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创新简捷高效的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利用育秧盘开展了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探索扦插品种、插穗、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插穗长度试验中,选取粗度0.3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剪切为8 cm长的插穗,其扦插效果好于其他长度;生长调节剂浓度试验中,采用100 mg/L双吉尔-GGR6生根粉浸泡处理2~4 h,扦插效果比较适宜,平均成活率达91.70%;在不同品种扦插效果对比中,杂交种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俄罗斯品种,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移栽时间试验中,扦插50 d后进行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8.37%,秋季平均苗高59.86 cm、地径0.42 cm以上、根系5条以上、根长20.64 cm,苗木粗壮,达到了沙棘造林苗木标准,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食用仙人掌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仙人掌茎段的腋芽 (刺座芽 )在 MS 6-BA0 .5 mg/L NAA0 .1 mg/L培养基上培养 30 d,可诱导产生 1~ 2个小芽 ,将小芽分切继代培养 ( 2 5 d为 1周期转移培养 1次 ) ,繁殖系数达 3~ 4。芽长2~ 3cm时再切分成单芽 ,在 1 /2 MS NAA0 .1~ 0 .5 mg/L或 IBA1~ 3mg/L 活性炭 0 .2 %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培养 2 5 d,生根率达 85 %以上。移栽成活率 90 %以上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养殖效果和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20 mm/d的水力负荷下,湿地可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总悬浮物(去除率85%)、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44%)、总氨氮(去除率53%)、亚硝酸盐(去除率83%)和硝酸盐(去除率54%),能够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整个试验期间系统实现了零污水排放.经过5个月的养殖,成功地将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鱼苗(1.8 cm,0.08g)培育成鱼种(15.9 cm,33.9 g),成活率达到92.6%.在养殖容量、病害控制、成活率以及鱼体生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建立了一个预测湿地与养殖池塘面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实际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引进白花泡桐"桐优1号",在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安宁村4社设3个试验点进行定植试验,结果显示:在重庆1 000 m以下的丘陵、山地种植"桐优1号"均能正常生长,苗木生长较好,已基本成林。经过2年的生长观测,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树高平均达到5.26 m,胸径平均达到6.54 cm。其生态适应性强,抗丛枝病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独活插穗剪取部位及贮藏时间长短2个因素,研究扦插育苗成活率及成活后茎高生长量、新芽个数、侧根数。结果表明:插穗部位以下部扦插成活率、新芽个数、侧根数等最佳,分别为85.6%、2.3个、4.7个,但高生长量最差,为16.5 cm;插穗贮藏时间1 d、3 d、5 d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贮藏7 d后有显著差异,成活率下降至72.3%,贮藏时间越久,成活率越低;贮藏时间长短对新芽的高生长、新芽个数、侧根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白蜡在江苏沿海盐碱地条件下进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白蜡的耐盐能力较强,在土壤含盐量达0.6%~1.0%时,造林成活率仍达90%以上,并具有明显的改良盐碱土作用。提高盐碱地白蜡造林成活率、促进生长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选择土壤含盐量0.6%以上的造林地、以300株/667m~2的密度造林、雨季容器苗栽植及控制杂草生长等。  相似文献   

7.
试管微嫁接早期鉴定小金海棠与苹果品种的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试管微嫁接法鉴定嫁接亲和性的结果表明,苹果(Malus pumila)富士/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和苹果新红星/小金海棠两种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嫁接后10d左右,接穗新叶开始生长;嫁接后2个月,嫁接苗移栽成活率达70%左右。移栽1个月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移栽3个月后,富士/小金海棠和新红星/小金海棠两种嫁接苗的茎杆粗细均匀,无大小脚现象,嫁接苗的平均株高分别为8.08cm和7.34cm,平均干周分别为1.30cm和1.32cm,长势与同时移栽的富士、新红星组培苗一致。从早期的鉴定结果可以看出,小金海棠与富士、新红星具良好的嫁接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纹瓣兰作为一种野生的兰花资源有其重要的保护及保存意义,本试验以纹瓣兰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无菌播种,并成功诱导出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椰子水和6-BA的1/2MS培养基中纹瓣兰的种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原球茎,其中以添加6-BA 2.0mg/L+10%椰子水诱导效果最佳。添加6-BA 0.5mg/L+NAA 0.2mg/L的1/2MS培养基最有利于纹瓣兰芽的分化,在分化培养50d时其分化率可达到100%,且芽生长健壮。当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时,纹瓣兰的生根率达95%;生根培养30d后移栽,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废旧的报纸、编织袋、地膜和杂草作覆盖物与常规方法(无覆盖物)进行抗旱定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覆盖物25 d后的定植成活率和30 d后的土壤含水量均远高于无覆盖物;其中,用地膜覆盖同时在上面盖沿5~8 cm厚的土壤定植成活率达到100%,30 d后土壤含水量仍达到20%以上。所以,定植后用报纸、编织袋、地膜和杂草覆盖苗木,不但定植成活率高,技术简单可行,而且成本低,还可以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0.
耐盐红螺菌科细菌发酵酱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酿造酱渣培养光合细菌,对物料配比、含水率、料层厚度、光照及干燥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酱渣光合细菌蛋白饲料的全氨基酸成分,并将酱渣光合细菌蛋白饲料应用于鱼苗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以酱渣7份、麸皮3份配料,物料含水率54%~58%,料层厚度7.0~8.5cm,光合细菌接种量5%,和置于室内自然光照、2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3d,酱渣光合细菌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1.3%~22.7%,较原料酱渣提高35%以上,氨基酸总量提高20%左右;用酱渣光合细菌蛋白饲料喂养鱼苗,鱼苗成活率有所提高,但个体较小,作为饲料源可考虑与其它高蛋白饲料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灌水下限与毛管埋深对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番茄根系生长与水分分布之间的互反馈机制,通过日光温室地下滴灌试验,设置了4种毛管埋深(0 cm、10 cm、20 cm和30 cm)和3种灌水下限(保持土壤含水量为50%、60%和75%田间持水量),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与毛管埋深对番茄根系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中轻度水分亏缺(灌水下限为75%和60%田间持水量)时,毛管埋深对番茄耗水量有显著影响,10~20 cm毛管埋深提高番茄耗水量。毛管埋深增加会减少0~20 cm土层根系分布,促进20~60 cm土层根系生长;毛管埋深对0~10 cm、20~30 cm、30~40 cm土层根系生长影响显著,对50~60 cm土层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灌水下限对细根(d1 mm)、粗根(d1mm)的根长与根表面积影响显著,毛管埋深对细根的根长与根表面积有显著影响;轻度水分亏缺及20 cm毛管埋深有利于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生长,减少粗根比例。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水分亏缺及毛管埋深为20 cm更有利于全株干物质积累,灌水下限为75%田间持水量能够增加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而20 cm毛管埋深则能促进干物质向茎叶转移且减少根系干物质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香樟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得油率1.4%以上,其樟油含醇量96%以上、芳樟醇含量93%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1%的三年生香樟,以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活体获取率最高的是每年2、3月接种的,1月接种的次之;筛选出适宜香樟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 S2[M S C a(NO3)2.4H2O 200 m g/L];继代芽培养理想的激素组合为6-BA 3.0~3.5 m g/L IAA 2.0 m g/L,继代周期25~30 d,芽增殖3.5倍,年繁殖数5.31×105;M S2 IBA 3.0 m g/L NAA 1.5 m g/L 氯化胆碱50~100 m g/L是不定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生根率达86.7%;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塘泥,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3.
灌水频率对辣椒各生育期设施土壤盐分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设施栽培条件下辣椒各生育期适宜灌水频率,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辣椒苗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同一灌水总量高(5 d灌1次水)、中(10 d灌1次水)和低(15 d灌1次水)3个不同灌水频率设施土壤剖面盐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辣椒苗期,各灌水频率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均达34%以上,积盐量降幅分别达47.57%、49.85%和52.41%,20~50 cm土层积盐量却表现为中频低频和高频;辣椒现蕾期,灌水前,中和低频灌水土壤含盐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0~20 cm土层,而高频灌水最大值在30~40 cm土层,灌水后高频灌水由于优先流导致30~4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最大;辣椒成熟期,灌水前,高和低频灌水盐分表聚现象强于中频,但高频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仍相对较大,20~50 cm土层盐分有累积优势,中频灌水下20~5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却较大,20~50 cm土层积盐量高频灌水比中频灌水高18.86%。在辣椒成熟期前采用中频适量灌水较优,但在辣椒成熟期宜采用高频少量灌水,低频大量灌水易出现将大量盐分离子淋洗出土体的现象,加大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土壤学报》2003,40(5):691-696
在黄土丘陵区的荒山荒坡采用工程整地措施 ,进行灌草合理布局与立体配置。研究结果表明 :山桃灌木林生长到第 4年 ,根系的分布深度达 3 2 0~ 3 60cm ,0~ 5 0 0cm土壤含水量比造林前降低了2 1~ 3 3个百分点 ,土壤干层厚度为 1 5 0cm ;生长到第 8年 ,根系的分布深度达 480cm以上 ,土壤干层由第4年 1 5 0cm扩大到 3 0 0cm ,含水量最低为 4 2 % ,最高为 8 4% ;生长的第 1 2年土壤干层明显 ,尤其是 5 0~40 0cm土壤含水量最低为 5 0 % ,最高为 8 6% ,土壤干层厚度达 3 5 0cm ;生长的第 1 6年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在 5 0~ 3 5 0cm ,土壤含水量最低为 4 3 % ,最高为 6 6% ,土壤干层厚度达 3 0 0cm。但通过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调控 ,0~ 1 0 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荒山提高 0 7~ 6 3个百分点 ;1 0 0~ 3 0 0cm提高 0 6~ 4 6个百分点 ;3 0 0~ 5 0 0cm提高 1 4~ 4 6个百分点 ,这充分表明采用合理的整地措施造林 ,土壤水分调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珠美海棠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配比、苗龄、琼脂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光照条件和培养容器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型培养基MS+6-BA0.5mg/L+IAA0.2mg/L用于分化培养、1/2MS+IAA0.5mg/L或1/2MS+IBA0.5mg/L用于生根培养,苗龄30~40d,使用接近国际标准的琼脂、光照强度1500~2000lx条件下生产的组培苗繁殖系数最大、有效苗最多、生根率高及生长速度最快,移栽成活率>90%;苗圃移栽成活率>85%,1年生苗株高均>1.5m。并建立了珠美海棠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组培苗培养标准,为其他植物组培苗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窖沙藏种子处理3月2日播种,4月下旬即可萌发且发芽率达80%,1年生平均株高62.3cm,平均地径0.58cm;无性繁殖以秋季扦插效果较好,野生穗条短枝成活率达43.7%,分别比春季、夏季扦插高13.7%和38.7%;扦插苗萌条短枝成活率达88.5%,分别比春季、夏季扦插高46.0%和73.7%;退耕还林地种植其株行距0.8m×1.5m~0.6m×1.5m,种植密度为0.8325~1.1100万株/hm2,荒山荒地造林则采用2m带宽,株距0.6m,种植密度8325株/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菘蓝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AtNDPK2基因的菘蓝植株,本试验以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为试验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胁迫诱导型启动子SWPA2与At NDPK2基因构建的共表达载体导入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中,得到菘蓝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切成约0.5 cm×0.5 cm的小块,预培养2 d后,取出放于OD600为0.6~0.8的农杆菌菌液中摇动15 min后取出。然后用灭过菌的滤纸吸干菘蓝叶片表面的农杆菌,共培养3 d后将菘蓝叶片转入含25 mg·L~(-1)Kan和300 mg·L~(-1)Cef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5 d,转接到含50 mg·L~(-1)Kan和300 mg·L~(-1)Cef的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5 d。结果表明,二倍体抗性芽诱导率为8.84%,四倍体抗性芽诱导率为9.86%,将抗性芽切成单株,转接到加有50 mg·L~(-1)Kan和300 mg·L~(-1)Cef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20 d后每株能长出大约25条根,将生根良好的抗性植株移栽到栽培土中,成活率达到80%以上。通过PCR检测获得6个二倍体株系和7个四倍体株系,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发现,阳性株系均在转录水平表达。本研究为菘蓝基因工程操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菘蓝抗逆品种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润管埋深与间距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求微润灌溉对于日光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影响,设置3种毛管埋深(10、20和30 cm)和3种毛管间距不同的布置(1管2行、2管2行、3管2行,2行指番茄行),以膜下滴灌(CK)为对照,分析日光温室土壤水盐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0~20 cm)平均含盐量达2.745 g/kg,接近阻碍作物生长的临界点(2.75 g/kg),发生了轻度次生盐渍化.与CK比较,微润灌溉具有较高的脱盐效果,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较CK提高了32.49%,0~30 cm主根区较CK提高了76.30%(P<0.05).可用幂函数较好地描述微润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主根区土壤盐分随定植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微润管埋深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微润管埋深处土壤形成一个高水低盐区,毛管浅埋有利于主根区土壤(0~30 cm)盐分的淋洗,深埋有利于次根区土壤(>30~60 cm)盐分的淋洗,埋深30 cm,1管2行组合番茄生育末期土壤含盐量有升高趋势,可能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结合日光温室盐分累积及番茄根系分布特征,埋深10 cm,3管2行为轻度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的应用模式(该组合综合脱盐效果最好,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为22.27%,主根区相对脱盐率为29.86%,比CK提高1倍以上).该研究为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照(0~150 mj/cm2)对蒙古裸腹溞 (Moina mongolica Daday)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紫外线辐照( 70 mj/cm2 以上)会对蒙古裸腹溞造成较大伤害或使之繁殖力下降,如实验1中70 mj/cm2处理组产幼前发育期为5.8d, 每窝产幼量为13个/窝,一生产幼量为186个,而其他各处理(10、20、30、40和50 mj/cm2)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5.4~5.6 d,23.9~33.1个/窝和406.8~535.8个。小剂量UV辐照对蒙古裸腹溞生长和生殖均有促进或刺激作用,如实验1中处理组蒙古裸腹溞一生产幼量和体长增长率一般都比对照组高,而在实验2中处理组成龄溞的累积发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文后对紫外线辐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在蒙古裸腹溞大量培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催产、授精和孵化技术,对50组白鲫(♀)和禾花鲤(♂)亲鱼成功地进行杂交繁殖试验。在注射催产剂10 h后,白鲫亲鱼开始产卵,5.5 h后产卵结束,共产卵42尾,产卵率84%,产卵约285.6万粒,受精卵约201.9万粒,受精率约70.7%。经60~72 h的孵化,出苗149.2万尾,孵化率73.9%。培育获得3~5 cm苗种98.2万尾,成活率6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