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是甘肃省定西市品牌大宗道地药材之一,但生产中的早薹问题导致其成药期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当地当归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最佳当归品种和种苗,以岷归系列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当归品种及其种苗规格对成药期当归质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移栽单株鲜重约0.7 g、主根长7.1 cm、侧根数少于0.2条/株的岷归4号种苗,是最适宜获得当归主要农艺性状较优、早薹率低、抗病性较强、产量及经济收益高的种植方案。应用该种苗种植时,当归单株鲜根重最重,为69.3 g;鲜根折合产量最高,为11 800.0 kg/hm2;经济纯收益最高,为67 600.0元/hm2;产投比最优,为21.1元/元。建议在定西地区及类似区立地条件下,优先选择岷归4号小种苗。  相似文献   

2.
对46篇摘薹试验文献的产量、植株性状、经济效益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摘薹对菜籽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试验不同处理中有的增产有的减产,油菜摘薹平均每公顷菜籽产量为2 350.71 kg,与不摘薹平均产量(2 412.60 kg)相比,减产不明显;油菜摘薹作蔬菜食用,每公顷菜薹产量最高可达8 289.45 kg,最低为945.75 kg,平均为3 609.10 kg;油菜摘薹每公顷平均产值为18 107.83元,比不摘薹产值(9 540.46元)增收89.80%。推广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技术,不仅可收获菜籽榨油,且可摘薹作蔬菜,促进农户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天水中药材种植种类,从湖北黄冈引进蕲艾品种,以天水艾草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九尖蕲艾在生物学特征、产量、茎叶比、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天水艾草,其平均株高为161.5 cm,平均株幅为24.8 cm,裂片数5片,叶色深绿。鲜重产量29 571.4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水艾草增产290.6%;干重产量12 809.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水艾草增产273.6%。茎叶比0.86。经陇西数字本草检测中心检测,九尖蕲艾桉油精含量3.39 mg/g、龙脑1.12 mg/g、总灰分102 g/kg、酸不溶性灰分19 g/kg ;其中主要成分桉油精、龙脑含量均超过《中国药典》桉油精不得少于0.50 mg/g 、龙脑不得少于0.20 mg/g 的标准。九尖蕲艾植株高大、茎叶比小、产量高、药效成分高,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引进紫色(紫晶一号)、黄色(金皇后花菜)、白色(雪山2号、东海明珠)、绿色(碧玉)共5个花菜品种在重庆市万州区进行秋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海明珠产量(1386.40 kg/667 m2)最高,花球色白、紧密,市场销售好,适宜本区生产栽培;紫晶一号产量(1079.17 kg/667 m2)较高,花球紫色,质地紧密,颜色诱人,为市场消费新宠,也适宜生产栽培。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搭配种植这2个品种,以丰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金皇后花菜、雪山2号、碧玉表现不佳,不建议本区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101A为母本,以C1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6 — 2017年甘肃省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26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56%。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高147.97 cm,有效分枝节位47.29 cm,千粒重3.56 g。蕾薹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伏,对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较强。籽粒含油量为47.02%,芥酸含量为0.8 g/kg,硫苷含量为10.28 μmol/g。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400 m左右的春油菜产区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无霜期短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日光温室内,对12个番茄品种进行了秋冬茬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红颜折合产量最高,为75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8.19%;红佳丽折合产量次之,为73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5.07%。粉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粉红108折合产量最高,为 77 1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4.49%;粉佳美折合产量次之,为74 821.43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1.04%。综合考虑认为,大红果型番茄品种红颜、红佳丽和粉红果型番茄品种粉红108、粉佳美可在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产量和品质,提升该区甜叶菊市场竞争力。以谱星6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施钾水平(K2O 0、60、90、120、150 kg/hm2)对甜叶菊糖苷跃变期生理指标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下,甜叶菊整个糖苷跃变期叶片各生理指标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叶片SOD活力、含钾量均在现蕾前5 d达到最高,可溶性蛋白、SPAD值、含氮磷量、总苷含量以及叶片干物质量在现蕾初期达到最高,POD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在现蕾后5 d达到最高,以上各指标均以施用K2O 120 kg/hm2处理表现最佳。其中总苷含量最高,达128.4 g/kg,较不施钾肥增加14.19%;产量也最高,达7 007.64 kg/hm2,较不施钾肥增加57.24%;净收益达5.26万元/hm2,比不施钾多3.40万元/hm2。通过甜叶菊叶片理化指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以上各生理指标与产量品质均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当地甜叶菊生产中施用K2O 120 kg/hm2,且在现蕾初期采摘叶片可获得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唐古特大黄不同留薹高度对其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7月下旬开花前进行去薹,留薹10 cm的耗水率最小,主根长、根径、单株根干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比对照增产14.07%(P<0.01),品质也最优。留薹15 cm的水分利用效率9月份最高为1.43 kg/(mm.hm2);留薹高度在10~15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钾肥(硫酸钾、氯化钾)不同用量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施用两种钾肥均能提高单株块根鲜重,对甘薯干物率无明显影响。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商品薯率,显著提高商品薯及鲜薯产量。试验条件下,硫酸钾和氯化钾均在施钾(K_2O)135 kg/hm~2时,商品薯和鲜薯产量达到最高,最高商品薯产量分别为31 690.8和30 363.4 kg/hm~2;最高鲜薯产量分别为33 439.7和32 740.4 kg/hm~2。在施钾量(K_2O)为90~135 kg/hm~2范围内,钾肥品种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冬油菜叶片的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优化当季和下季作物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油菜品种: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叶片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积累及转移规律,并比较了品种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油菜品种的绿叶干物质量在苗后期基本达最大值,花后期迅速降低;苗期的落叶干物质量较小,蕾薹期后直线增加;叶片总干物质先增后减,花期达最大值。中油杂12号的落叶及叶片总干物质均高于华双5号,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明显。绿叶氮含量出苗后逐渐降低,后因越冬肥的施用又略有升高,蕾薹期后便迅速下降;落叶氮含量持续降低,苗后期降至最低点,其后一直保持稳定。绿叶磷含量在苗期缓慢增加,蕾薹期达到最大值,而后迅速下降;苗期落叶的磷含量逐渐降低,蕾薹期降至最低值,角果期后又略有升高。出苗50d后绿叶钾含量快速下降,70d达到最低值,其后保持稳定;落叶钾含量在蕾薹期达到最低值,其后波动较大。两品种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无论绿叶还是落叶,华双5号的养分含量总体略低于中油杂12号。绿叶的养分与叶片总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一致,即氮、磷、钾积累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蕾薹期、苗后期和花期达到最高值。落叶的养分积累量在抽薹后迅速增加,收获期达最大值。华双5号叶片的干物质、N、P2O5、K2O转移率分别为25.5%、82.9%、75.4%、45.8%;中油杂12号则分别为8.4%、76.0%、60.2%、38.8%,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种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丰富庆阳市日光温室栽培小果型西瓜品种资源。引进了13个国内外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了试种,并对各引进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形态、果肉风味和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生长特征及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其中鼎优美颜中心糖含量最高,达143.3 g/kg;红小玉的边糖含量最高,为123.3 g/kg,且中心糖与边糖差最小。综合分析,鼎优美颜与红小玉果型精致小巧、果皮薄、果肉脆甜多汁、纤维含量少,可作为日光温室栽培种在庆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甘蔗品种残体量及其养分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主栽甘蔗品种通过桶栽法研究甘蔗叶、根茬、蔗头、尾梢等残体的量,探讨这些残体与甘蔗茎产量的比例关系以及这些残体所含有的NPK养分.结果表明,甘蔗品种之间其全部残体的量是因品种而异,甘蔗全部残体干重与蔗茎产量鲜重之比为0.167~0.294;甘蔗叶在全部残体中占71.36%,是甘蔗鲜重产量的11.9%~20.7%,叶干重所占单株全部残体的比例最大,根次之,达18.29%,第三为蔗头,占6.37%,而尾梢最低,仅为4.02%;甘蔗收获时干叶、青叶、尾梢、蔗根、蔗头的含N平均值分别为5.92、6.16、7.29、3.87、3.16 g/kg,而磷(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5、1.01、2.27、0.59、0.66 g/kg,钾(K)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24、9.11、21.97、5.71、4.92 g/kg;充分利用好这些残体,有助于提高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唐古特大黄不同留薹高度对其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7月下旬开花前进行去薹,留薹10 cm的耗水率最小,主根长、根径、单株根于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比对照增产14.07%(P<0.01),品质也最优.留薹15cm的水分利用效率9月份最高为1.43 kg/(mm·hm2);留薹高度在10~ 15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灵台县旱作栽培条件下,以榆黍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糯性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内黍8号折合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31 66.8 kg/hm2,较对照品种榆黍1号增产940 kg/hm2,增产42.2%,且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植株性状优良,可以作为灵台县糯性糜子的主栽品种推广。其次是晋黍7号,折合产量为2 930 kg/hm2,较对照增产31.4%;雁黍7号、雁黍11号产量较低,分别为2 520、2 33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3.0%、4.4%,可以作为搭配品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配方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效应,检验大配方的区域适宜性和合理性。以水稻品种晚稻187为材料,采用大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大配方小调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氮素的总吸收量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 (施肥量为N150 kg/hm2、 P2O5 120 kg/hm2、 K2O 105 kg/hm2)最高,为N 1.25 g/plant;对磷、 钾的吸收总量配方施肥均高于常规施肥,也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最高(P2O5 0.18 g/plant、 K2O 0.95 g/plant)。配方施肥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以大配方2(T3, 施肥量为N 232.5 kg/hm2、 P2O5 120 kg/hm2、 K2O 120 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1129 kg/hm2,但小调整配方(T4)的产投比优于大配方。总体而言,配方施肥的施肥配比与肥料运筹较之常规施肥更为科学合理,大配方适宜该地区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开展饲用苎麻施肥技术和收获方式研究,筛选出科学合理的饲用苎麻施肥技术与收获方式。结果表明:冬肥每667 m2施复合肥30 kg,每次刈割后每667 m2追施尿素4 kg施肥处理产量最高,每667 m2鲜重产量达到8 519.81 kg,粗蛋白含量达到21.07%;小型自走式收割机收获方式效率是背负式小型割草机收获方式5.34倍,是人工收割方式的13倍。  相似文献   

17.
在崆峒区采用宽幅匀播技术对9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宁麦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7 1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凉44号增产1 138.9 kg/hm2,增产率19.11%;宁麦5号、平凉45号、陇原034折合产量分别为6 994.4、6 350.0、6 338.9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凉44号增产17.33、6.52%、6.34%。综合分析产量及抗性等因素,宁麦9号、宁麦5号、陇原034、平凉45号可作为当地旱塬小麦宽幅精播栽培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对油菜蕾薹期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本试验以5个油菜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在蕾薹期设置干旱胁迫、干旱胁迫下添加氯化胆碱及干旱胁迫下添加海藻糖3个处理,通过考察15个耐旱指标,探究不同处理对油菜蕾薹期形态、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3种处理下的油菜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耐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油菜株高、茎粗、总鲜重、地上部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上升。添加氯化胆碱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34.96%);添加海藻糖处理后,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极显著升高(77.22%和183.93%),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降低(64.68%和27.68%)。耐旱性效应综合评价表明,干旱胁迫下,淮油18号耐旱性最强(D=0.706),南农油3号耐旱性中等(D=0.476),秦优33、秦油10号和美国油王999耐旱性最差(D=0.364~0.404)。添加氯化胆碱(D值平均提高40.00%)较海藻糖(D值平均提高13.95%)起到更好的抵御干旱逆境的作用。本研究筛选出的根长、茎粗、总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等指标,可作为油菜抗旱特性快速鉴定的指标(R2=0.992)。综上所述,外源氯化胆碱对干旱胁迫下蕾薹期油菜有更好的缓解作用,这为油菜的耐旱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党参合理施肥量,在陇西县进行了“3414”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当施N 208.8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籽粒产量最高,为174.7 kg/hm2;当施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根产量为3 104.8 kg/hm2。施肥量为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单根干重和鲜重最高,分别为3.55、12.75 g;施肥量为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干鲜比最高,达30.19%。不同氮、磷、钾配方对党参根长有显著差异,对根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党参的根长和根粗最大。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收获的不同经济产量选择合理的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 cm高度摘薹10~15 cm,基部留足10 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