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土肥基础与持续发展农业珠基本内涵和特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片面发展经济的现实,地力监测的情况等方面,论证了土肥基础对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广东省土肥基础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土肥基础的对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有计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地力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和保护耕地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区决策树的省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耕地地力评价对快速准确掌握大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有效的进行农业区划并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山西省2005~2014年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数据、测土配方施肥采样点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尺度指标分区方法将山西省划分为5个区域。基于决策树方法构建了隶属各区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与分级,将山西省耕地划分为1~10等地。其中,1至3等地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1.56%,该部分耕地地力较高,为山西省的优质耕地;4至6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1.22%,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以提升粮食产量;7至10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22%,该部分耕地生产障碍因素突出,应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继续开展农田建设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评价结果可为省级耕地资源管理及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作物系统,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需要解决4个地力调控方面的关键问题:地力与养分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土壤障碍制约养分高效蓄积转化机制与消减原理、地力培肥促进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耦合利用机制及调控途径、肥沃耕层构建与生物功能提升对养分蓄纳供应的协同驱动增效机制与调控理论。本文提出基于多时空尺度综合研究,建立稳定提升土壤功能–加速养分循环利用的"双核驱动"地力综合管理理论,在不同区域构建并应用化肥减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大面积均衡减施化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0.051亩。并且,农业基础脆弱,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地比生大,高产称产基本农田不足。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多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国民经济发必的社会长治久安。为此,必须历实农业基础,大搞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产称产基本农田,增强家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 ,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 ,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 ,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料的历史悠久,有机肥在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耕地质量、提升粮经作物产量品质、解决农民温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概括了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的作用及发展历程,概括了有机肥料资源来源,对利用有机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和开发策略,以期提升有机肥料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建设和监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以反映全市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和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等农业生产条件对土壤养份的影响。通过建设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全市范围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带动市县两级耕地质量管理体系和职能建设。把耕地质量评估、验收、预警机制和耕地质量的中长期培肥等纳入监督管职能,使耕地地力培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与RS并结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09-1996)和样区实际情况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自然地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在分析了多种耕地等级评价因子类型基础上,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指数,并将层次分析(AHP)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耕地地力评价以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通过这些模型方法与GIS和RS结合,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成图输出。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后湖地区的耕地地力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其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0.99%、47.43%、19.38%、12.2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水平,说明该地区的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高;利用GIS和RS技术可以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地获取评价数据和确定评价单元,提高评价工作效率;通过分析不同等级地力水平可找出障碍因素,从而确定土壤改良方向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耕地贫瘠、土地综合产出率底是我国的耕地现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嘉善县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耕地划分为72个评价单元,开展了新垦耕地肥力的全面调查,并按照《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新垦红壤耕地普遍存在"砂"、"酸"、"瘦"和"生"等限制因素,耕层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耕地占比达56.88%,土壤呈强酸性的耕地占比高达86.35%,有机质含量在20 g kg-1以下的耕地占70.43%。总体上,耕地地力在中下水平,多属于二等4级和三等5级。分析认为立地条件较差是导致新垦红壤耕地地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施用碱性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和加强以提升有机质为核心的土壤培肥管理是该区新垦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稻田是广西河池市最重要的耕地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河池市水稻栽培中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有机肥料施用量的减少,稻田土壤地力退化、种粮效益下降。为培育高产稳产农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河池市农业部门围绕"促增产、提质量、保安全"三大目标,分析了冬种绿肥改土、稻草还田培肥、增施有机肥养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的主要模式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稻草还田仍需扶持、培肥地力应强化宣传、稻草焚烧应当禁止、农艺农机相结合"等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省西部典型低山丘陵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为研究区,以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研究1980~2011年30年来耕地地力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种植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力演变为提升型、衰退型和平衡型的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0.70%、18.77%和30.53%;地力演变总体呈现东部和中部升高,南部和西部降低的趋势,并且与种植业结构关系密切;优化玉米和花生的种植业结构有助于耕地地力的提升;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张家港市耕地地力定量化评价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保持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耕地地力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指导科学施肥等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秦都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关中平原的陕西省秦都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立地条件、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土壤管理4方面选取12项指标,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秦都区耕地地力可分为4级,l—4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2.08%,39.72%,7.35%,0.85%,该地区耕地地力水平较高。本研究分析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区农业生产,而且为关中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耕地地力状况在耕地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丰都县为例,通过对全县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采用累计曲线分级法对全县现有耕地进行地力等级和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丰都县耕地地力总体较低,其中北部丘陵区、南部低山区耕地地力相对较高,南部中高山区地力水平则相对较低。基于地力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丰都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划分为北部丘陵为粮油果产业区,南部低山粮油辣椒产业区和南部中山粮薯烟药产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县级农田地力分等定级评价与施肥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田地力分等定级评价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必须加强其与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交叉分析和综合应用.该研究以浙江省富阳市为样区,利用各种空间数据处理工具,以1∶1万大比例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评价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耕地的综合地力指数,生成耕地质量评价等级图,最后通过施肥模型来分析全市肥料利用量趋势和制定农田合理施肥总体方案.研究综合分析数据显示,富阳市农田主要以中等农田为主,其中二级和三级农田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80.92%,而四级农田仅占总农田的5.59%,富阳市农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具有很强的农业生产优势.同时,本研究提出的施肥方案比原始的平均施肥方案有明显的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MapObjects为地图控件,以VB.NET为语言,以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项目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NET架构的嘉善县耕地地力调查信息系统。系统除具备一般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外,还扩展了根据当地需要和用户对象定制的其它功能,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水稻施肥咨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开发实用型农业信息系统所需遵循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市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阿克苏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运用GIS技术和综合指数法对阿克苏市耕地土壤进行了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分区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市1,2,3级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3.81%,绝大部分耕地处于中上等水平,耕地生产潜力总体较高.地力等级相对较低的耕地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其次是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锌和有效锰的含量相对较低.利用评价结果对阿克苏市现有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实现了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