为正常。 3.在本不育系统中,可以看到两类雄性不育植株。一类是花药不开裂的完全雄性不育类型(MS),一类是能散出少量花粉的半不育类型(PMS)。为了获得全部为MS系统,从商品雪油菜自交后代中,以及自雪油菜与PMS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两个保持系,做父本使用,从而制成了完全雄性不育系。 4.雪油菜(毋本)×PMS的后代,所有的花药都是正常的,含有大量的花粉。 5.本系统同具有A染色体组(B.campestris)的很多商品品种杂交的F_1代有的可以恢复育性,表示有恢复基因存在。可以认为本雄性不育系是受B.campestris细胞核、D.muralis细胞质控制的。 6.若把保持能力做为保持系固定下来的话,由于它本身的自交不亲和性,会使种子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马铃薯银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