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迁西位于河北省东部,唐山市北部,板栗种植和板栗产业都处于国家前列,该地区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国家板栗公园"等一系列称号。目前,板栗资源最好的杨家峪片区有高等植物850种。对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当地板栗种植资源保护发展及板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  相似文献   

2.
板栗被誉为果中珍品,号称"东方黑珍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推广和应用板栗加工技术与装备,对于提高板栗产品的商品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板栗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  相似文献   

3.
西峡县是河南省第一林业大县,野生板栗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野生板栗的改接建园和人工栽培建园,板栗面积目前已达20万余亩。板栗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方便,是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由于部分板栗园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危害板栗果实的虫害,主要有板栗剪枝象甲、栗实象、板栗雪片象和桃蛀螟,这些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可使板栗减产30%~50%,降低了板栗的商品质量和食用价值。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这些虫害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板栗被誉为果中珍品,号称"东方黑珍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推广和应用板栗加工技术与装备,对于提高板栗产品的商品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荔波县土地资源和板栗资源现状为基础,探讨了其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该项目建设规划布局设想,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并就实现规划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丹东地区板栗品种的更新与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地面积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是我国板栗生产的重点区域,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为板栗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丹东板栗的生产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2]。丹东板栗生产,其资源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首位,占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六位,是辽宁省唯一适合板栗生长的栽培区域。全市现有板栗15万hm2,年产板栗5万t,产值4.2亿元,主要分布在东港、凤城、宽甸等地。全市从事板栗产业的农户15万户,45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地区板栗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在实践中研究总结了板栗嫁接技术,尤其是高接换种技术在生产中提高板栗品质、产量方面的独特优势,意义重大,能明显加快本地区板栗丰产经济林建设,使现有野生资源得到改良和合理利用,有效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以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板栗和伴生的优势树种组成的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Levins测度式求取的种间竞争系数和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的K值,研究了野生板栗群落优势树种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板栗群落各优势树种的竞争中,野生板栗种群对其他种群具有抑制作用,野生板栗在空间和资源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其他伴生...  相似文献   

9.
云南板栗优良品种初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通过对云南板栗种质资源调查,选择优良单株,优株无性系评比试验,确定了云南板栗优良株系,建立了板栗优株无性系采穗圃6.96hm ̄2.描述了优系的特征特性。为板栗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株无性系接穗,加速了云南极栗生产良种化、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在四川省板栗重点产区开展乡土板栗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工作。按坚果品质、外观和单株丰产性等板栗优树选择的主要指标,进行优树的初选、复选和决选。通过实地调查并参照板栗国家标准(GB10475—89)、板栗丰产林国家标准(GB/T9982-1988)及部分地方标准制定四川省板栗优树选择标准,经多性状综合评定,最终筛选出8份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chestnut is an important nut tree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the types of Chinese chestnut resources are abundant,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estnut accessions are still very limited. Here, we fingerprinted and determin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ore collections of Chinese chestnuts using 18 fluorescently labeled SSR markers generated from 146 chestnut accessions. Our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se markers from the tested accessions are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an average allele number(N_a) 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 of 8.100 and 0.622 per locus, respectively. Using these strongly distinguishing markers, 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unique fingerprints for 146 chestnut accessions and selected seven of the SSR markers as core markers to rapid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accessions. Our exploration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ive cultivar groups indicated that Chinese chestnut accessio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al type groups: group I(North China(NC) and Northwest China(NWC) cultivar groups), group II(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Y) cultivar group) and group III(Southeast China(SEC) and Southwest China(SWC) cultivar groups). Finally, we selected 45 core collection members which represent the most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chestnut acces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dentifying chestnut access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ultivar groups, which can serve as the basis for efficient breed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陕西平利县兴隆镇拥有灌木林0.33万hm2,且野生板栗资源丰富,但由于果实小,难以采摘,使之大量资源被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板栗的市场需要量增大,销售价格上升。因此作为产业,把野生板栗进行改良,可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15.
对板栗的营养价值、信阳气候特点、信阳板栗产业现状及板栗深加工产品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推动信阳地区板栗种植业良性发展,加快板栗深加工产品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16.
山地与平地土壤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以及山地与平地板栗品质的差异。[方法]以东陵明珠板栗为试材,比较了山地与平地上板栗的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等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山地与平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氮(N)、磷(P)、钾(K)含量的差异;分析了板栗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山地板栗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平地板栗,但果实淀粉糊化温度高于平地;在山地中,板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与土壤全P含量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K含量呈负相关;平地板栗的含水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正相关,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对板栗下山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黄前库区流域内几种经济林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从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在黄前库区流域的植被建设和植被类型选择中,樱桃、杏树、柿树、板栗和枣树等经济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桑大席  邵颖  魏宗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88-17189,17195
[目的]为板栗的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新鲜板栗去壳和内衣后,采用4种方法进行护色处理,制备板栗粉,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护色效果及其对板栗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护色方法中,以处理④(0.25%柠檬酸、0.20%Vc、0.20%壳聚糖、0.35%NaCl)的护色效果最好,得到的板栗粉为淡黄色,且板栗粉中淀粉、总糖、还原糖、灰分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69.3%、22.5%、13.15%、1.63%和5.73%)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铁、P和脂肪含量仅低于处理③。[结论]0.25%柠檬酸、0.20%Vc、0.20%壳聚糖、0.35%NaCl混合护色液处理是板栗粉的最好护色方法,可有效防止板栗粉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同时保留板栗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以板栗为原料,提取蛋白质并水解制备多肽。通过SDS-PAGE测定板栗蛋白质的分子量,以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制备板栗多肽的最佳水解条件,旨在为板栗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板栗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5;分子量约为25 000 Da;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最佳的水解条件:底物浓度2.5 g.L-1,酶添加量0.3%,pH 8.5,水解度是20.13%。得到板栗蛋白并制备出板栗多肽。  相似文献   

20.
板栗矿质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质营养是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笔者探讨氮、磷、钾、硼、钙等元素对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板栗叶分析的应用现状,板栗的营养代谢规律与施肥时期的关系,以及对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为确定板栗的营养诊断标准与高效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板栗的丰产优质栽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