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是建成集孵化、培训、网货打造、O2O体验等功能一体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31个镇、村级服务点,孵化培育本土电商企业678家、网店达1.3万家,2018年上半年交易额突破7.85亿元、增长43%。二是整合快递物流资源9家,建成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吸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触网销售,首重5千克以内的快递费用由16元降低至4元。三是引进北京农信互联,采取"大数据+电商+金融"模式,量身打造"柑橘网",形成智慧产业数字生态圈,用户量达2.5万家,累计交易额达2.6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一是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开工建设三岔溪水库,续建沱沱坝、王家山、硝厂沟等3座小型水库,观音岩、小月坝、莲花等4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超额完成,全面完成7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贫困村山坪塘整治336口,为49个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水利支撑,帮助658户贫困家庭实现增产增收。三是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勤工俭学工程强力实施,利用小额贷款贴息10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投入3 010万元,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2,(5):43
一是编制完成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一批涉及旅游开发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逐步形成住宿2.5万人、餐饮3万人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2条旅游出境通道,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2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万户,新建巴渝新居8000户。三是稳定发展烤烟1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正从河南省扶贫办获悉,我省把村级光伏小电站建设作为光伏扶贫的重点强力推进,确保将光伏扶贫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良心工程"。截至10月底,全省已建成村级光伏小电站4 500个,总规模54万kW,累计发电9 800万kW·h,总收益约9400万元,覆盖贫困户近11万户。河南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2,(7):53
一是出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12"系列文件。二是举办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现场发放仪式2场,放款11户、196万元,召开以邮亭等6个中心镇为中心的"三权"抵押融资片区座谈会8次。三是争取大足农行、农商行等5家银行综合授信20亿元,与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正>一是青花椒产业。以重庆和信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新建青花椒基地0.1万hm2,累计建成青花椒种植基地1.2万hm2,建成占地200 hm2的青花椒科技园1个,投资1.8亿元建设青花椒精深加工厂,带动3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油茶产业。引进康友、英棋等油茶公司20家,累计建设油茶种植基地1万hm2,完成"康友源"、"金银  相似文献   

7.
正从卢氏县获悉,该县以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为契机,通过建立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扶贫小额贷款落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9月4日至6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召开全国金融扶贫观摩现场会和金融扶贫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作了题为《引金融活水、浇产业良田、助脱贫攻坚》的经验交流发言,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2012,(9):52
一是"建"基础。整合资金8000余万,建成农民新村5个、巴渝新居10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208户,新建、整治公路190公里,新修人行便道140公里,实现村级公路全硬化。二是"强"产业。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畜禽、花木和乡村旅游等"4+1"主导产业,成功建立国家现代梨和优质柑橘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业》2012,(11):59
一是重点推进仙女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建设,目前,木根村、荞子村、龙宝塘村、桃园村、明星村等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基本建成,1—9月接待避署休闲游客169.6万人次,直接收入9201.93万元。二是大力打造白马镇车盘村、豹岩村,赵家乡新华村、厢房村,和顺镇打蕨村等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0.
沙棘产业作为当地林业重要发展目标,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民明发展理念,实现助困扶贫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沙棘产业也是岚县生态扶贫的支柱性产业,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退耕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后应从加强政策支持、产品服务和推广宣传方面进一步做强做大沙棘产业,实现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山西乃至全国最大的沙棘产业基地,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丰都县是重庆市14个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自2018年开始引种和试种山东省滕州的脱毒马铃薯。经过3年的测产比较,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每667 m2产量是重庆市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的4倍左右。仅2020年,丰都县种植滕州脱毒马铃薯惠及5.7万余户农户,带动建卡贫困户3 800余户。丰都县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成功引进,成为了丰都县东西协作产业合作的一大工作亮点和带贫减贫的骨干产业。总结了丰都县创建的滕州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一推三改"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重庆市发展马铃薯扶贫产业提供技术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农业》2012,(11):28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提质上档。打造1.33万hm2蔬菜基地,已建成1.05万hm2,年底产量将达60万t,产值9.5亿元;打造"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税收2亿元。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到2012年底新增70家产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1000户农信通示范户,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数字化服务平台"全覆盖;与永辉、  相似文献   

13.
“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模式整个周期进行了经济评价,并与非模式户的产出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0.33hm2苹果园的模式户年投入1.16万元,比非模式户少600元;年均纯收入为7571元,比非模式户增加2445元;模式户产投比为1.66,比非模式户增加16.2%.财务分析表明,模式户净现值为4.86万元,内部收益率为73.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67年;年均净现值为5927元,比非模式户高1891元."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模式户收益显著优于非模式户,"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是经济效益好、财务可行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自主经营扶贫小额信贷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资金难题,可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实际运行中,自主经营扶贫小额信贷因发展产业失败、贷后管理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和农户有异常现象发生等产生逾期违约风险。基于此,对逾期违约农户样本进行分类分析,对不同类型逾期违约农户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科技扶贫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扶贫正在由"单边输入模式"转向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市场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双向合作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成效。同时,科技脱贫为以贫困县、贫困村镇为主战场的产业扶贫,融入技术、资金、平台、人才和品牌等创新要素,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各个环节,凝聚合力推进产业扶贫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基于此,深入剖析了广西科技扶贫全面融入产业扶贫的实际案例,从战略高度探索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地区的贫困村、户因资金筹集运用能力低、信息滞后、市场滞后等因素,对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村、户,以市场化的产业帮扶方式和项目参与分享机制,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精准扶贫战略开展。  相似文献   

17.
至2015年底,重庆市梁平区柚子产量达到8万t,产值3亿元,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增收重点产业。柚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 667 hm~2,栽植800万株;建设梁平柚标准园1 333 hm~2。梁平柚平均667 m~2产量可达2 000 kg以上。种植667 m~2梁平柚,可获得收入2 000~5 000元,效益显著。目前,全区收入上万元的达到1 000多户,收入5 000元以上的达到3 000多户。区里把梁平柚产业发展工作从"重栽"转移到"重管"上来,使果品质量显著提高。实现年网上营销1.2万t,实体市场销售4.8万t,梁平柚销售进度明显加快,销售价格提高50%~8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四川省通江县在201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相融",努力实现"四个带动",狠抓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显著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使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显著提高,特别是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更加明显,人均达到了1 38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湖南省的重要蔬菜之一,而采用"早稻+秋延后辣椒"露地栽培模式投入少、效益高,是产业扶贫的好项目。为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发展,应对"早稻+秋延后辣椒"露地栽培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总结了湘中地区秋延后辣椒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探索一套稳产、高产、高效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业》2011,(5):52
重庆市扶贫办启动"引导百万市民两翼避暑纳凉"行动,以休闲避暑纳凉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迅速,助农增收效果好。据统计,截止到8月15日,100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共接待游客98万余人次,其中7天以上纳凉避暑长住游客达到40余万人次,7天以下周末休闲度假游客达到58万余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到2.386亿元,贫困农户平均增收0.93万元。50多天时间,完成了全年的农户增收计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五个到位:即推动产业到位、资金扶持到位、宣传推介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和价格指导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