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产地莲子和莲子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33-6236
[目的]检测10个不同产地莲子和莲子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方法]样品采用超声提取-磺化法或超声振荡提取-Varian柱提取纯化,OV-17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外标法定量,GC-ECD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的莲子和莲子心中六六六4种异构体、滴滴涕4种异构体和五氯硝基苯共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9种有机氯农药在1~ 250 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21%~102.16%,10个产地的莲子心中未检测到有机氯农药残留,莲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远远低于《中国药典》标准.[结论]建立了一套简便、操作性强的莲子和莲子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黄连(RHIZOMA COPTIS)主要道地产区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参照GB/T 14550-2003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各土壤样品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大多数黄连道地产区的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未超标。[结论]大多数黄连道地产区的土壤符合中药材GAP种植的要求,这为保障黄连药材的优质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土壤中9种有机氯农药的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为有机氯农药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微波萃取-氟罗里硅土固相小柱净化同时提取土壤中9种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样品。[结果]9种有机氯污染物平均回收率为78.9%~114.1%;方法检出限为0.27~0.56μg/kg,精密度(RSD)为2.48%~4.75%。[结论]利用微波法提取不仅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一套成熟的铁皮石斛药材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在空白铁皮石斛中加入27种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标品,用水浸润样品,以丙酮和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高速均浆为提取手段,GPC和弗罗里硅土、Carb-NH2柱固相萃取联用作为净化方式,用GC-μECD检测农药残留。[结果]试验得出,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各个农药的回收率在79.6%~103.1%,重复性在1.98%~8.26%,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结论]研究可为中药材中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作英  严伟  刘菲  燕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43-19744,19777
[目的]测定四川道地药材—"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以评判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质量情况,为川麦冬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试验数据,也为三台县所产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用药质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四川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总六六六(BHC)、总滴滴涕(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含量。[结果]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结论]从有机氯农药残留含量方面印证了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优越性,符合国家中药材GAP标准和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2006年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分析当前深圳市超市、农贸市场中蔬菜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寻求相应降低农药残留的措施。[方法]2006年1到12月每个月随机抽取深圳市6个区中的30家超市2、8家农贸市场中的蔬菜样品各10个。采用农药速测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测定其中19种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共检测各种蔬菜5 792份,蔬菜农药检出率与超标率分别为7.24%、4.23%。[结论]深圳市蔬菜农药残留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引起蔬菜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磷农药残留,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罗剑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91-8892
[目的]对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包括FPD检测器和ECD检测器2种方法)对蔬菜试样中有机磷、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蔬菜样品中41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86.29%~102.96%,变异系数为2.11%~8.02%,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比原方法更加高效、简便,溶剂使用量更少,更符合现代检测环保无害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何茂秋  张明时  李存雄  赵治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70-12071,12078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新方法。[方法]甘草样品采用石油醚超声提取,经浓硫酸磺化后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GC)测定。[结果]GC对甘草中有机氯农药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 125~0.000 689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4.98%,回收率86.15%~102.12%。所测甘草样品只检测到γ-六六六残留,残留量为0.001 mg/kg。[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较,GC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适合于有机氯农残检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苄基杯[6]芳烃/羟基硅油(C[6]/OH-TSO)探头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GC)联用测定中草药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萃取温度为70℃,时间为30 min,加入NaCl 2.0 g时,C[6]/OH-TSO探头对有机氯农药的萃取效果最佳。8种有机氯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88.56%~103.2%,相对标准偏差在6.23%~9.85%,能满足中草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是一类可以在土壤中积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生物积累及放大效应会对人类健康引起潜在危害,因此检测农田土壤中的有机氯非常重要。建立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农田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新方法。[方法]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以乙腈作为萃取溶剂,加氯化钠以盐析,置摇床振摇,再超声提取并放置过夜,次日再次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固相萃取小柱净化(Florisil SPE)。[结果]色谱条件:使用HP-5色谱柱,在11 min内8种有机氯分离良好。8种有机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1%~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2.7%~6.9%,方法检出限为0.012~0.059 ng/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农田土壤中有机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邵朝纲  徐秀芳  周晓勇  张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62-12563,12612
[目的]从太湖及其周边蓝藻爆发的自然水体中,筛选专一性侵染水华蓝藻的噬藻体。[方法]从太湖及湖州市9个河流、池塘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根据GenBank收录的各类噬藻体的基因序列,用Vector NTI软件设计出一系列的检测引物,扩增噬藻体核酸。[结果]通过PCR技术,从1个池塘的水样中成功地检测到SSM和SPGM 2种噬藻体。[结论]建立了适合当地水域噬藻体分离鉴的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其溶藻特性和抑藻作用规律、建立南太湖噬藻体种子库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冬梅  韩宝平  郑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87-11989,12024
[目的]研究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现状,为微山湖生态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ECD检测器,定量测定底泥和水体中有机氯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山湖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的浓度分别为0.065~0.338ng/ml和8.40~17.62ng/g,六六六、DDT在多数采样点都有检出,有机氯农药含量较多的化合物类有P,P′-DDE、β-HCH和δ-HCH,属低污染水平;微山湖沉积物和上覆水中α-HCH/γ-HCH的比值均小于等于1,而DDT的比值均在1以上,表明微山湖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输入。[结论]微山湖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输入;利用水生环境沉积物化学品风险评价标准对微山湖水体的有机氯农药的风险评价表明,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唐承佳  陈振楼  王东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4-12157
[目的]研究蓝藻腐烂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方法]基于蓝藻水华引发的饮用水异味问题,建立含硫衍生污染物测试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以采集的蓝藻水样与蓝藻进行实验室封闭腐烂模拟,连续进行10 d蓝藻腐烂的异味物质(主要是含硫衍生物)的质谱分析和释放量检测,并对腥臭味含硫衍生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样、实验室蓝藻腐烂水样和藻样中Scan方式扫描均检测出β-环柠檬醛、吲哚、甲基吲哚、苯酚、甲基苯酚和硫醇硫醚类等蓝藻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含硫衍生污染物在腐烂过程中的释放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蓝藻腐烂分解过程中β-柠檬醛的释放量变化不明显,蓝藻腐烂水样中二甲基三硫的最大释放量出现在第7或第8天,二甲基二硫在第4天出现最大释放量,二甲基硫在蓝藻腐烂时释放在第8或第9天出现最大值。实际水样中的二甲基三硫的最大浓度为2 344.79 ng/L,远远超过嗅阈值。[结论]2007年5月底贡湖湾的污水团是大量蓝藻堆积腐烂所致。  相似文献   

14.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南太湖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综合评价水质状况和保护人体健康提供参考,同时为建立太湖生态监测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湖州市太湖南岸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测定相同采样点不同月份的水样微核千分率(MCN)、污染指数(PI)及主要化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南太湖水处理的蚕豆根尖细胞出现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可观察到单微核、双微核、三微核、分裂后期染色体桥和染色体断片。太湖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各月份MCN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5月份湖水污染最为严重,其PI值达到4.08。太湖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营养盐和耗氧有机物。[结论]对被污染水体的治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为治理太湖污染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水体污染指示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体污染敏感微生物的指示机制。[方法]在太湖湖心处各监测点采取水样,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选出代表水样和适宜的指示微生物。[结果]菌株B在各水样中的百分比不小于50%,其数量随COD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水样的COD浓度为15 mg/L时,菌株B的菌落数为6×103个/ml;当水样的COD浓度为40 mg/L时,其菌落数为1×104个/ml;当COD浓度从40 mg/L增至100 mg/L时,菌落数平稳地从1×104个/ml增至4×104个/ml;当COD浓度不小于100 mg/L时,菌落数的增幅骤然提高;当COD浓度为140 mg/L时,菌落数增至1.5×105个/ml。菌种B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最高可生长温度高于37℃,最低可生长温度范围为10~1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适宜pH范围为5.0~9.0,最适pH为8.0。[结论]菌种B对水体有机污染程度有很好的预警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湖水污染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太湖水污染指标,为探讨湖泊水污染物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4~2010年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自动监测站4项水质指标,建立了太湖水污染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建立了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的4项水质指标浓度的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较高,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物预测的适应性较好;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2年前5周水质污染情况加重,基本为Ⅴ类水质,符合太湖水质污染情况发展态势。【结论】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其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水质指标的内在变化规律,为控制水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太湖西北部主要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方法]2005~2006年,对太湖西北部的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常量元素摩尔比来划分每条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并采用富集系数评价7条河道中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马山河、梁溪河、西湾河主要受市政污染,直湖港、漕桥河主要受工业污染,大浦河、武进河主要受农业污染;以工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大,以农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次之,以市政污染为主的河道最小。[结论]该研究为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揣小明  陈小锋  杨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07-16310
[目的]制定湖泊总磷基准与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概率统计与Carlson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呼伦湖、太湖、滇池为例,制定湖泊营养物总磷(TP)基准与控制标准的参考值。[结果]呼伦湖、太湖和滇池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呼伦湖属于自然主导型富营养化湖泊,其他2个湖泊属于人为主导型富营养化湖泊。对于3个湖泊水体中TP基准与控制标准的参考值,呼伦湖分别为0.08和0.20 mg/L,太湖分别为0.03和0.06 mg/L,滇池分别为0.06和0.15 mg/L。[结论]制定的3个湖泊营养物总磷的基准和控制标准值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胜生  谭浩  陈园园  余兴  黄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69-73,117
[目的]研究升金湖湿地保护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方法]按照网格布点,采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37个,利用HPLC和GC-ECD测定了样品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等3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升金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是苯并(a)芘,浓度为0.19~2.43 ng/g,均值为(1.01±0.54)ng/g(n=36),来源主要是近岸污水排放和周围村民生活中对煤等燃料的利用;多氯联苯浓度为0.14~5.71 ng/g,均值为(1.10±1.14)ng/g(n=37),来源主要是周围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含PCBs物品的使用和使用过后对其不合理的处置;有机氯农药以滴滴涕和七氯为主,其中,滴滴涕浓度为0.15~4.70 ng/g,均值为(2.09±1.35)ng/g(n=35),七氯浓度为0.14~2.21 ng/g,均值为(1.13±0.05)ng/g(n=35)。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六六六类有机氯农药的存在,滴滴涕和七氯主要来自于早期农业输入的残留。[结论]与国内外其他的湿地湖泊表层沉积物相比,升金湖湿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