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选用35%吡虫啉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20%灭幼脲Ⅲ号悬浮剂5种环保型农药与废机油分别按1∶20、1∶30、1∶40比例混合,通过点涂法测定对杨干象幼虫的防治效果,其结果表明:5种农药与废机油的混配制剂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杨干象的致死率均大于88%;35%吡虫啉与废机油混配制剂(1∶30)防治效果最佳,校正致死率达96.2%;同种农药与废机油不同配比后,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考虑到环保、高效、经济及防治效果等因素,筛选出的最优方案为:20%吡虫啉悬浮剂与废机油按1∶40混配。  相似文献   

2.
食茅象一年1代,以幼虫在地下5~10cm 深土层内作土室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底至5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假死性。卵多产于枣股落性枝痕和裂皮缝内。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落地入土。成虫出土期用1.5%六六六粉进行地面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2.7%,成虫为害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6.7%。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机油与氧化乐果混配制剂对杨干象防治试验效果,结果认为:1份机油加10份氧化乐果和10份水的比例,对速生杨进行涂干防治杨干象幼虫危害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了99.2%,药害率为零。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对杨干象作用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苗建才  郝然喜 《林业科学》1994,30(4):325-331,T001
采用灭幼脲油剂,油胶悬剂等,用点涂的方法对杨干象幼虫和成虫进行了适时防治,结果表明:灭幼脲油剂可抑制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达15%以上;灭幼脲油胶悬剂抑制杨干象成虫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可使成虫产卵间降低40-70%,使卵的孵化率降为零。这为杨干象的防治找到一条高效,安全,经济,易全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干象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涂漆法、喷漆法和锤击法进行了杨干象Crytorrhynchus lapathi幼虫的无公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5%、95.7%和92.2%,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毛松毛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每hm^2使用量为1500mL白僵菌油剂、1.5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为28.1%;在用量为6000mL白僵菌油剂、12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高达94.4%。到松毛虫化蛹时以上两处理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48.8%和99.6%。各防区的白僵率从7.5%—31.5%不等。与白僵菌油剂的用量呈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僵苗与溴氰菊酯混合的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阿维·三唑磷对杨干象幼虫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阿维·三唑磷点涂杨干象取食刻痕毒杀效果显著,以5倍液浓度防治效果最佳.通过其他触杀能力强、有代表性的菊酯类和磷制剂农药进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阿维·三唑磷杀虫效果最佳,防治期以5月10-20日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8.
楸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从俭  邵良玉 《林业科学》1992,28(3):213-219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相似文献   

9.
二斑栗实象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1a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是防治地下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用粉拟青霉菌防治地下幼虫药效达86.9%,树冠成虫防治药效为64.3%。地下幼虫和树冠成虫防治的最佳剂量均为22.5kg/hm^2。喷施粉拟青霉菌最好选择雨后晴天无风的早晨和傍晚,防治地下幼虫喷药后应立即进行翻挖。  相似文献   

10.
杨干象虫是杨树幼龄林毁灭性虫害 ,通过观测幼虫危害期活动 ,选择最佳日期和防治方法 ,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对其坐果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草果花期分别采用NAA(50 mg/L)、2,4-D(20 mg/L)、GA(100 mg/L)、6-BA(100 mg/L)、爱多收(水剂,0.67 mL/L)、矮壮素(水剂,670 mL/L)、芸苔素(2000 mg/L)和2,4-D钠盐(250 mg/L)喷施,以清水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激素处理对草果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素(含对照)对坐果率、单果重、单花序轴产量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后坐果率、单花序轴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高于对照;(2)喷施2,4-D、2,4-D钠盐、6-BA和矮壮素后单位面积产量达4909.05 kg/hm2、4723.20 kg/hm2、4127.40 kg/hm2和4038.30 kg/hm2,分别比对照(239.25 kg/hm2)提高了1951.74%、1874.03%、1625.04%和1 587.78%,其中喷施2,4-D为生产中提高草果产量的最适激素。  相似文献   

12.
杉木扁长蝽 Sinorsillus piliferus Usinger的防治以树干锥孔施 40 %氧化乐果乳油或 5 0 %甲胺磷乳油最好 ,防治效果达 90 %以上 ,防治成本最低且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1.2%苦参碱.烟碱乳油、1.8%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3种生物农药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效果达94%以上,1.8%阿维菌素校正死亡率达100%,苏云金杆菌用药10d后防治效果达89%;3种药剂以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为首选,苏云金杆菌次之;1.2%苦参碱.烟碱乳油地面喷雾以1000倍最佳,飞机喷洒每公顷0.375kg药液,盐0.15kg,尿素0.15kg比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用绿色威雷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刚  贺崇新等 《林业研究》2002,13(2):162-163
绿色威雷是一种触破式微胶囊杀虫剂。于2001年4月在讷河市保安林场对该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T.)进行了药效试验。在越冬幼虫上树之前,分别用150,250,350,和450倍药液喷洒落叶松树干,喷洒长度(高度)为1.0, 2.5, 5.5 m。防治结果表明,喷洒150,250,350倍药液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幼虫死亡率达97%),45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0%幼虫死亡率。绿色威雷杀虫剂可以用作春季防治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的一种有效的杀虫剂。推荐使用350倍液和1m的喷洒长度。表1参5。  相似文献   

16.
对南昌市园林绿化树种害虫: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杨扇舟蛾、绿刺蛾、扁刺蛾、紫薇绒蚧等进行"保林制剂"注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保林制剂"对杨扇舟蛾、扁刺蛾和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药物剂量在6.0-10.0 mL/10cm胸径时,其防治效果能达到了90%以上。防治效果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用药方便、没污染、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根部施药、钻孔注药、插药瓶、挂药袋以及从虫孔注入药液和药膏等方法对蛀干害虫的防效。挂药袋仅对孵化初期的臭椿沟眶象防效较好,从虫孔注入药液对向下或上下串食的害虫防效较好,SGY药膏对向各种方向蛀食的害虫防效均高于90.0%,其他方法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8.
选择生物质气化制低碳混合醇作为开发对象,在实验室完成了3 mL级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的筛选工作和寿命考察,进行了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并将选定的催化剂应用于300 mL单管低碳醇合成装置,考察反应温度和循环比等对催化剂的CO转化率、总醇合成收率和C2+醇选择性的影响,对低碳醇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在压力5 MPa、温度280℃和进塔气流量3 000 L/h(空速10 000 h-1)条件下,CO转化率达30%,总醇和C2+醇选择性分别为50%和35%,总醇时空产率达0.215 kg/(kg.h)(相对于催化剂)。这为千吨级低碳醇合成中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4-D、GA3和NAA对满天红梨采前落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满天红梨为试材,研究2,4-D、GA3和NAA对其采前落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30mg/L的2,4-D、50-200 mg/L的GA3和10-40mg/L的NAA对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均具有极显著作用。在不同浓度处理中,2,4-D和NAA均以20mg/ 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GA3以10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比对照高 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沼液在油茶上的应用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指导,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5个施不同沼液量的试验组(B_0:0 kg/株,对照组;B_1:10 kg/株;B_2:20 kg/株;B_3:30 kg/株;B_4:40 kg/株),连续2 a观测其对油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对油茶果实产量、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改良作用明显。在施沼液2 a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趋于平稳。5组处理中,以B_4(40 kg/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在油茶果实方面,施用沼液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鲜果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不同沼液用量处理油茶鲜籽含水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B_0处理相比,B_3(30 kg/株)处理油茶鲜出籽率提高了56.7%,干出籽率提高了34.72%;B_4处理主要提高了油茶果实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其种仁含油率提高了21.20%,鲜果含油率提高了58.93%。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油茶果实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实含油率相关性最好。因此,施用沼液能够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油茶果实含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