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电力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市场开始承受竞争压力。在此基础上,供电企业必须更加主动地展开客户的能源管理工作,并维护客户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国网战略目标的必然,也是应对竞争的必要举动。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近年来,依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提升,客户管理体系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相似文献   

2.
<正>在电力服务工作中,供电企业面对的客户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供电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是供电企业当前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桓台县供电公司结合辖区内客户的特点,针对客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将县域的大服务区划分成实行185个小服务区,建立覆盖乡镇所有客户的"彩虹网格",按照客户的不同用电  相似文献   

3.
李巍  李莉 《农电管理》2012,(11):32-33
电力业扩报装工作是指供电企业受理客户用电的申请,根据电网的实际供电能力,办理供电与用电不断扩充的有关业务工作,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煤炭、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对电力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电力企业作为国有能源企业,没有价格竞争的优势,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提高客户业扩报装工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电力客户的需求,实现增供扩销提高经济效益。在业扩报装过程中向客户展示供电企业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供电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徐晔 《农电管理》2003,(10):9-10
电力市场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价格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上,最重要的还是价格的竞争。要开拓电力市场,地区供电公司必须首先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格服务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的电力价格营销政策。一、 现行的电价营销策略1. 电价折让政策为进一步深化电价改革,加强电价管理,规范电价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浙江省三家机构联合发文出台了浙江省统一销售电价,同时为了保证电价改革的顺利实施,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原统配电量比重较大、实行全省统一销售电价后电价上升较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电价折让的政…  相似文献   

5.
<正>"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力客户成为了供电企业价值和效益的来源,成为了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供电企业只有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拓展,电力客户对电力部门不再是简单的用电需求,而是要求更加广泛的电力客户端的服务,特别是“95598”的深入民心,“电话叫,人来到”变成了电力客户的基本要求,然而,这种电力客户端服务无疑给抢修人员倍添了工作压力,给企业的预算增加了成本,供电企业要持续发展,电力客户端有偿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三集五大"体系已逐步延伸覆盖至县供电企业,与市场衔接的"大营销"体系渐行渐近,供电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县供电企业经营策略如何顺应广大电力客户的用电需求,不断开拓电力市场,寻求新的电力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制约电力市场开拓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营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在该体系下电网盈利模式将由“购销差价获得”向“过网费收取”方向转变,同时供电企业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售电侧竞争。为了主动应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模式首先要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全方位变革。营销战略的变迁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最新规制。  相似文献   

9.
供电企业具有市场垄断和电力客户不可选择等商品特性,使得电力企业存在着以生产电能为导向的滞后电力营销观念,形成了电力营销滞后于客户需求的矛盾,影响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在陈述电力营销及电力商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电力营销现状,并提出适应新形势的电力营销管理建议,以有效地促进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已逐步由传统的以产品和规模为中心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实现客户价值和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转变,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企业里如何运用好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的理论与技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改善客户关系,是从事客户关系维护相关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电力需求增速回落,电费回收风险加大。同时发电企业和电力客户对供电企业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经历了2008年的一系列困难、挑战后,供电企业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由于全社会用电的高速增长,部份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广东省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为减少由于紧急拉闸限电给客户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电力供电企业被迫采取错峰用电手段,以避免由于过负荷而出现紧急拉闸限电现象。可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进行合理的电力消费,是供电企业既要开拓市场又要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  相似文献   

13.
张继凤 《农村电工》2006,14(11):16-16
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绝大多数是采用“先用电,后付费”的电费回收模式,客户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先用电,后付费”。当前,各地供电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滚雪球”似的巨额拖欠电费,许多欠费已经成了“呆账”、“坏账”甚至是“死账”,巨额欠费使供电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成为影响和制约电力支柱产业正常运转乃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包袱.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由于电力客户法律意识的淡薄、供电企业管理机制的缺陷以及电费计量等科技手段的落后,导致电费回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电力客户侧的用电安全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对客户侧安全用电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治理思路,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电力客户侧安全用电管理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电力客户安全用电的服务窗口,是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供用电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诚信、责任、创新、  相似文献   

15.
自从山东电力集团率先在全国推行客户代表制,免费开通8008601188的热线电话后,电力系统的客户代表便以双重双赢身份和角色,以火热之心、手足之情,全天候24小时接听和解答电力客户的电力咨询、电费查询、报修服务、投诉举报等,热情周到地为客户解困除惑,高效快捷地为客户排忧解难。客户代表以肺腑的话语,以娴熟规范的业务技术,以先客户之忧而忧、后客户之乐而乐的姿态,在客户中架起了一座连心之桥、彩虹之桥,成为电力服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多收获,几多奉献。几年间,客户代表以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赢得了众多电力客户的深深称赞,…  相似文献   

16.
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加速,正对供电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供电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营业区缩小、优质客户流失、市场份额降低、销售收入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等严峻形势。而“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服务技术的全面变革,对供电企业的营销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更多的用户资源,就必须立即转变营销服务观念,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维度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7.
打破垄断,建立一个竞争、高效的电力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力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将电力生产的发、输、配、售各个环节分开,并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输电和配电环节由于输配电网的天然垄断性仍然实行在政府监管下的垄断经营。我国电力市场的开放分为垄断、发电竞争、批发竞争和零售竞争四个渐进的阶段。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还处于发电竞争试点阶段。在这一阶段,省电力公司代表下属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购买电力。此时,许多县级供电企业还没有直接面对市场,也不存在竞争的压力,还可以“轻松”地运营。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农村电工》2002,10(11):18-18
1必须树立电力市场营销新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用户为中心,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营销观念,制订切合实际的营销战略。海尔集团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过去企业往往只用一只眼,盯住上级和政府就可以了,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应该用好两只眼,一只眼要盯住内部,就是使内部员工满意最大化;另一只眼要盯住外部市场和客户,使客户满意最大化。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营销队伍对电力营销人员要加强业务水平培训、现代化技术培训、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形势责任教育、承诺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互联网覆盖客户已接近6. 5亿户,为发展"互联网+电力营销"提供了广阔空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为电网企业提升营销策划、丰富客户画像、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在服务体验方面的创新,用电群体对电力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网企业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竞争环境和互联网模式的新型营销服务体系,为电力客户提供快捷、流畅、愉悦又兼具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客户维持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企业营运的好坏,保证较高的客户维持率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企业对客户关系的维持一般都是凭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作定性分析,或是根据决策者经验进行直观的判断。由于影响客户关系维持率的因素较多,而且与维持率的关系都属于非线性的,所以拟采用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客户维持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