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所职工参照醴陵五七林场创制的技术播种定点器,改制出适合多种大中粒种子播种的定点器。这是条沟粒播定点的一种先进工具。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比锄头开沟或挖穴速度快,质量好,定点整齐均匀,能充分利用土地,多产壮苗。相当于插田的划行器,深受育苗人员欢迎。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了林木种子精密播种机排种器的选型依据,影响排种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怎样合理地选择,优化其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3.
2BTR-5型推式播种机采用凸齿式柔性护种排种装置,实现了床作精少量播种作业,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排种器伤种、伤芽问题.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显示:机具的作业质量比手工播种显著提高,生产率提高了4倍,作业成本减少了2倍,节约种子近3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1983年秋季,采用未经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田里播80粒,分两组进行试验,一组选大粒带果肉和大粒不带果肉的种子;另一组选小粒带果肉和小粒不带果肉的种子,各为20粒进行播种繁殖。其结果为:大粒种子带果肉者出苗率为40%,不带果肉者为45%;而小粒种子,无论带果肉或不带果肉,均未出一苗。由此看出,播种银杏需用大粒种子。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半枫荷苗木质量,通过浸种时间与播种密度对半枫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研究。种子萌发试验以半枫荷的种子为材料,设置0h、12h、24h、48h、60h共计5种浸种时间处理,观察记录半枫荷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密度试验以半枫荷种子为材料,设置280粒·m^-2、66粒·m^-2、44粒·m^-2、33粒·m^-2共4种不同播种密度,测量1a生半枫荷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半枫荷种子的适宜浸泡时间为48h,结合半枫荷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半枫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44粒·m^-2。  相似文献   

6.
《河南林业科技》1993,(3):18-18
<正> 采用未经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田里播种,一组选大粒带果肉和大粒不带果肉的种子;另一组选小粒带果肉和小粒不带果肉的种子。其结果为大料种子带果肉者出苗率为40%,不带果肉者为45%;而小粒种子,无论带果肉或不带果肉,均未出一苗。由此看出,播种银杏需用大粒种子。将种子放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不同粒级的银杏种子,对种了质量、栽培措施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分析证明,实生树即使粒小,场圃发芽率仍达90%。首批播处的大小粒种子由于胚遥活力高,其苗木长势大大超过后期播种的大粒种子。大、中、小中子育出的苗木高生长呈明显的“S型曲线”。银杏高生长属于“春长型”树种。速生过后苗发成封顶苗、二次抽生的长枝苗和短轩。二闪生长率与种粒大步有关,为18-58%。大、中粒种子苗高和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不同粒级的银杏种子,对种子质量、栽培措施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分析证明,实生树即使种粒小,场圃发芽率仍达90%。首批播种的大小粒种子由于胚的活力高,其苗木长势大大超过后期播种的大粒种子。大、中、小粒种子育出的苗木高生长呈明显的“S型曲线”。银杏高生长属于“春长型”树种。速生期过后苗木分成封顶苗、二次抽生的长枝苗和短枝苗。二次生长株率与种粒大小有关,为18%~58%。大、中粒种子苗高和地径是小粒种子的1.2~1.7倍。小粒种子断胚根并没有促进高生长,但后期地径和侧须根数明显增加。随播种期的滞后,不同粒级苗木的单叶面积及鲜重降低,质量下降。大粒种子苗木质量较好,与侧须根发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该点播机可暗式给水,同时耕作两垄以上,能一次完成松土、灌水、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六项作业,并可以安在牵引式或悬挂式拖拉机上。该机由连接部件、松土铲、灌水器、施肥机构、排种机构、覆土器、镇压器等组成。介绍了所研制点播机的结构及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物质材料在平模成型机制粒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情况,针对平模成型机制粒过程中呈现出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边界条件非线性的问题,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生物质材料的力学模型并确定其本构关系,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及其内置的Drucker-Prager Cap粉体物料本构模型,对生物质材料在平模成型机的挤压成型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模模孔锥角处的生物质物料挤压应力较大,由此造成物料在该处的塑性变形较为明显;减小模辊间隙和压辊直径可以促进物料的塑性变形,减小模辊间隙、增加压辊直径可以提高物料的压进量。由此得出:在平模模孔锥角处应加固模具防止损伤,模具应尽量减小模辊间隙和压辊直径以促进物料成型,而当模辊间隙一定时加大模辊直径有利于提高物料的压进量。研究结果可为平模成型机的制粒工艺及模具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又称直播造林,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省去了育苗工序,施工容易,便于大面积造林。但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用。播种前的种子处  相似文献   

12.
排种系统是播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播种量精确的关键部件。以往国内外所生产的林用播种机的排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均存在着播种不均和对中、小粒种子适应性差的缺点,极大影响了林用播种机的推广应用。由于4BD—T型播种机的研制成功,较好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使该机具有较强的推广性,现将该机的排种系统的研究设计作以下分析:1 结构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种植花生都依赖手工起垄、点播,给广大花生产区的农民造成劳动强度大,容易错过墒情等影响。由山东省莱州市沙河南郑农具制修厂和莱州市尧舜农具研究实验站共同研制成功的ZBHD—Z型多功能花生精量播种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机具有自动造墒起垄、施肥、播种、喷除草剂、覆膜、膜上盖上等功能。与小四轮配套使用,只需一人操作,一次完成整套工序。每小时播种花生3亩~4亩,双行播种。排种器采用内侧囊种式排种方式,排种双粒率在80%以上(且双粒最大间隔不超过2厘米),破碎率0.2%,空穴率为0。此机花生播种深度8厘米~…  相似文献   

14.
苏铁又名铁树,是著名的观赏树种。苏铁附带种皮一起播种,需要180多天才能出苗,少量种粒1年后才能出苗。将种粒去除2层种皮后播种,10~20天即可生根1.5厘米左右,并且还长出2次性根,30~35天即可出苗。具体操作如下:1.种粒去皮。苏铁种粒总共有3层种皮,首先将苏铁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去掉第1层桔红色种皮,然后用卡斯钳子从种子瘦尖一头夹破,用手将坚硬的第2层浅黄色硬壳种皮去掉,即可取得带第3层棕色内种皮的种粒核。2.播种基质。采用渗透力强的沙性土壤为基质,不加肥,含水量达到较湿润的程度即可。3.播种程序。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  相似文献   

15.
对白榆种子园种子品质的检验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播种品质显著优良,发芽率高且发芽集中,种粒饱满。通过方差分析,种子园各无性系半同胞自由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差异显著。建议以种子的播种品质为依据,再结合育苗试验进一步进行子代测定,选优淘劣,使种子园向改良代和高级种子园过渡。  相似文献   

16.
刺槐是我省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特别是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每年种子需要量很多,而刺槐硬粒(俗称铁子)比例较大,硬粒种子种皮特别致密,吸水发芽较困难。不少生产单位往往将硬粒随同烫种后已膨胀的种子一起播种,或者将硬粒倒掉,造成浪费。如何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既不杀伤种子或少杀伤种子,又能促使硬粒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良种繁育进程,进行播种育苗试验。采取沙藏、快速催芽和干藏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和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的影响、育苗地土质和播种深度对出苗率的影响,以及播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直径≥10mm且处理方法为沙藏的平均发芽率、出苗率最高,分别为90.33%、89.67%;沙藏种子育苗选择砂壤土地块且播种深度4~5cm的出苗率最高,达89.67%;文冠果育苗的合理密度为30cm×15cm和40cm×10cm。  相似文献   

18.
在江淮丘陵地区首次较大规模引进薄壳山核桃的育苗过程中,为提高引种成功率和苗木生长量,在种子处理、土壤改良和苗期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并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苗高、地径、树冠生长及成苗率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粘盘黄棕壤为主的江淮丘陵地区,可以进行薄壳山核桃引种育苗;土壤改良有利于提高苗木生长量;间隔不长的不同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同批次的大粒种子生长量比小粒种子大。  相似文献   

19.
在育苗中洋槐“硬粒”种子的处理与再利用1洋槐“硬粒”种子的分离在洋槐播种育苗中,约有25%左右的“硬粒”种子,混杂在正常种子中。这部分种子,在浸种时不能吸水膨胀,播种后,也不能萌芽出土。不仅浪费了这部分种子,而且,还会影响出苗的均匀度。为确保出苗均匀...  相似文献   

20.
可调式窝眼轮排种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的与选择确定,解决了窝眼轮式排种器不能调节播种种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