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概述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制种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制种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概述景谷县杂交粳稻制种基地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景谷县杂交粳稻制种基地规模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景谷县地处滇西南中部地区,属哀牢山以西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海拔913m,年平均气温20.3℃,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7371℃,年日照时数1993.5小时,年降雨量1295.8mm,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等特点,较适宜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其制种季节为夏制。景谷县于2005年引进粳型杂交水稻“滇杂31”制种4.7hm^2,平均产量4547.24kg/hm^2,总产量21.37t。通过首年制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试制成功的基础上,2006年扩大“滇杂31”等5个组合制种100.4hm^2,经省级专家鉴评组现场鉴评,  相似文献   

4.
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用滇型杂交稻和南34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5.
景谷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景谷县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并结合景谷县实际,提出杂交水稻产业化发展对策,为杂交水稻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1 选择适宜稳定的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选择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质量的基础 ,基地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较为复杂的工作 ,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种质量的高低 ,影响着制种产业的发展。景谷县作为省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 ,经过 2 7年的制种实践证明 ,适宜稳定的杂交水稻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及其与水稻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滇型粳稻保持系为材料进行感光性和感温性研究,探讨光照和温度对滇型粳稻保持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部分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具有弱感光性和弱感温性。其次滇型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与株高、抽穗时间、结实率和百粒重呈极显著相关性;感温性与抽穗时间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滇型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条件下恢复系花粉量的差异性以及恢复系花粉量与花药长宽的相关性,采用显微计数及测微的方法,对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花粉量及花药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花粉量既受品种遗传性决定,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恢复系花粉量多少与花药长、宽度具有相关性,且达极显著水平(R=0.725 3>R0.01).  相似文献   

10.
[按篇名、作者、期号(起始页)顺序排列]粮食作物昆明啤酒大麦的发展优势与实施要点(((((骆颖俊1(7)云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李世峰,杨琼芬1(34)德宏州杂交玉米秋季制种技术)))))))张晓梅1(36)杂交玉米制种花期预测及调节技))))))))))))术严富民,卢茂松,马宇雷1(39)低热地区优质粳稻制种高产技))))))))))))术李开平,康艳琼,陆传萍1(40)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18号”))))))))))))))))宋天庆,赵慧珠1(48)营养富集型高维生素A源玉米研究进))))))))))展段智利,陈洪梅,黄云霄,等1(51)滇四型优质米不育系IR58025A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杂交粳稻滇杂86的亲本特性,总结其制种技术,包括安排播种差期、培育父母本壮秧、移栽、大田管理、父母本花期调节、人工授粉、去杂、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滇杂86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开发及配套技术研究”,成功研制组配出滇杂31号、32号。这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产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滇杂3l号由云南省保山市种子管理站在隆阳区金鸡乡示范推广53.33hm^2,实测平均产  相似文献   

13.
滇优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以云南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长粒型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资源,采用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历经9年时间选育而成的第1个长粒型杂交粳稻组合,于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嵩明、大理、龙  相似文献   

14.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是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造成制种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制种质量。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该病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801"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90%左右,同时杂交制种面积也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我们对粳稻杂交制种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迟熟中粳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使江苏省杂交粳稻研究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 ,粳稻种植面积达5 0多万hm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 ,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 1 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 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 ,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 (红帽缨不育系 )以来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 ,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 ,屡创高产佳绩 ,1 994年“榆杂 2 9”最高单季产量达 1 662 8 2 5kg/hm2 ,2 0 0 0年“滇杂32”达 1 5 4 41 1 5kg/hm2 .金秋时节 ,云岭大地再传捷报 ,2 0 0 4年 9月 2 5日 ,又一个滇型杂交粳稻…  相似文献   

18.
滇型杂交水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独创的一种杂交稻类型。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滇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继2002年“滇杂31”、“滇杂32”通过省级审定之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新近选育成功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及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研究概况,阐明了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杂交粳稻产量竞争优势不明显,杂交粳稻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范围狭窄,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表现不佳,杂交粳稻制种产量和纯度有待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确定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采用多熟期亲本双优组合改良杂交粳稻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米质,培育高异交特性不育系提高制种产量,应用分子技术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