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加强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防范巨灾风险,是确保我国农业保险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现状,分类汇总了各地政府农业保险尤其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途径的主要做法,并对北京、浙江和江西颇具典型性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经验和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两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化解面临的巨灾风险已成为促进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从制度要求、现实需求还是从政策需求来看,北京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设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证券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途径各有利弊。应构建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业风险相关性的特点使得农业保险经营面临巨灾风险的困扰。各国农业保险在发展中都建立了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制度。本文比较了不同农业保险模式下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总结了国际上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旭东  孙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38-12541
介绍了农业巨灾及其特征,对现有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行政救济机制效率最高但成本也最高;社会救助机制成本最低,但效率也最低且存在不稳定因素;市场机制即农业巨灾保险才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理性选择。分析了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现状,表明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经营主体缺失,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农业巨灾保险缺乏其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我国农业保险法的缺失成为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性质、法律关系主体、经营范围、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式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除2011年外,2007-2013年的中央l号文件都明确规定,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然而,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此为背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现状,希望能够充分汲取经验,在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汴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34-335
美国积极开展农业巨灾保险,并采取了财政、税收、再保险和紧急贷款以及农业巨灾证券化等手段来分散和转移农业巨灾风险,成为农业生产的"减震器"。巨灾现已成为威胁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灾害事件,美国较为成熟的经验能为我国开展农业巨灾保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介绍了农业保险的特征及性质,从监管规则和民事责任不明晰、缺乏对政府补贴与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农业保险管理监督机制、细化保险补贴法律制度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险证券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巨灾特性以及目前的巨灾保险制度,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建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应该先发展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债券。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鄞州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为政府代办的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安全保障途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和低保障的初始成本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形式。提高种植业的保额、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实行农业保险风险再保险、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霍然  王克  张峭 《农业展望》2014,(5):24-29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农业保险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中国农业保险的开展以省为单位,省级政府是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主体,在制定巨灾风险分散政策时,需考虑承担多少风险合适这一很直接的问题。如果政府分摊风险过多,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同时"挤占"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职能;如果政府分摊风险过少,则不能起到巨灾风险转移和分散的目的。以河南省小麦保险为例,从政府角度出发,利用县级小麦生产的历史数据,量化分析省内小麦生产风险,设计农业巨灾风险最优分摊计量模型,测算省级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最优分摊比例。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备金,是为了应付巨灾风险事故发生后,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一种准备。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运用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值计算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83-2009年北京市农业生产及灾害损失等相关资料,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北京市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进行了规模测算和推论分析。从测算结果和实际需求出发,建议可以取消已经建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如果继续保留该巨灾准备金,则需要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贾万军  王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09-3412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调查吉、辽、蒙、鲁、苏、京等6省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研究安华保险公司供应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辅以网上收集其他5家涉农保险公司(共保体)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资料,推断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共性问题,其成因是:“私办公助、商业保险公司代行、窄范围、高保费、低标准、低理赔”等特征,“自上向下”供应的“准公共产品”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保险需求.提出了我国克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对策: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构建“以国家专营为主的金字塔型”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构建完善的财政支农体系;建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3.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大灾风险是否可以作为指数农业保险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之一,在文献中仍存在争论。采用种植业保险定价中的大灾风险附加费率以及大灾风险安全系数为关键指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证案例,依托农户级别的抽样调查历史单产数据和县级历史单产统计数据,对多灾种综合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的大灾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指数农业保险在大灾风险上是否也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相对的优势。结果表明,当使用大灾风险附加费率衡量大灾风险时,多数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高于多灾种综合险,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绝对离差可达1.36%。当使用大灾风险安全系数衡量时,所有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均高于多灾种综合险,安全系数的绝对离差可达0.6。因此,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可能较多灾种综合险拥有更高的大灾风险,在指数产品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在大灾风险转移制度上给予更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巨大的国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的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作用和现状、模式以及产品种类、农业保险的需求以及测量农户支付农业保险意愿的方法、农业保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的过程,指出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客观需要丰富和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相矛盾、农业保险产品质量不高、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不完善和农业保险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不足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程丹  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2-10404
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农民认识不充分、参保意愿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不科学、抵御巨灾能力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信贷保险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巨灾基金、发展再保险、明确监管责任等方面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文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连升  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3-22754,22768
对有关我国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主要对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保险的属性、农业保险供需两不足困境、农业保险制度模式、自愿投保还是强制保险及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出各领域主要研究观点的异同和一般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