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不断要求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推动桂平市绿色水稻产业发展进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对土壤、地下水、空气以及农作物本身的负面影响,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提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作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全国消费量第一的农产品。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西贺州市贯彻国家发展绿色农业的理念,近些年不断研究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完成了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基于此,阐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进而提出3点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生产绩效的分析方法上存在不足。本文以四川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对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生产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促进四川省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政策参考,丰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四川省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估算绩效倾向得分,运用DEA-PSM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性别为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面积越大、加入合作社、距离乡镇和县城越近、参加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安全农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溢价、认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好、愿意减施农药的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能性越大。调查农户的水稻生产绩效介于0.103~1.000,绩效平均值为0.471,在不改变技术水平以及投入规模的情况下,仍有52.9%的绩效提升空间;大部分农户的生产绩效处于0.4~0.6,农户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而从调查区域来看,邛崃、宣汉、泸县的水稻生产绩效均值分别为0.558、0.379和0.467,区域间生产绩效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最近相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测算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是否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生产绩效差异较小,且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营造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外部环境、激发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内生动力,发挥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是推动该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环境、水稻品种、气候条件、种植方式的不断变化,水稻病虫害发生逐年加大,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量。在水稻种植上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基于此,从绿色防控技术着手,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检疫性水稻作物病害,本身具有传染性,会给水稻作物生长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水稻种植中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在根源上实现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全面防控,农业技术部门需要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作物的良好种植产能。基于此,分析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因,探究绿色综合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粮食作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水稻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需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因此,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究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产生的影响,可为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估稻蛙共作模式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氨挥发的影响,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密闭式间歇抽气法采集氨气,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土壤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CK,不施肥,不放蛙)、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施化肥,不放蛙)、稻蛙共作模式(RF,施化肥,放蛙)。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水稻季氨挥发累积量为47.02kg·hm~(-2),占当季施氮量12.9%;其后茬紫云英季的氨挥发累积量为16.27kg·hm~(-2);全年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为63.29kg·hm~(-2),较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氨挥发累积量降低15.3%。稻蛙共作模式全年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占施氮量的比例为17.4%,显著低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所占比例(20.5%)。水稻田面水的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水稻季氨挥发的主要因素,水稻田面水p H、水温、气温、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次之,随温度上升,水稻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对氨挥发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大。放蛙对水稻产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及后茬作物紫云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稻蛙共作模式在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中具备一定的氨减排潜力,但该模式对稻田氨挥发影响的长期效应及其影响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种植水稻为例,分析了当前水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四重四轻"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防控理念,主要包括选择优质品种、人工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绿色养殖措施4个方面,进而介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的一些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水稻在解决我国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虽然近些年关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研究较多,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根据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在病虫害防控的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水稻不被农药所污染。基于此,阐述当前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推广意义,提出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保护粮食质量安全出发,通过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整合,包括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全方位地提升横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力,确保横县水稻稳产增产、稻谷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进而形成一套适于本地、具有可操作性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对其进行示范,最终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毒·蜂杀虫卡(玉米型为甘核·赤眼蜂杀虫卡,水稻型为甘核·螟黄赤眼蜂杀虫卡)因其寄生蜂寄生的靶性极度强,又携带病毒传播,故称为"生物导弹"。2014—2016年,重庆市秀山县连续开展"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示范推广;2016年,秀山县在重庆市首次示范推广"生物导弹"防治水稻二化螟,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导弹"对玉米螟防效在76%以上,对二化螟防效达到80%左右,是农作物重大虫害理想的绿色防控措施,可以代替化学防治,减少或取消农药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展水稻种植经济,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在水稻种植中逐渐开始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稻虾共作在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同时,也给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要针对当前水稻种植的实际状况,完善水稻田绿色防控技术。基于此,针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田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促进优质有机稻米绿色防控及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益,优化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改善稻米的食用口感。基于此,分析有机水稻绿色防控及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的优化途径,介绍了绿色防控及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如何高效栽培无公害优质水稻,并对主要的水稻病虫害作介绍,最后探究了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以期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色防控具有使用安全、环境友好、提高农产品质量等优点,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是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最佳选择。本文从"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害虫;实蝇食物诱剂应用示范;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防治;替代高毒农药后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水稻病虫减量用药防治技术探讨;新型喷雾器推广"几个方面介绍了秀山县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的探索实践。同时,指出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的难点,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双季杂交稻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祁东县采用稻田翻耕和深水灭蛹、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安装频振式太阳灯、生物及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等一系列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组装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农药用量和防治成本较低、病虫防控增效、水稻增产增收、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杨树 虎纹蛙 罗非鱼("林 - 蛙 - 鱼")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林 - 蛙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50 m2种养池当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 800元左右."林 - 蛙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础,绿色防控主要通过采用生物、物理、施药技术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性,最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基于此,详细探讨了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希望能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