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生活习性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前的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货等,针对海南热带地区两种虾的混养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高效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水质与病害发生之间的关联性。对上海市奉贤区某虾类养殖合作社的池塘水质、养殖虾病原携带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结合其发病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健康组、带病组、发病组同一时间段水质数据的差异性,并筛选出对各组差异贡献最大的水质因子。试验中,带病组和发病组的养殖虾均有检出虾虹彩病毒,分析表明:(1)发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发病组与带病组之间,水质有显著差异;而只要不发病,即便养殖虾携带病毒,该池塘水质与健康组之间并无显著区分。(2)水质因子与虾病发生的关联性程度为总氮水温总磷溶解氧。(3)分塘等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发生。(4)"带病健康"组为大棚养殖,水温保持在30℃左右,即使凡纳滨对虾带有虾虹彩病毒,依然可以健康生长,但将其转移至较低水温条件下的露天池塘继续养殖时,则疾病暴发,出现死亡。养殖过程中应重视水温管理,注意水质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罗氏沼虾养殖产量再次得到提高,养殖模式更生态化,本文就罗氏沼虾的养殖现状作出简要综述。目前,淡化养殖的虾苗主要来源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且经受"苗荒"的挫折;育苗条件受温度、水质、肌肉白浊病等威胁;生态成虾养殖受到高温季节温度难调控、养殖模式过于传统以及"铁壳"虾等问题困扰。经过不断发展,循环水系统的利用、益生菌和微生物的合理利用、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和疾病病理的研究等对于当今罗氏沼虾淡化生态养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罗氏沼虾的养殖向更生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斑节对虾俗称草虾、黑虎虾、花虾、竹节虾,是对虾属中体型最大的种。斑节对虾养殖技术难度较高,且易暴发白斑病,导致养殖成功率偏低,大部分养殖户放弃养殖,转养南美白对虾。然而,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却利用一种独特的鱼虾池塘混养模式和益生菌定期投喂方法,成功养殖斑节对虾。4个月的养殖周期,约15万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的重要产区,罗氏沼虾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形成独特的区域性产业特色.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罗氏沼虾养殖规律,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养殖模式.良好的水质是养虾成败的关键,在养殖周期中要加强池塘水质的调控,以提高虾池生态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平衡的能力,使水质全年保持“肥、活、嫩、爽”状态,维护好健康养殖水环境达到健康生态养殖的效果,确保罗氏沼虾的质量安全,使罗氏沼虾养殖进入良性发展,保障高产稳产.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实践,主要阐述了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异常水质调控技术、水质恶化调控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是全球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养殖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因受种苗质量、气候变化及水源水质等因素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益颇不稳定,养殖面积呈下降趋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围垦了8万余亩集中连片的对虾养殖池塘,并探索了新型池塘水体循环利用与虾鱼高效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本期特介绍这一新型技术,供养殖户参考。1人工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水域,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养殖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支持红螯螯虾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产量及质量优势。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先进生产理念,对推动红螯螯虾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化、产品优质化、养殖模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态养殖、病害防御等方面介绍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即在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池塘养殖结构,把单一养虾变为虾鱼混养,通过定向培养光合细菌进行池塘水质调控,改大排大灌为渐进式加水,稳定池塘良好生态环境。本文从温棚标粗、成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养殖产量的不断上升,养殖环境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引发各种虾疾病,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在当前对虾养殖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现,运用水质微生态调控技术的循环水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对虾养殖业当前的困境。鉴于此,本文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虾养殖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或砂虾,其种苗经淡化后能在淡水中养殖.试验表明,刀额新对虾淡水池塘养殖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和效益好等特点,是目前"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发展养殖较快.现将其淡水池塘养殖主要技术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江苏省如东县利用当地堤内海水池塘发展虾、蟹、贝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每667m2产值超过4000元,667m2纯利可达1500~3000元。江苏省如东县东凌地区海水水质较好,土壤含沙量适宜,进排水系统配套合理。利用这种立体生态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净化池塘水体,改善水质,而且多品种养殖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海水池塘的高效养殖模式,开展了海水围塘日本囊对虾—梭子蟹—文蛤复合优化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度高、富含砂底质围塘进行日本囊对虾—梭子蟹—文蛤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可获得较好的收益,但要注意放养密度不宜过高,放养规格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13.
池塘青虾健康高产养殖技术是一项科学高产养虾技术,可达到高产养虾之目的,为促进该技术推广,介绍了相关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创造良好的池塘条件、选购优质虾苗和合理放养、合理投喂饲料、加强水质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淡水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依据"种间免疫"和"品种生态互补、互利共生"关系,以一个或两个优势品种作为主养对象,生态混养多个优势品种,在不增加投饵条件下,同时运用"有益菌生态竞争占位"、"有益菌消化道定植"等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从而保持水质良好,降低发病率,提高池塘综合生产力,实现渔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损增效、提质生态增效。1构建优势多品种生态混养模式构建优势多品种生态混养模式,主要是依据"种间免疫"  相似文献   

15.
正要减少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获取较高养殖收益,必须健康生态养虾。通过科学养殖管理,定期使用有益活菌调控养殖水质、底质,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原则。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防病药物,如聚维酮碘、保肝药物以及大黄粉、穿心莲、板蓝根等中草药和健力素、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应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镇江市浩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该技术通过池塘改造、投放野生和驯养繁殖的优良鳖种、池塘水质物理增氧、定期水质调控等措施,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其养殖的中华鳖可与野生中华鳖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镇江市浩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该技术通过池塘改造、投放野生和驯养繁殖的优良鳖种、池塘水质物理增氧、定期水质调控等措施,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其养殖的中华鳖可与野生中华鳖相媲美。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中国大陆大面积发生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以来,科技人员和养虾业者就开始了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与试验.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渗水养虾、井水养虾、蓄水处理后养虾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加强苗种质量检测和苗种的选用,加强饵料质量管理、饵料的投喂,以及水质控制、药物的使用等,使中国对虾的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走出了对虾养殖的低谷.但对虾疾病仍然是养虾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生产不稳,风险大.为此,根据几年养虾的实践,结合各地的经验,对对虾疾病的防治提出以下见解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由于感染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患病对虾发病后很难治疗,应对的关键技术只能以防为主,了解养殖过程对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变化规律对于预防WSS的暴发尤为重要。利用高灵敏度的实时定量Taqman-PCR检查技术,检测滩涂半精养池塘斑节对虾在养殖过程中体内WSSV携带量及其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的斑节对虾体内携带WSSV并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其平均携带量在105copy/g范围内,对虾处于高风险的养殖状态;WSSV在养殖过程中的变动趋势没有明显规律;WSSV携带量的变化与养殖过程水体常见理化因子的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在斑节对虾滩涂池塘半精养模式中,养殖全程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和切断外来传染源、优化和稳定养殖水体、提高虾体自身抗病抗逆能力,避免WSS暴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1年3茬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技术,包括养殖时间安排、池塘设施、水质要求、清塘消毒和水体培肥、投放虾苗、池塘养殖、越冬管理和收获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