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可谓"百鸟争鸣,百花齐放",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经营并存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大型农资企业、知名品牌等在销售环节初步建成了"省(总店)、县(分店)、乡镇(直供店)"或"市(总店)、县(分店)、乡镇(直供店)"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农资市场格局。而处于农资销售最基层的经销商们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挑战,应对能力比较弱,经营状况不佳,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农资市场,总体上就两个字——“低迷”。从农资生产企业到农资批发商,再到农资零售店,完全看不到往年的激情澎湃。当然,不排除局部市场比较火爆,但放眼全国,农资流通行业仿佛陷入了一种“魔咒”,破咒突围者寥寥无几。疲软的市场也影响了农资市场正常的循环轨道,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往年扎堆的各式产品订货开始明显减少。有基层农资店感叹,往年每到农闲之时就会被厂家邀请参加一些订货会,无论会议规模大小,只要有足够的促销政策,就会有不错的收获。但今年不同了,2019年农资市场三大痛点无论是会议数量、规模还是促销力度都小于往年,因为厂家清楚,即使花巨资招待大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不如能省则省。  相似文献   

3.
<正> 1998年11月国务院39号文件下发以来,农资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营,转变为依靠市场调节的开放经营,这就促使农资经营企业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尽快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面对市场找出路,开拓经营求发展,我们认为应着重以下几方面。 一、首要任务是战胜自我 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开放,工厂、农业“三站”、个体商贩都成为农资系统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是农资系统最大的问题,最  相似文献   

4.
陈少华 《中国农资》2002,(1):14-15,31
<正> 一、九十年代以来农资市场经历了两次重大整合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资市场发展将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理清农资市场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应是有益处的。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基本同步,农资市场以发挥市场机制作为主线,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整合。 农资市场第一次整合,主要以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为契机,市场经营机制开始进入农资市场,农资专营体制开始松动,农膜、农药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国发[1992]60号文件规定,“农业三  相似文献   

5.
张弛 《中国农资》2007,(12):1-1
<正>对于中国的农资界来说,2007年算是一个出故事的年份。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一直观察着农资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曾试图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农资市场的规律模型,但2007年的农资行业让我们又见识了许多超乎想象的变化。2007年农资市场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中国农资产业已经与国际市场联动到一起;二是政策与市场、产业的博弈联动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全国各地已逐步形成农资多元化经营格局,经营主体有农资供销、种子站、植保部门、土肥站、邮政系统、农资连锁以及个体等。由当初的每个乡镇独家销售,到目前每个乡镇至少3家,这还不包括村级店。这说明进入农资销售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但农资行业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说,农资行业是一个良心  相似文献   

7.
<正> 十多年来的改革,使供销社农资企业和农资经营业务都有了长足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农资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供销社农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农资市场形势的发展和相应策略的研讨,就成为供销社农资企业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从国发39号文件进行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动荡走向平稳。营销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化肥生产厂家和农资流通企业所接受。几乎所有的农资企业都在致力于拓展市场,将市场做大,而管理工作却往往滞后,以致于留下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9.
正本报讯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农资打假联席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南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行为,春节后在全省范围内再次开展拉网式排查,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据介绍,当前河南省内农资制假售假行为尚未彻底根除,农资市场还存在不少漏洞。农资打假涉及农民利益,农资市场监管不好,也会影响正常农业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学》2004,(6):46-47
中国广大农村将成为未来的消费重点。我国农资消费每年已超过1000亿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国农村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亿元,加上其它农资产品的需求,预计我国每年农资市场的需求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那么,在切分农资市场“蛋糕”过程中,新型农资经营模式与变革中的供销社,究竟谁能成为流通领域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1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武城县调查春耕期间的化肥市场情况。记者首先来到武城县新城三八路,这是该县农资经营的一条街。据介绍,高峰时期在这条街上聚集了30多家农资店。在这些农资店里,可以看见各种品牌的化肥,市场十分活跃。新春备货忙氮肥价走高在这条街上,记者走进了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农资市场的现状分析认为,一方面农资管理部门要从农资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加大查假、打假力度,确保农资质量;另一方面农资生产流通企业要改变经营机制,创立农资经营品牌,注重产品质量,创新流通体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推行全方位的服务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对农资经销商的管理在农资企业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经销商管理好与否?能否跟上企业发展和市场进展则是农资产品能否成为市场主导产品的关键环节。而要管理好农资经销商就必须了解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出路的企业才会成为经销商拥护和追捧的对象。下面是笔者从厂家的角度给经销商指出的十大出路,希望能够给各位商家朋友以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开春以来,全国各地农资市场价格“涨声响起”,平均涨幅在20%左右,是去年农民实际增收6.9%的3倍。为了确保春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稳定。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家不但出台了农资产品的最高限价,曝光了一批乱涨价案,而且还组成联合检查组赴全国各地进行农资市场大检查,使农资价格上涨势头有所遏制,但是农资涨价的压力并未减轻,待涨心理仍然占据上风。可以说,农资涨价已成为一本难念的“经”。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农资行业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农资经销商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农资市场。我们要站在"月球看地球",这是李嘉诚先生创办长江商学院时说的。只有站一个更高的高度看待农资生意,也才会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王飞:既然是"站在月球看地球",那么我们不妨站在高处看一下农资中国农资:经济危机对农资行业的影响多大?  相似文献   

16.
农资市场农资质量不容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化肥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农民得到实惠。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农资市场分化加剧,竞争主体增多,市场管理难度加大,一些单位和个人介入化肥经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责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乘机流入市场,农资市场出现混乱状况。不但对化肥流通秩序和商品价格造成冲击,而且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农资经营的“最后一公里”在哪?回头看农资经营的过去,"最后一公里”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年代,农资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基层供销社农资商店开着拖拉机到县农资公司进货,农民用手推车到农资商店购买,这"最后一公里”是由需求者走完的。第二阶段:21世纪前十年,农资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状态,与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后一公里”变为由供给者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5,(2):8-9
江苏省南通市读者吴晓来信说他开了一家农资店,因为近来农资店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想让我们帮忙出出主意。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出台并开始实施《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管理办法(试行)》,以期通过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引导农资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对农资经销商的管理在农资企业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经销商管理好与否?能否跟上企业发展和市场进展则是农资产品能否成为市场主导产品的关键环节。而要管理好农资经销商就必须了解他们,能够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