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Robinia pseucdoacacia)、荻群落(Form.Miscanthus saccharifleus)、翅碱蓬群落(Form.Suaeda heteroptera)、獐毛群落(Form.Aelurbpus sinensis)、芦苇群落(Form.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群落(Form.Tamarix chinensis)和白茅群落(Form.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微地貌所决定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5.2%,空间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1.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2.2%,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占40.8%,这部分主要反映了群落自身互作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各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研究区植物种群的演替过程为:盐质荒地——盐地碱蓬——柽柳——草地。这些种群大多数处在较低演替阶段,芦苇+柽柳种群和白茅+柽柳种群接近草地群落的演替阶段。湿地恢复结果表明,恢复区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湿地人工恢复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改善其生态功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为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白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  相似文献   

4.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台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1%~0.3%,可直接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5.
河套平原碱蓬种群空间布局特征与土壤微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河套平原盐碱荒地碱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土壤微域特征,以及土壤水盐等环境条件对碱蓬群落格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主要呈聚集分布格局。碱蓬群落的盖度与根区土壤水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区土壤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根区土壤中K~+、Na~+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河套平原碱蓬群落的分布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盐分含量的双重影响,各离子中以钾、钠离子影响最为显著。碱蓬群落对降低土壤含盐量有一定作用,对根区土壤中SO_4~(2-)、Na~+降低最多,K~+降低最少,也会降低根区土壤pH值。土壤环境与碱蓬群落相互影响,盐碱程度影响碱蓬群落的盖度,碱蓬作为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有良好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用Levins、Shannon-wiener和Pianka的生态位公式,对黄河三角洲的17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萝肇、碱蓬、野大豆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BL值依次为0.762、0.536、0.533和0.454;B(sw)i值依次为0.827、0.722、O.720和0.661。(2)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有:碱蓬和柽柳(O.925),香蒲和获(O.899),碱蓬和狗尾草(0.879)。生态位宽的物种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3个盐分梯度对盐地碱蓬株高、生物量、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的影响,并通过所得数据建立了一种计算生态位的新方法用以分析盐地植物群落中盐地碱蓬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低土壤盐分梯度的环境虽然适合盐地碱蓬个体的生长,表现为株高较高,生物量较大,但并不适合盐地碱蓬种群的生活,表现为种内竞争激烈,种内生态位很小,所以当与其他物种共存时并无明显优势;而在中高土壤盐分的环境中,盐地碱蓬由于受到盐分胁迫而使个体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同时这种环境胁迫也降低了种内竞争,所以最终结果是种内生态位比低土壤盐分时要大,也就是当与其他物种竞争时很可能会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或盐地碱蓬的纯群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柽柳与芦苇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优势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全天自然光的日变化为光照梯度,研究两者对光强的响应规律,比较它们的光合荧光特性。结果显示,柽柳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在高光强时蒸腾依然旺盛,并且气孔调节能力较强,以反应中心状态转换和可逆失活进行能量调节,最大可能减少无谓的能量散失,光系统有效量子产量高,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芦苇气孔调节和光能利用能力较柽柳低,在高光强时出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降低及电子传递饱和现象,随光照增加,光系统有效量子产量下降较大,采取热耗散的方式散失过剩光能以避免光损伤。本次光响应研究的尝试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土壤细菌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盐地碱蓬、芦苇混生群落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的变化、土壤粒径组成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以粉粒(Silt)和砂粒(Sand)为主,占90%以上;(2)土壤细菌门水平排名前15门类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优势菌群,在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占40%以上;(3)芦苇的土壤细菌根际效应更显著,但其非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小于盐地碱蓬;(4)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与粉粒(Sil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粉粒占比越高土壤细菌群落越丰富,且均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该站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长期定位研究平台,2011年8月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地处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区的山东山地丘陵落叶阔叶林及松(油松、赤松)侧柏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区,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地理植被芦苇、碱蓬、柽柳、天然柳、白蜡、刺槐、枣树等植被类型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该站设有一个主站:"东营站";  相似文献   

11.
正该站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长期定位研究平台,2011年8月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地处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区的山东山地丘陵落叶阔叶林及松(油松、赤松)侧柏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区,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地理植被芦苇、碱蓬、柽柳、天然柳、白蜡、刺槐、枣树等植被类型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该站设有一个主站:"东营站";  相似文献   

12.
正该站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长期定位研究平台,2011年8月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建设和技术支撑单位,地处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区的山东山地丘陵落叶阔叶林及松(油松、赤松)侧柏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黄河三角洲湿地区,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地理植被芦苇、碱蓬、柽柳、天然柳、白蜡、刺槐、枣树等植被类型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该站设有一个主站:"东营站";  相似文献   

13.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良好的固沙造林绿化树种,也是城乡绿化不可缺少的观赏花木树种。文章从柽柳种子(插穗)采集及处理、整地、播种、扦插方法、压条繁殖、分株繁殖等方面论述了柽柳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探讨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能够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白洋淀湿地30个2 m×2 m水生植物群落样方,利用重要值衡量群落中优势种,并划分不同群落,探讨不同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现在样方内的水生植物共18种,隶属12科13属;根据物种优势度可将群落类型划分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香蒲(Typha orientalis)群落、莲(Nelumbo nucifera)群落、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群落;4种水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芦苇群落最高,莲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最高、篦齿眼子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白洋淀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4种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各异,其中,水体硝态氮、水体铵态氮、底泥速效磷、底泥碱解氮等营养盐元素对白洋淀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显...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37-142
多花垂枝柽柳(Tamarix gallica cv.DY-1)是从匈牙利引进的红花多枝柽柳(Tamarix gallica L.)中选择自然变异的单株经扦插繁殖而成的优良无性系。通过扦插繁殖试验、盆栽试验以及大田栽培试验,掌握了多花垂枝柽柳的耐盐能力,探索出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的扦插育苗技术。多花垂枝柽柳耐盐能力强,可在含盐量15 g·kg-1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耐盐极限在24 g·kg-1左右,是重度盐渍土绿化的优良树种;多花垂枝柽柳分枝力强,耐旱、耐瘠薄,病虫害少,适宜在黄河三角洲贫瘠的盐渍土上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为揭示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光滩、米草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和刺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不同植被群落DOC含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土壤DOC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江苏滨海湿地土壤DOC含量分布表现为大米草群落在3个研究土层均大于其他植被群落,这主要是由于大米草群落能够产生大量有机质,有机质进入到土壤中,经微生物转化形成DOC;在垂直剖面上,除碱蓬群落外,其余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这是因为DOC来源的有机质首先进入表层土壤。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动态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加,在秋季达到峰值,然后在秋季到冬季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pH与DOC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滨海湿地土壤性质与其DOC分布和动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约305种15变种7亚种.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集中分布于各种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的地下水溢出带、河流两岸的绿洲外侧和沙漠边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含盐量的制约,物种丰富度及β多样性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型.土壤含盐量在4%左右时盐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盐生灌木、半灌木和1年生盐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含盐量超过5%~6%时,随含盐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β多样性呈直线下降,含盐量超过12%时,物种多样性最低,1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不存在,仅可见到2~4种盐生灌木或半灌木.随土壤含盐量变化,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所占比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年生草本植物比重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半灌木植物比重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对几种盐生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态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12种高分布频率盐生植物的耐盐能力和对盐分的适应幅度有很大差异.柽柳、盐穗木、白刺可广泛分布于0.2%~27.0%的盐分范围内,并形成优势群落,盐节木很少见于轻度盐渍化环境,主要分布于含盐量2%以上的重度盐渍化环境,芦苇可分布于含盐量17%以下的生境,盐爪爪、骆驼刺常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黑果枸杞和花花柴则常见于含盐量6%以下的生境,碱蓬、猪毛菜仅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琵琶柴一般生长于4%以下的土壤中.在各种植物分布的盐分区间内,柽柳、盐穗木、盐节木、骆驼刺和花花柴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直线增加,白刺、芦苇、盐爪爪、黑果枸杞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白刺、芦苇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分布频率最高,盐爪爪则在4%含盐量附近分布频率最大,而碱蓬、猪毛菜、琵琶柴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直线降低.结合野外调查观察结果,对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进行了设想,提出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18.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黄河北岸,靠新黄河现行河道的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为37°46′58.96"N~37°47′31.18"N,119°6′28.73"E~119°8′45.29"E,面积为4.5km2。优势物种为翅碱蓬Suaeda salsa(L.)Pall.。该区域主要由于1997年黄河河道在清八断面处改道而逐渐淤积而成,土壤成土年龄短,盐分高,植被以翅碱蓬为主,存在大面积的光滩裸地。  相似文献   

19.
山东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荣成海岸、南四湖3处主要湿地共分布有鸟类11目30科160种。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生态分布为1潮间带海滩、2芦苇盐地碱蓬沼泽、3盐渍滩灌草丛、4盐场虾池、5苇塘草地等5大生态群,不同群落多样性值(H值)为2>4>1>5>3;荣成海岸湿地鸟类生态分布为1海湾河口、2浅海滩涂、3草本湿地3大鸟类群,H值3>1>2;南四湖湿地鸟类生态分布为1湖泊水域和2湖滨沼泽2大鸟类群,H值1>2。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水深生态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密度、盖度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利用高斯模型定量确定了芦苇种群对水深的响应关系,得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种群的水深生态幅。基于密度的芦苇水深生态幅为[-0.64,1.01](m),其最适生态幅为[-0.23,0.60](m);基于盖度的芦苇水深生态幅为[-0.95,1.23](m),最适生态幅为[-0.41,0.69](m)。对以上两个生态幅取交集,最终确定芦苇的生态幅为[0.64,1.01](m),最适生态幅为[-0.23,0.6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