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引进5个朝天椒新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野山椒雷姆植株长势旺,产量高(705.00 kg/667 m2),抗病性强,果实商品性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红香,单生,早熟,生育全期较长,果较长,产量较高(487.30 kg/667 m2),开展度良好,总体表现较好,商品外观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郁金香产量中等,果长,鲜果最重,开展度较小,但果面光滑,果形美观,易为市场接受;认为这3个品种值得作为广西主栽朝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锦屏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且商品性好的食用菌新品种,为今后食用菌推广提供有力依据,将4个香菇参试品种采取大棚架层栽培,进行同田对比试验,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明,香菇808、香菇268这2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应性较强,可作为锦屏县食用菌香菇种植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个豇豆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鲜荚产量、商品性状和抗病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农望新杂二号产量最高,综合性状优良,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明显,且抗病性较强、持续采收时间长,适合在锦屏县种植。  相似文献   

4.
‘金块’系晚熟杂柑新品种,系用Wilking mandrin与Kincy mandrin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从美国引入重庆后,当年在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四个区域进行栽种试验,初步表现:果实中等大小,果面亮度好,果皮略粗糙,无核性状突出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2月上中旬可达到16.7%,果肉脆甜,风味佳;丰产性较好,高换第二年667 m2产量可达600~800 kg;抗逆性较强,果实成熟自然越冬落果率极低且无枯水现象,果实较硬,具有较好的贮运性能。裂果现象较重。总体来看该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4个茄子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安吉拉、10-702、火金刚这3个品种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综合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泸西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定筛选出适宜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小豆新品系。以京农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7个小豆新品系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籽粒产量、抗逆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生长习性均为直立型,生育期122~129 d;均为中晚熟品系;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中抗病毒病和叶斑病。其中ZKS小豆7株高85 cm、主茎分枝数4.6个、主茎节数14.2个、单株荚数61.7个、荚长17.7 cm、荚粒数9.8个、百粒重19.5 g,折合平均产量3 5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6.53%,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病毒病、叶斑病、适应性好。ZKS小豆4株高80 cm、主茎分枝数4.4个、主茎节数13.8个、单株荚数58.8个、荚长16.9 cm、荚粒数9.3个、百粒重18.3 g,折合平均产量 3 400.00 kg/ 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2.51%,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叶斑病,中抗病毒病,适应性较好。ZKS小豆7和ZKS小豆4可以在陇中半干旱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茄子品种,拒绝使用转基因品种。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本地主要推广的品种有茄王、野狼长茄、艳丽长茄、墨染长茄等。  相似文献   

8.
辣椒新品种天椒11号是以自育自交系24-1-2-1-1-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34-1-1-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制干辣椒杂交种。在2013 — 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 2 a 12点(次)干椒平均折合产量5 739.0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谷线椒增产27.00% 。天椒11号为线椒,从定植到红果成熟95 d左右,生长势中等。红熟果深红色,果面微皱,果长21.6 cm,果径1.54 cm,果肉厚0.19 cm,单果质量15.6 g,单株结果61个,辣味强。适宜在甘肃省及气候条件相近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平椒1号是以自交系9799为母本,与父本9713配制的早熟牛角椒一代杂种。纵径14.2cm,横径3.9cn,果肉厚0.3em,平均单果质量42.7g,果面较光滑。青果绿色,中辣,肉质脆嫩,商品性好。露地667m^2产鲜椒4000kg左右。田间对疫病、病毒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湘研2号和大牛角。适宜西北地区及山西、四川等地露地及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正>蜜宝/Pumpkin F1最新选育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早中熟。蔓生.主蔓第13-15节着生第一雌花。瓜棒锤形.瓜面微棱.瓜脐小.脐端膨大.果颈稍细。嫩瓜绿色有光泽.老瓜橙黄色.肉质致密.特甜,品质极佳,耐贮运。单瓜重2-3kg.—般亩产2500kg。白玉/Bitter gourd F1重庆市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早中熟好.瓜条长25-35cm.粗约6cm.长棒形中间粗.瓜把不明显;刺瘤钝圆.色泽浅绿白色光泽度好.晶莹发亮。挂果能力强.丰产性好,嫁接栽培亩产量可达4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探戈"系晚熟杂柑新品种,201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引入重庆,2014年在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等4个代表性生态区域进行试种试验,试验结果:该品种果实中等大小,90 g左右,果面亮度好,果皮光滑,无核性状较稳定,种子数在0.2粒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2月上中旬可达到13.6%,固酸比可达21∶1,风味浓郁;丰产性极强,高换第二年667 m2产量达900~1 800 kg;抗逆性强,挂树越冬性能好,可留树保鲜至5月份,果实不枯水。总体来看,"探戈"在重庆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较好,可作为W·默科特的升级版替代品种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2.
扬啤2号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啤 2号 2 0 0 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 ,系采用辐射诱发早熟突变选育而成的春性二棱啤酒大麦新品种 ,产量水平一般 675 0kg hm2 左右 ,熟期早 ,农艺性状好 ,抗逆性强 ,品质优 ,适宜在江苏范围内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5个玉米品种豫安3号、鲁宁184、金玉168、洛玉114、庐玉9105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个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逆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玉米品种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产量均比对照增产显著,适合在徐州市及周边近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07086、宁杂31等6个油菜新品种在淮阴区的评比试验,考查株高、分枝点、分枝数以及产量构成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个宁杂系列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抗病性,其中宁杂31实收产量最高,综合性状协调,最有生产潜力,宁杂1818、宁杂1838也有较好的推广前景,金地99等另三个参试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观察。  相似文献   

15.
华南型黄瓜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华南型黄瓜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69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2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9%~73.89%,各性状至少与其他1个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3.597%的前7个主成分,其包含的17个农艺性状是黄瓜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中14份材料综合表现较优(F1.5)。进一步系统聚类,可将黄瓜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下胚轴较长,第1雌花节位低,瓜呈短圆筒形、具点状黄色斑纹,可用于早熟品种选育;第Ⅱ类下胚轴和节间短、第1分枝节位低,叶片小,第1雌花节位较低,瓜小、具点状黄色斑纹,综合性状与近缘野生种接近,可用于早熟、稳产、抗逆品种的选育;第Ⅲ类下胚轴和节间长,瓜皮白绿、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白皮品种选育;第Ⅳ类节间长、主蔓粗、第1分枝节位高,叶片大,第1雌花节位高,瓜大、呈长圆筒形、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黄瓜高产育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南型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黄瓜优异资源的挖掘及品种选育。本研究结果为华南型黄瓜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学宁 《南方农业》2008,2(5):47-47
白黄瓜为黄瓜的一种,包括的品种很多,如肥城白黄瓜、湘园一号、周白2号、吉兴旱白黄瓜等.白黄瓜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均优越于一般品种.生长势强,主侧蔓均能结瓜,有光泽,白刺有瘤,腔小肉厚,长20~30 cm,单瓜重300~400 g,口感脆甜,清香,外观佳,品质优,适宜生食和凉拌.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1叶儿三南瓜 茎蔓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片较大,掌状五角形,第8母节始见雌花。早熟,果实呈扁圆形,嫩瓜墨绿有黄白斑。老熟瓜棕黄色,有肉色斑。瓜表面有明显白色深棱,有蜡粉。单瓜重1-1.5kg。生育期95-105天。较抗病毒病,不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8.
天椒18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日光温室加代选育和病圃选择,对甘谷线椒进行提纯复壮而选育出的加工型辣椒新品种。在2014 — 2015 年的多点试验中,天椒18号2 a 12(点)次平均折合干椒产量 5 104.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谷线椒增产13.7%。天椒18号为早中熟制干辣线椒,始花节位11~12节,平均果长21.8 cm,果径2.15 cm,果肉厚0.13 cm,平均单果重13.8 g。红熟果深红色,果面微皱,辣味强。适宜在甘肃省天水市及气候条件相近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科农199"选育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农9204"为父本、"石4185"为母本进行杂交, 经单株选择和系统选育, 培育出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科农199"。该品种中早熟, 株型紧凑, 株高75~80 cm, 穗纺锤型、短芒, 灌浆快, 落黄好。籽粒角质、饱满, 千粒重40~42 g; "科农199"根系发达, 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 具有较强的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养分的能力;该品种适应性强, 产量稳定性好, 抗逆性强。在黄淮北片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产量居第1 位, 比对照品种"石4185" 极显著增产, 于2006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目前, "科农199"已在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累计推广种植130 万公顷, 成为黄淮冬麦区北片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西农509     
《农业信息探索》2012,(5):30-30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1cm,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