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3):F002-F002
北京农学院蔬菜学学科是北京农学院优先建设的重点学科。目前,蔬菜学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位高,勇于拼博的学科队伍。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1):F003-F003
农业经济管理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都市型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产品市场与政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1):F0002-F0002
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主任由北京农学院校长王有年教授兼任。实验室专职、兼职人员35人,其中研究人员17人,技术人员11人,管理人员7人,在正式受聘的研究人员中,中青年专家占80%,中青年科技人员中具备博士学位者占85%。实验室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81-F0003
北京农学院作物一级学科现有教学研究人员30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4人,已初步形成一支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研究富有特色、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学科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180台件.价值约1000万元。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臻、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北京市项目8项。研究经费88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4):2-F0002
北京农学院果品优质生态安全团队是首批入选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项目的团队.现有成员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成员涉及多个学科.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带头人为北京农学院校长王有年教授。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及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一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方向稳定的的学科队伍。形成以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市级)、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13个校外学科基地为载体的科研平台,取得一些突破性和硅示度的成果,五年来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北京科教兴村的理论与实践”经过10年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2):F002-F002
北京农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始建于1989年,1997年列为北京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8.
10月27日,北京创新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农学院举行。本次年会是由北京农学院与北京创新学会共同举办的。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学会代表四十多人以及北京农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王慧敏、院长王有年和副院长郑一淳出席会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辛国安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创新学会副会长席文启也一同出席会议。北京农学院院党委书记王慧敏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院长王有年在会上作了题为“北京都市型现代果业的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北京市地方税…  相似文献   

9.
刘辉 《农家科技》2011,(8):82-83
近日,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通报6月以来,全市境内发生的10起交通事故的凋查处置情况:8名肇事驾驶员,6名企业主体负责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6月14日以来处理的10起交通事故中,以涉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罪、非法经营罪、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拘企业主体责任人6人,对8家企业、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人10人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企业管理人员25人。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10,(6):62-62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特色,兼有理、工、经、管、法、文等多个学科的高等农林院校,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根本,以培养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建校52年来,已培养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人,学校现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学、部。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本科专业,8个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1):F0002-F0002
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是北京农学院为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学科、为满足国外兽医科技工作对中兽医学知识的需求、为应对国内安全畜产品生产面临的严紧形势,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教师在中兽医学研究领域的积淀为基础有机组织而成的,2006年12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F0002-F0002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北京农学院十一五规划优先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由动物科学教研室、实验室以及承担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生产、动物生物技术和动物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教师为主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F0003-F0003
多年来,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围绕都市型畜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本学科基础应用研究工作,在动物营养与畜禽安全生产和饲料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两个方向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重点实验室简介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4年认定的省部级科研机构,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5人。实验室以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学二级学科为基础,以畜牧学、食品科学、遗传育种、畜牧业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为共建单位,是集奶牛饲料营养、消化道生理和分子营养等为一体的科研平台。实验室现为北京市奶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3):83-F0002
北京农学院兽医学一级学科历史悠久、涉及领域广泛,是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安全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理(森林经营管理)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以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收获、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在林业中起到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的重大作用,是林学专业的综合性主干课程.在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的改革开放时期,森林经理肩负着建立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体系的历史任务.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始建于1952年,195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硕士点,1981年又批准为博士点,1989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3年,在国家教委组织的硕士点评估中,评分居同类学科点的首位.1990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可持续经营方向,领先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源资产化管理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的研究,并率先进行了学科系统改造. 该学科在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贯彻执行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始终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为目标.在学科的开拓者范济洲、关毓秀、于政中、董乃钧等教授的带领下,学科经历了4个阶段:①教材建设及完善教学体系;②引进新技术,促进教材更新及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③利用学科群优势,创建学科专业及拓宽学科领域;④抓住机遇,利用外部环境深化改革等阶段.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途径.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森林经理学科的建设、改革及发展,该学科依据我国林业生产实际,结合国际林业发展动向,确定学科新的生长点.经过40多年的实践表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途径. 该学科在交叉、拓宽、整合的道路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科体系,含有森林经理、森林测计学、林业遥感、林业信息管理、林业系统工程和森林测量学等6个子学科.现设立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基础研究,森林动态经营及时空调整理论与技术研究,森林与环境的调查、监测、预测及评价研究,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5个研究方向. 在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中,森林经理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曾获得国家农委系统和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997年“森林经理学科建设和改造的30年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北京市教委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在科研工作中,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 在教材建设中,该学科共主编全国统编教材7部,其中获国家优秀教材奖1部,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首次编写出版抽样技术、数量化森林经理学、林业区划及3S技术应用等4部,译著7部,专著与教学参考书17部,发表教学研究与科研论文近200余篇. 该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曾4次举办全国性森林经理学科发展与改革的研讨会.2000年同中国林学会在国内共同主办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国际学术会议.学科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等国家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专家互访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并多次派出专家赴国外讲学及学术交流.多年来,学科共培养研究生150多名,其中博士生30名,进修教师44名,举办各类技术人员培训班、研讨班以及教育部的高级研讨班,共20期,培训人员800多名. 森林经理学科设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九五”期间,投入巨资,用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总体实力基本上达到国内的一流水平.除具有现代教学的基本设备及常规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硬、软件设备外,还具有完善和配套的“3S”技术硬、软件设备. “九五”期间,主持科研项目34项,其中“九五”国家攻关专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及合作课题29项,科研经费370万元. 当前,学科为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宏伟目标,结合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分类经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林情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及动态控制技术体系,完善学科建设,为实现林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4):91-F0002
农林经济管理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科研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2008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农林经济管理教学冈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被遴选为一级学科.2011年学科负责人何忠伟教授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基础科学系是北京农学院最早成立的系之一,现有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5个一级学科,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学任务。师资力量雄厚,教工敬业、务实、严谨、向上,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6名、讲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4):F0002-F0002
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依托北京农学院成立的北京市专门开展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机构。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首席专家为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研究员,基地的其他专家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农学院和北京地区主要农业科研院所。基地挂靠在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平台。基地云集了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他们长期致力于北京郊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农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特色的高等农林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建校52年来,已培养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人,现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学、部,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专业学位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