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08年对云南农业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认识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观。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科学知识的了解、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识等方面优于非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非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环境认知观有一定的局限和偏差。非环境科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环境认知观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及修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法>创制成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基本法,并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参22  相似文献   

3.
以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林院校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约10% ~ 20%的大学生存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极端思想,但大部分农林院校大学生持有比较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但在人与野生动物是否平等的问题上,超过65%的大学生不同意“人和动物不平等”.性别、年级、是否素食等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环境污染差异明显的江苏三大区域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构建环境公平测度指数,并分别对1998年和2005年各市环境公平程度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评价了环境不公平指数的空间分布,探讨环境公平的地域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境不公平指数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现象,环境不公平指数级别为苏南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最低,而且随着经济地域差距的增大呈扩大趋势.初步认为此现象主要由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产业污染由苏南向苏北的蔓延所致.最后提出实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保政绩考核体系、强化流域管理、建立有地区差别的环境经济政策等区域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25所中小学的5751名学生进行身高标准体重测试,并采用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量表进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身体形态对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影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71%、6.67%和19。07%,并且在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域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控制变量性别、年级和地域的影响后,身体形态对中小学生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主效应显著;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展受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性”影响,并且受到性别、年级和地域因素的影响,且“肥胖”对中小学生的体貌、运动自我维度以及总体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汉、壮、瑶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20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HO(2006)的儿童营养标准,即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并比较各城乡、性别、民族、年份组年度间两类营养不良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学生近20年来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大幅下降,男女生生长迟滞率和消瘦率分别由20.30%、18.60%和21.00%、16.60%下降至6.30%、6.20%和13.40%、10.30%。壮族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以“消瘦”为主,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则是“生长迟滞”与“消瘦”均表现为较高检出率。壮族学生的两类营养不良率在由1991~2005年的15年间持续下降后,在2005~2010年的5年间都有回升现象。瑶族学生的营养不良主要以“生长迟滞”为核心,并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男女生的“生长迟滞”率由1995年的23.20%和18.30%上升至2010年的38.00%和35.90%。结论广西汉、壮、瑶族学生的“生长迟滞”和“消瘦”两类营养不良情况依然严峻,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瑶族和壮族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尤为突出,营养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李孝华  姚艳红 《甘肃农业》2006,(10):213-214
本文揭示了传统西方人地关系分离的历史过程以及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含义。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地人统一观,尊重生命,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进而讨论了利奥波德大地生态伦理观及其理论的内涵,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秧苗从秧田移栽到本田以后,稻株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常会出现迟迟不返青、生长停滞的现象——僵苗,俗称“坐蔸”、“坐襟”、“赤枯”、“矾麻斑”。稻区一般年份发生率在5%-10名,严重年份发生率高达20%,轻者影响分蘖成穗,延迟生长季节,降低产量;重者造成毁苗重栽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在世界各国产生。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的发表,是人类建构生态丈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如今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生态文明已并获得全人类的普遍认同和各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因此在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有了更高的要求及特点。作者主要以在生态丈明时代中提出的环境法治价值理念——可持续环境伦理观为例,探讨了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在现阶段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存在重大理论分歧。在一系列争论与分歧中有关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定义与形态,环境问题是否根源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自身的价值,以及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旨在把握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推向深入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国家所处地域差距导致不同文化环境的形成,会计在其演进的过程中深受影响,最终形成不同会计价值观.在会计价值观的引导下,会计人的理论创新和实务操作也将分别产生不小的差异,究竟这种逻辑关系是否在现实中成立,不同的文化环境又是如何最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将在文章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小虹  吴凡  常睿春 《乡村科技》2019,(12):108-109
本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建立资源环境承载体系,并结合Cov-AHP加权法构建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四川省18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指标层和准则层对区域资源环境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为解决相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型大跨度非对称塑料大棚内冬季温光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跨度非对称塑料大棚内冬季温光变化特征,为新型棚体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思路。【方法】根据跨度和覆盖层数不同,选取5座大棚,分别为17m单层(17-1)、17m双层(17-2)、18m单层(18-1)、18m双层(18-2)和20m单层(20-1),并以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对照,对大棚进行连续气温监测及典型晴天、阴天、雪天条件下气温、土壤温度(20cm深)和光照环境的监测与比较。【结果】①2017-12-01至2018-01-31,18-1、18-2、17-1、17-2、20-1温室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4.1,4.9,-1.9,0,-1.8℃,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31.7,27.8,32.6,31.9,33.9℃。②典型晴天条件下,18-1、18-2、17-1、17-2、20-1温室最低气温分别为4.4,5.0,-3.4,-2.6,-3.1℃,较室外分别高11.6,12.2,3.8,4.6,4.1℃,较塑料拱棚分别高10.5,11.1,2.7,3.5,3.0℃,较日光温室分别低6.3,5.7,14.1,13.3,13.8℃;典型阴天条件下,最低气温分别为6.3,7.5,1.0,1.6,1.7℃,较室外分别高8.4,9.6,3.1,3.7,3.8℃,较塑料拱棚分别高7.7,8.9,2.4,3.0,3.1℃,较日光温室分别低5.4,4.2,10.7,10.1,10.0℃;典型雪天条件下,最低气温分别为4.9,6.0,-2.7,-1.0,-1.4℃,较室外分别高10.7,11.8,3.1,4.8,4.4℃,较塑料拱棚分别高10.0,11.1,2.4,4.1,3.7℃,较日光温室分别低5.0,3.9,12.6,10.9,11.3℃。典型晴天条件下,18-1、18-2、17-1、17-2、20-1温室20cm深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2.2,12.3,10.0,11.1,9.6℃,较塑料拱棚分别高6.0,6.1,3.8,4.9,3.4℃;典型阴天条件下,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1.9,12.1,9.5,10.6,9.6℃,较塑料拱棚分别高5.8,6.0,3.4,4.5,3.5℃;典型雪天条件下,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1.2,11.4,9.9,10.5,9.5℃,较塑料拱棚分别高5.4,5.6,4.1,4.7,3.7℃。③对大棚内南北方向气温和光照分布进行比较可知,各试验温室内气温以中部最高,南北次之,分布差异大小排列为17-1温室18-1温室20-1温室18-2温室17-2温室;各试验温室南部光照最好,中部略低于南部,北部最差,透光率大小排序为18-1温室18-2温室20-1温室17-1温室17-2温室。【结论】综合考虑温光环境性能可知,18-2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较好,平均最低气温和土壤平均温度高,无极端低温和高温情况,且南北方向气温、光照分布差异小,透光率高,更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价值观调查对湖南省公众生态环境价值观的评测结果表明,湖南省公众在环境意识方面的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环境状况满意度方面则较大程度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湖南省公众的生态环境价值观主要与河北和贵州较为相似,尚处于环境满意度较高而环境意识却较低的“隐患发展型”阶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校正2种配方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38%(13—18—7)配方肥比CK增产26.23%,40%(18—15—7)配方肥比CK增产20.24%,习惯施肥比CK增产18.17%。  相似文献   

17.
盛花期甘蓝花粉低温和超低温保存前脱水至花粉含水量为9.93%-14.18%时,保存效果最好;不脱水或过度脱水的效果均差。花粉于4℃下保存,活力仅维持1个月左右;而在-20℃,-70℃下保存,保存时间虽可适当延长,但萌发率逐渐降低。-196℃(液氮)下保存6个月后,甘蓝花粉仍有很高的萌发率。预冻处理可提高花粉保存效果。-20℃中预冻的效果最佳,萌发率达38.17%。此外,在室温化冻、水浴化冻和缓慢复苏3种解融方式中,水浴化冻的花粉萌发率最高(36.37%)。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的教育水平发展得更加迅猛。近来现代教育理论已经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解决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上。本文探讨在部分云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用新的多媒体电脑技术——网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绩。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章论述如何设计和组织网络探究性学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和网络探究性学习问卷调查,显示出它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网络探究性学习在现代教学中有很强的适用性,是一种值得提倡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春季“水果型”西瓜在上海地区适宜的保护地栽培方式是“三立架二地爬”;果实膨大期40℃以上的高温对生长明显不利;果实生长期适宜的环境气象因素为:平均温度27℃、温度变幅15—38℃、空气相对湿度75%-80%;叶片和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ll-27℃。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社会的特点出发 ,论述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冲击 ,并提出面向网络环境 ,应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 ;培养青少年选择信息能力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规范青少年的网上行为和关心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等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