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鸡胚繁殖NDV-XX08,差速离心法纯化NDV,用纯化的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NSO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J)进行筛选,挑选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和亚克隆,建立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最终得到一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4F12。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制备了其McAb。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HI,Western-Blotting方法进行鉴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60和1:3.2×10~4。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ND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反应,与鸡胚阴性尿囊液、鸡正常组织、鸡[gG、鸡传染性囊病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检测抗原均无交叉反应性。HI试验表明,制备的单抗没有血凝抑制活性。Western-Blotting证明获得的单抗与新城疫病毒蛋白有特异性反应。经连续传代20次,冻存、复苏3次,4F12杂交瘤细胞株仍能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2.
鸽副黏病毒Ⅰ型(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具有NDV相似的特性,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这种凝集作用可被特异性的血清所抑制。这种特异性被应用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效价,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或疾病的诊断。虽然PPMV-Ⅰ与NDV存在极高的交叉反应,有生产场使用新城疫疫苗预防PPMV-Ⅰ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证实这种免疫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比较两种疫苗对未免疫鸽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室进行了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颗粒,胶体金用抗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F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并纯化,包被于玻璃纤维膜。再将纯化的抗PPMV-1 F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的二抗包被在NC膜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成PPMV-1快速检测试纸条,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PPMV-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结果表明,所研制PPMV-1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准确性高,且不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鸡马立克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的重复性较好;灵敏度高,试纸条可以检测血凝效价≥23的病毒液;试纸条置4℃避光密封干燥保存1年,37℃放置10 d,对其性能没有任何影响。试纸条与HA、HI试验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棉拭子的符合率为97.5%,检测病料的符合率为100%。所研制的PPMV-1试纸条在鸽Ⅰ型副黏病毒检测诊断方面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澳大利亚T株)进行纯化,制成抗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5株分泌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免疫球蛋白的亚类分别属于IgG1、IgG3、IgM。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稳定,长期传代对其抗体分泌能力没有影响。5株单克隆抗体与其它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及禽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用此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的ELISA效价为10-6~10-7,抗体对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别。抗体纯化后,经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具有单克隆抗体的特征,经快速蛋白分析鉴定其纯度为89.49%。竞争ELISA法证明其中4株的单抗与抗原结合位点并不完全相同。采用单抗夹心ELISA法,对抗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鹅副黏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制备的抗鹅副黏病毒(GPMV)JG04株单克隆抗体3A5标记胶体金颗粒,提纯的鸡IgG(抗JG04株GPMV)喷涂在NC膜上,建立检测GPMV的快速夹心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ICS)。该检测卡检测鸡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胚或鸭胚尿囊液和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细胞培养物呈阴性,与鹅副黏病毒、孔雀源新城疫毒株,鸽源新城疫毒株、新城疫La sota株、鸡源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出现阳性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卡可检出血凝效价为24以上的鹅副黏病毒尿囊液。  相似文献   

7.
利用SPF鸡胚培养法从上海川沙某具有典型新城疫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高死亡率发病鸽场的死亡鸽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对该病毒E5代尿囊液进行病原学鉴定、RT-PCR鉴定、理化特性测定、致病指数、病毒血清学试验及鸽体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具有血凝性,且血凝特性可被新城疫病毒参考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H5、H9和H7)阳性血清抑制;该病毒对氯仿、乙醚和酸敏感;致病指数分别为:最小致死量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55.2 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为1.8,6周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为2.39.经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将其命名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集病死鸽临床样品,用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通过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及F基因部分片段测序与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动物回归试验评估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鸽组织病料中分离获得1株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命名为GXP120012。分离株GXP120012的F基因裂解位点112-117位的氨基酸组成为R-R-Q-K-R-F,符合强毒株特征;GXP120012与PPMV-1参考毒株pi/CH/LLN/11071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9%,并处于同一遗传分支,基因型为Ⅵ型。该分离株的MDT为102 h,ICPI为0。动物回归试验发现,分离株GXP120012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对鸡没有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今后鸽新城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真核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所形成的病毒样颗粒作为免疫原,按照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总共获得了4株分泌抗PCV2 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7A6、3F2、3B7、1A6。4株单抗腹水效价均达到1:105。IF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实验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PCV2发生特异反应,与PCV1无交叉反应。PCV2 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猪圆环2型病毒抗原表位分析及其相关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8株鸡病原性大肠杆菌研究了菌毛作为分型抗原和共粘附特性,以抗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单抗)bG5和甘露糖进行了抑制作用试验。在血凝试验中、单抗和甘露糖都能抑制血凝反应,说明这些株都属于Ⅰ型,通过以单抗或甘露糖的粘附抑制程序这些Ecoli株对鸡气管上皮都不能特异粘附。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2.
从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副黏病毒(DG01株),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且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和鹅副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能使SPF鸡胚、非免疫鸭胚和鹅胚100%死亡。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有囊膜,直径在200nm左右;ELD50为10^8.6/ml,MDT为56h,ICPI为1.94。对DG01株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F基因,鉴定为基因Ⅶ强毒株,测序结果与CH2000同源率为91.8%,因此确定DG01株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的基因变异强毒株。动物接种试验表明DC01株对鸭无致病性,对鹅、鸡、鸽具有100%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蛋白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经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筛选,获得了8株能稳定分泌抗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试验证明,8株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的特异ELISA抗体效价可达1∶3.2×103~1∶5.1×106,其中2株HI效价达212。8株单抗与H5亚型血凝素分型抗原不发生血凝,与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新城疫病毒(NDV)均不反应。亚类鉴定证实,除1C7单抗为IgG2b外,其他7株均为IgG1亚类。Westernblotting试验分析初步表明,8株单抗至少针对纯化病毒粒子3种不同的蛋白抗原,其中3株针对核蛋白(NP),2株针对基质蛋白M1,2株针对血凝素HA/HA1。对感染细胞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与纯化病毒结果基本一致,其中1株未明显沉淀纯化病毒粒子蛋白的单抗可以与感染细胞的M2蛋白多肽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年来分离到的鸽Ⅰ型副黏病毒ND32株进行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制品通则的要求,对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抗体产生及免疫持续期、与同类产品的交叉攻毒保护对比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15 mL/只,疫苗以0.3 mL/只免疫剂量进行一次免疫,免疫持续期为3个月,以0.3 mL/只免疫剂量进行二次免疫,免疫持续期可达6个月.交叉攻毒保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对鸽Ⅰ型副黏病毒ND32株和鸡新城疫病毒北京株(CVCC AV1611)的攻毒保护效果均优于鸡新城疫(La Sota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基础种子批的代次。本研究将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5代,初步确定第10~15代为基础种子批,对10~15代进行了无菌检验、病毒含量测定、血清学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15代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无菌,各代次病毒含量稳定(107.3~107.7 ELD50/0.1mL),血清学特异性未发生改变。因此,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10~15代为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毒种的基础种子批。  相似文献   

16.
从病死的鸡、鹅、鸽中分离到3株禽I型副黏病毒(CPMV、GPMV、PPMV)。毒力测定结果显示,CPMV、G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毒力相似,为强毒型;PPMV的毒力与鸡NDVLa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MV、GPMV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序列特征;PPMV 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3株病毒制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鸡,结果都能诱导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再分别以CPMV、GPMV攻击免疫鸡群,结果显示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用HI方法检测3株病毒与La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LaSota与G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LaSota与CPMV、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有较小的差异。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新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辽宁省某鹅场雏鹅体内分离到1株副黏病毒,该分离毒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和鹅副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能使SPF鸡胚、非免疫鸭胚和鹅胚100%死亡;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有囊膜,直径200nm左右;ELD500为10^8.6/mL,MDT为56h,ICPI为1.94。通过RT—PCR扩增出F基因,鉴定为基因Ⅶ型强毒株,测序结果为HBS209,与CH2000的同源率为91.8%,从而确定分离毒株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Ⅰ)的基因变异强毒株。动物接种试验表明,该毒株对鸭无致病性,对鹅、鸡、鸽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H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制备新城疫病毒H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采用新城疫病毒CK/AH/100/2010作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融合,用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筛选,具有HI活性的单抗有6株:PX1-PX6。6株单抗与AIV、EDS等其它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6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PX1、PX3可与新城疫病毒CK/GD/263/2010 HN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而其它单抗不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猪瘟病毒C株毒(CSFV C strain)免疫BALB/C小鼠,按照常规单克隆抗体制作方法构建并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猪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4株,分别命名为1C9,1B11,3C8和3G9,经鉴定,4株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达到104~106。交叉试验及特异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McAb与鸽新城疫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无交叉反应性,均完全针对猪瘟病毒(CSFV)抗原决定簇,具有高度特异性。抗CSFV Mc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建立CSFV的快速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FP1株番鸭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交互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及雏番鸭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比较了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结果显示同源阳性血清对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比异源阳性血清对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高2.66~4个滴度;两者之间的抗原相关值R为0.35;对于5日龄经肌注途径免疫接种1羽份量La Sota弱毒疫苗14d后的雏番鸭,以FP1株番鸭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强毒、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分别攻击后,其保护指数分别为54.5、92.9.以上结果表明,FP1株番鸭源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存在较明显的抗原性差异,为鸭副粘病毒病疫苗的研制和该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