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付存军  耿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2-9364,9404
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回顾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伊春作为国家确定资源型城市,在经历了转型的阵痛之后,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林 下经济是伊春转型的重要方向,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业、林下养殖、北 药等产业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成为了伊春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森林资源情况以及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提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对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可持续经营的制约性因素。结果表明: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892,说明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状况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从社会、生态、经济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发现,社会可持续性指数最高(0.981),生态可持续性指数为0.905,2个子系统均处于完全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可持续性指数为0.808,略低于其他2个子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影响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树种的组成比较单一,尤其是人工林中大部分是人工纯林;森林龄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幼中龄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都偏少;森林质量低;林地生产力退化;旅游收入偏低,与伊春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生活质量,倡导回归大自然,去健康绿色的生态旅游景区。黑龙江省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旅游产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成为了未来旅游业重点发展的形式之一。文章从五大部分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7-10078
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取得的经济效益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对于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森林提供木材的单一功能逐步消退,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旅游休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使得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开发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成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施路径。本文从概述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分析论述了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从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森林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是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阳光产业,是创造美丽、传播绿色、共享生态的美好产业,是实现林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森林旅游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1森林旅游的概念森林旅游资源是随着森林旅游与森林旅游区的兴起而出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伊春林区产业发展战略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比较劳动生产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利税增长率、区位商、产业贡献率、市场占有率、总资产贡献率、利润率、百元增加值对应的工作人数和投入创造的就业率等指标,构建主导产业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结果】伊春林区主导产业前4位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结论】综合10项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以及伊春林区的产业发展战略,除林区4种主导产业以外,还应大力发展家具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新乡贤乡村旅游发展贡献力结构模型,分析我国新乡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贡献表现。从经济贡献、智力贡献、技术贡献三个一级指标进行深入探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新乡贤乡村旅游贡献力评价指标并分析各指标权重。研究显示,经济贡献指标权重最大。在智力贡献中,策划发展与产业选择权重相同、战略定位权重稍低。在技术贡献中,营销技术所占权重最大,专业技术其次,管理技术所占权重最低。在经济贡献中,旅游收入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村民收入,而区域财政权重最小。  相似文献   

11.
韩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14-20616
在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农庄日益受到关注而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庄园的概念,进而在分析生态旅游庄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研究了生态旅游庄园的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并对其进行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融资渠道、规划设计、居民利益、服务设施与水平以及管理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庄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生态旅游庄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雪梅  王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59-161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旅游业也蒸蒸日上,旅游与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发展机制。该文介绍了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并运用相关数据,以旅游国内收入对GDP的贡献来分析寿光市旅游对集群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玉新  陈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42-16043
生态示范区富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效益。以国家生态示范区河北省阜城县为例,指出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区和布局,同时利益相关者要密切合作,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牛丹丹  郑志娟  刘熠萌 《农技服务》2010,27(11):1478-1480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并以其高速发展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有力因素。分析了旅游产业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的结构机理,并建立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模型,测算各个生产要素的产业贡献率,并以此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惠  高敏华  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53-12355,12399
采用SWOT战略分析了裕民县旅游业的发展,初步确定以多元化战略为主,防御型战略为辅的战略模式为裕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以期协助裕民县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决策与产业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蔚辉  林扬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40-15242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带来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还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分析了潮州市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法律、科学的视角提出使其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分析了五常市文贤庄园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贤庄园的开发原则,并在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创意,并对其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交通规划,将生态旅游的理念充分融入景区的总体规划之中,力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