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瓜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论述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方法、机理、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分析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瓜类育种上的应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其在扩大遗传变异,创造农作物新种质,解决常规育种中某些特殊问题和培育新品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开辟了一条农作物育种的崭新途径。该研究综述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在我国甜瓜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对航天诱变育种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探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现状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综合因子作用下,使作物的染色体发生畸变,DNA内部发生重组导致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结合常规育种利用有益变异,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技术. 航天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是综合了宇航、辐射、遗传、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航天育种的特点是: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因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其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的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发展农业是当今农业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潇  齐开杰  殷豪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6,43(9):1633-1652
对利用诱变技术开展落叶果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变方法、诱变育种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诱变技术与杂交、离体培养及基因组学研究结合用于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枸杞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枸杞种质资源研究、自然选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对枸杞育种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目前枸杞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枸杞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枸杞育种工作的原则和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7.
RAPD标记在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并就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蔬菜》2012,(8):55-55
8月3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利用航天搭载、太空诱变、SRAP分子生物学技术、日光温室加代、病圃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并集成创新培育成功的4个航天蔬菜新品种通过了天水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物种也推陈出新,例如:‘太空一号’豇豆、黄瓜等物种。  相似文献   

10.
鲜干兼用型辣椒航椒4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椒4号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太空诱变的种质材料选育的自交系配制而成的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2002年在神州3号飞船上搭载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干种子进行太空诱变处理.2003年进行田间观察试验和RAPD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太空诱变处理使这两个品种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1.
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从种质资源、基因组、遗传机制、育种方法、育成品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目前产业现状和国际研究热点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辣椒的遗传育种研究得到了国家、省、部等多个项目支持,在辣椒资源的鉴定和评价、育种技术、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已应用到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析、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雄性不育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加工育种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培育出一大批类型多样的辣椒新品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遗传资源相对狭窄、创新力度不足、重复研究等,本文展望了"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辣椒品种选育工作,总结了胚培养技术在辣椒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挽救辣椒胚败育、缩短育种周期、快速鉴定种子活力、为分子育种提供优良外植体等方面;并综述了影响辣椒胚培养技术应用效果的胚龄、基因型、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皮处理及其他添加物等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在辣椒选育中采用胚培养技术解决远缘杂交胚败育问题的应用较少,建议加强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胚败育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加速培育优良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4.
辣椒单倍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辣椒单倍体培养,包括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的历史、培养条件的影响因素、培养技术、胚胎发生途径、植株再生能力的遗传规律、染色体的加倍以及再生株后代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4个太空诱变株系及5个对照(1个统一对照,4个母系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含糖做差异性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二倍体诱变株系JT7503—36528 SP2含糖率比统一对照高2.68度,比母系高1.84度,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四倍体诱变株系JT334-3 SP2产量及合糖均超母系对照,产糖量超母系对照14.3%,这2份诱变材料入选株系超亲性状显著,证明甜菜太空诱变后代返地育种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陕西线辣椒的发展历史,及其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对未来育种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果实是辣椒最主要的经济产出品,因此在长期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较注重对辣椒果实大小、形状、颜色、辛辣味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通过对有益等位基因及有益突变的利用,可以创新辣椒种质资源,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新品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辣(甜)椒果实质量、形状、颜色、硬度、辛辣性的基因定位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辣椒果实性状基础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辣椒抗逆性鉴定及生理遗传育种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已有详尽的研究,但是对辣椒抗高温多湿鉴定及育种策略却少有人涉及。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和近几年辣椒育种实践提出了辣椒抗高温多湿鉴定及生理遗传育种策略:①辣椒抗高温多湿鉴定评价必须综合辣椒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系统评价;②收集抗高温多湿种质资源、拓展遗传基础;③加强抗性亲本的创新研究,组合其优良遗传物质;④加强辣椒物候期研究;⑤采用同一地区创造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态区多点鉴定结合,发挥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综合作用,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