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丽萍 《齐鲁渔业》2006,23(7):41-42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的系列饵料,在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且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一饵料系列(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轮虫投喂时间,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比较研究香鱼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畸形率、白化率等育苗效果,以完善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试验表明,在香鱼人工育苗仔稚鱼培育早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到15日龄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苗种规格;增加桡足类投喂量、减少颗粒配合饲料的投喂或采用研制全价的颗粒配合饲料有助于降低苗种的白化率;苗种的畸形与卵质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与饵料、水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单乐州  邵鑫斌 《渔业现代化》2007,34(1):29-30,32
对花尾胡椒鲷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培育饵料系列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海水桡足类或淡水枝角类,历时34 d,育苗成活率30%;探讨了鱼苗的生长、生活习性和饵料系列。  相似文献   

4.
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来源的鮸鱼亲鱼,经人工培育、促熟后直接在网箱内催产,用LHRH-A2作催产剂,体腔注射,采用轮虫-丰年虫幼体-鲜活桡足类-冰鲜桡足类饵料系列培育鱼苗,3年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鮸鱼苗70余万尾,基本上掌握了鮸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卤虫无节幼体(体长约0.5mm)是培养牙鲆等多种海产鱼和对虾幼体的理想饵料,它在一般幼体饵料系列里,居轮虫与桡足类之中。由于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难于进行计划性采集,往往导致种苗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人工培养其休眠卵随手易得的卤虫及大型卤虫、以大型卤虫取代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确保初期饵料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日本曾采用以面包酵母、  相似文献   

6.
赤眼鳟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鱼苗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以后逐渐转为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鱼体全长3cm以后,主要摄食配合饲料和腐屑。仔鱼阶段常栖塘边,3cm以后分散活动。临界温度2~40℃,适温18~30℃。  相似文献   

7.
香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饲养的香鱼成鱼作亲鱼进行人工育苗,在育苗池中充气孵化,按生长日龄采用轮虫、桡足类及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配合其它措施可使成活率高达82.14%。  相似文献   

8.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传播途径阻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培育中亲鱼、卵、饵料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病毒携带检测以及几种药物对病毒的消除效果的试验。用RT—PCR法检测斜带石斑鱼亲鱼的粪便、卵、仔鱼、稚鱼,饵料轮虫、桡足类中都有检出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聚维酮碘5—10mg/L浸泡卵20min、浸泡轮虫和桡足类30min,盐酸吗啉胍3~5mg/L浸泡卵30min、浸泡轮虫和桡足类40min,聚维酮碘5mg/L+盐酸吗啉胍3mg/L浸泡卵20min、浸泡轮虫和桡足类30min可有效灭活所携带的神经坏死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沈盎绿 《重庆水产》2000,(2):24-25,27
星斑神仙鱼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鱼,饲养较为容易,试验表明:星斑神仙鱼自然繁殖及鱼卵孵化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8.5℃~29.5℃,pH=6.7~7.0;仔、稚鱼阶段可选水蚯蚓(剪碎)为饵,投喂活饵可按草履虫、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直致桡足类的顺序选择饵料种类。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对香鱼育苗生长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不同饲料作为香鱼开口饵料的试验情况。其结果:鸡蛋黄、对虾无节幼体饵料(BP)、丰年虫片进取有替代或部分替代轮虫作为香鱼开口饵料,其中(BP)效果较好,另外在育苗后期,用不同饲料对香鱼稚渔的生长和成活情况作了初步的比较。效果好坏依次是:桉角类+桡足类〉卤虫幼体〉半年虫虾片〉鸡蛋羹+蛏子肉。  相似文献   

11.
1.根据淡水小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合理搭配饲料小龙虾处在稚虾和虾种阶段时,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因而应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大量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供稚虾和虾种捕  相似文献   

12.
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鱼、虾、蟹人工苗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轮虫中混杂桡足类导致育苗失败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用轮虫和桡足类对晶体敌百虫忍耐性的差异,在不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彻底清除桡足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轮虫和桡足类对敌百虫的忍耐性有较大的差异,轮虫和桡足类的96h敌百虫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和0.2mg/L;致死浓度分别为3.0mg/L(96h)和0.4 mg/L(72h);在敌百虫添加浓度0.5~2.0mg/L条件下,敌百虫对轮虫繁殖率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加大而增加,但这一影响是可逆的,一般在2~3d后即可恢复正常。在苗种生产实际中,将敌百虫处理浓度定为1.0~1.5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大口鲶幼苗阶段一般以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在进行大口鲶菌种规模化生产中,这些活体饵料生物难以得到保障,制约了大口鲶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因此,本试验采用不同饵料对不同发育阶段大口鲶苗种食性进行投喂试验,为解决苗种阶段的饵料供给问题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4.
金鱼是杂食性鱼类,它既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又喜欢吃植物性饵料。金鱼常吃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虫(指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等的统称)、水蚯蚓、子孓以及鱼虾的碎肉、螺蛳肉、动物的内脏、鱼粉、血粉、蛋黄、蚕蛹等;植物性饵料有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裸藻、芜萍、水草、麸皮、馒头、饼干屑、面包、米饭粒、菜叶等。此外还有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5.
熊悦 《中国水产》2017,(3):64-66
在我国传统的水产育苗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饵料没有桡足类,一般是轮虫、丰年虫幼体及丰年虫,但是随着这些饵料的继续使用,与之带来的病原传播、营养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水产育苗的痛点。为此本刊特地采访了国内桡足类饵料专家刘凤岐博士,且看他是如何为行业解决痛点的。  相似文献   

16.
经试验18尾亲鱼产卵5.3kg,受精卵经20h孵出,孵化率为63.9%;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桡足类;经50天培育,育出平均全长33mm幼鱼103万尾,培育成活率23.4%。  相似文献   

17.
<正>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在鮸鱼的早繁育苗过程中(6~7月份),用商品微囊饵料和自制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和桡足类等活饵料,观察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成活率和摄食率。结果表明,1、仔鱼阶段全部生物饵料组的鮸鱼仔鱼成活率最高(40.0%),50%配合饵料组次之(31.0%),100%配合饵料组最低(12.5%),生长速度和摄食率没明显差异;2、稚幼鱼阶段的三组饱食率和摄食率没差异,生长速度以50%配合饵料组略快于全部生物饵料组和100%配合饵料组,存活率也以50%配合饵料组最高,生物饵料组其次,100%配合饵料组最低。研究认为,商品配合饵料可作为鮸鱼在春夏季育苗中因生物饵料缺乏时良好的替代品,并对鮸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有良好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对苗种的需求,利用体质量250 g以上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作为亲本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沙蚕和牡蛎对亲鱼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培育水温20~22℃,经过20 d左右,亲鱼能自然产卵;将收集的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孵化,采用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育苗成活率约为10%。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前期投喂沙蚕,开始产卵后改投牡蛎,培育效果较好;要提高苗种成活率,繁育时饵料应选用高品质的丰年虫卵或及时换用鲜活桡足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海水鱼类人工育苗中的饵料系列和常用活饵料如单细胞藻类、双壳类受精卵及其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及枝角类、糠虾的人工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