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电动汽车的研究和普及速度逐渐加快,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充放电次数多、使用安全等优点,但是随着使用增加,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会下降,容量会发生衰减,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抢占电动汽车技术的高地,我国大力支持和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对于电池的安全、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的探究和认知十分关键。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动汽车的电池,展望了电动汽车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ANSYS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模型建立和公式计算,在确定热分析模型后,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温度场进行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低温充放电实验,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性能和放电性能都显著下降。低温充电时,充电容量大幅度衰减,端电压急剧升高,恒流充电阶段容量所占比例降低。低温放电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和端电压会严重下降,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内阻不断增大。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必须对电池进行预加热以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农村电工》2016,(2):50-50
近日,新加坡科学技术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由碲制造的电极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存储和输出功率。碲电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与传统电极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充放电速度。据悉,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包含有铁、钴和锰的氧化物,且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原则上来讲,由于在正极中锂离子会和氧气发生反应,硫或硒可有效提高电容量。然而,实际上这些材料都不是合适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员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又迈出一步,该研究团队以镁离子打造的电动汽车电池,或将跑赢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学术界化学首席研究人员Jordi Cabana表示,由于镁是携带两个正电荷的离子,因此使用镁离子作为电池材料,将可触动两倍的电子。这项工作可为高电压、高能量电池开启一个可靠的设计路径。Cabana指出,经研究证实,镁可逆插入电极材料的结构中,这一结果让我们更进一步接近镁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7.
新华网 《农村电工》2014,(12):44-44
<正>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2014年7月16日宣布,他们与日本触媒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下一代充电电池的新技术,有望使充电电池的充电能量达到锂离子电池的约7倍。今后,这种电池如果能够达到实用化,将成为大容量和低价格的革新性电池,使电动汽车等的行驶距离出现飞跃性增长。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正极材料主要使用的是钴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的优势很明显,它们不直接使用化石燃料,零排放无污染,而缺点则是其依赖于极重的电池。在低端市场中,铅酸电池的重量惊人,而高端车辆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则要轻便许多。从理论上来说,轻量级的超级电容器应该会更好一些,但是在实践中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对车用动力电池组进行安全监控及有效管理,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的装置。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电池状态分析的核心问题,准确估计SOC是电池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模型,分析了目前主流的电池SOC估计方法,并对未来SOC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估计电动汽车所配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提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容量衰减模型的电池单体容量估计方法。利用公开的NASA电池数据集获取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退化数据,并用三参数容量衰减模型进行拟合以获得初始模型参数。由于实车使用场景的变化会造成模型参数产生失配,因此,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定期更新模型参数以实现容量的准确估计。容量估计结果表明,经过模型参数更新,容量估计误差总体保持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内部温度估算精度不高,容易造成热失控起火等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特征量的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在线估算方法。首先以不同SOH(State of Health,健康状态)及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下三元锂离子单体电池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其进行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电化学阻抗谱)试验,在0.01~10 000 Hz的激振频率范围内分析相移值曲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10~800 Hz的特定频率区间内,相移值曲线不受电池SOC及SOH干扰,且相移绝对值与电池内部温度存在良好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了温度与相移值之间的唯一函数关系表达式,得到了电动汽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在线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彦勇 《农村电工》2001,(12):27-27
电池,是笔记本电脑实现移动办公的主要支持物,现在,笔记本电脑大多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储能密度大,可随时充电,并且持续放电时间长,一般在3h左右。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技巧。 初次使用,要对它进行3次安全的充放电,以激活内部化学物质,使其进入最佳状态,此后即充即用。但要保证1个月之内有1次完全的放电,这样可激发活化性能,对延长使用寿命相当关键。如果超过3个月未使用,再次使用之前,也应同样充放电,以确保激活电池。 目前,笔记本电脑系统普遍采用的是Win98。下面谈一谈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及影响电池极化的因素,针对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几种充电方法技术特性进行了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几种快速充电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以脉冲式充电方法作为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是最适合推广的快充技术。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上关键的部件之一,准确地估计电池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有利于保证电池的安全、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考虑到车用锂离子电池实际的使用情况,基于电池恒压充电电流曲线提出了一个预测电池SOH的新方法,建立了一个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来估计电池的SOH。另外,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把RF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RF模型能够更有效地估计电池的SOH。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在循环充放电、环境温度变化、自身材料老化等情况下会不断退化,严重影响电池正常可靠运行。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的精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选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ELM的权值和阈值,既减小了由于ELM随机产生权值和阈值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和回归模型不稳定等缺点,又改善了全局搜索能力。实验采用NASA锂离子电池数据集,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关指数R2作为评价标准,对所提模型(SSA-ELM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EL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SSA-ELM算法泛化性能更好,预测精度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电力科普     
《农村电工》2016,(2):50-50
近日,新加坡科学技术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由碲制造的电极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存储和输出功率。碲电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与传统电极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充放电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漫长的充电时间和差强人意的续航能力(更不用提爆炸危险)都是当前汽车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通病。丰田正筹备一条将使用全新电池技术的新款电动汽车生产线,预计在2022年投产。这也正是特斯拉公司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一直努力提高产能所生产的那类电池。这款丰田新车将采用全固态电池,而该电池使用固态而非液态的电解质,因此这是一种相对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能源危机,降低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同时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电路复杂且电池技术相对不成熟,是纯电动汽车工作部件中主要故障来源之一,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该文以纯电动汽车生产中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驱动法开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方法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周子健 《南方农机》2019,(13):239-239
电池的制作是如今世界采用的能够储存能源的最佳方式。大多的工具都会选择电池作为动力能源的储备。电池的种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对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电池存在着温升发热导致的温度分布小及过热现象。根据电池的热物性参数及环境温度设施的内阻,建立电池包生热分析模型。因此,我们针对锂离子电池温升特性分析及液冷结构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机》2010,(12):66-66
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江森自控目前正与中国多家公司接触,希望进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江森自控-Saft公司目前为德国豪华车梅赛德斯-奔驰S-Class和宝马7系轻混车型的锂离子电池供应电池芯和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