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州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200多万吨,马铃薯种植主要有地膜覆盖、双膜拱棚、三膜拱棚和冬暖大棚4种栽培模式。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滕州)马铃薯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植机械通常都包含喷药铺膜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完成马铃薯种植机在作业过程中的喷药铺膜工序。铺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出芽率,从而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很大。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机铺膜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相对位置不能上下自由调节,在作业时经常因起垄的高低不平造成薄膜的破损。在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马铃薯生产主要环节关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民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探索利用废弃棉花窄膜机改装马铃薯施肥铺膜打眼机,该机适合种植发芽的马铃薯种子。使铺设滴灌带、铺膜、施肥、挖穴打眼四项以前需人工的工作全部由机械代替。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获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甘肃省定西市农机、农艺部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创了膜侧沟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全膜覆盖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半膜垄作早熟马铃薯种植技术,并根据多年多项试验,探索出了"黑色地膜+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害防治"的马铃薯标准栽培模式,有效发挥了覆膜抑蒸、秋雨春用的作用,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西地区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提出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技术模式,并研制该技术模式的配套播种机具。阐述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技术模式内容,介绍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的结构、原理及主要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6.
王飞 《湖北农机化》2022,(3):123-125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马铃薯对淡水的需求整体较高,这使得马铃薯在部分地区种植效率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在对马铃薯淡水利用效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种植物对淡水的利用效率远远不如其它植物,尤其是在干旱且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区域,马铃薯种植甚至会带来负收益.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析,尝试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来调整马铃...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陕甘宁地区是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干旱少雨.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农学专家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出一种"早覆膜—膜上穴播"的马铃薯种植模式,解决了播种期土壤水分不足的"卡脖子旱"问题.为此,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分析该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膜上马铃薯开穴、播种、对穴覆土一体机,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增产增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全膜覆土机械种植技术的增产潜力,实现半干旱及干旱地区马铃薯抗旱种植技术的机械操作。采用同田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将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机具为2CM—2型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种机)与当地大垄机械覆膜人工穴播、黑色全膜马铃薯大垄侧穴播人工种植、秸秆覆盖种植、露地种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产量测定、劳动力成本核算等对该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比露地种植和人工覆膜种植单位面积(每公顷)分别增产10 558.5kg与5 592kg;同时比露地种植单位面积节约劳动力成本4 549.5元,比人工覆膜种植单位面积节约劳动力成本5 299.5元,比露地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纯收益17 220.15元,比人工覆膜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纯收益12 009.9元。本研究有助于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的推广,而且为其它机械化种植增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并结合曹碾满族乡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了在该乡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主的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适用区域适宜于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山区、河谷川台区等马铃薯种植区域。二、技术模式按照"黑色地膜+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马铃薯标准栽培模式,试验示范推广了"全方位机械深松—旋耕整地—起垄铺膜播种—旋耕上土—行间松土—机械喷药—杀秧—起膜收获—田间残膜捡拾"为主的半膜单垄双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收获机增添残膜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覆膜栽培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残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随着政府重视和技术不断进步,覆膜玉米残膜回收逐步突破,而覆膜马铃薯残膜回收仍在探索之中。本课题组联合企业改进研制了一款马铃薯收获机,在挖掘马铃薯的同时,能把残膜有效地分离出来便于后期拣拾,从而实现了覆膜马铃薯收获时残膜回收技术的新突破。一、同心县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世平 《当代农机》2020,(3):56-56
马铃薯机械种植是马铃薯种植、收获的重要环节。因此马铃薯播种机的推广和应用在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马铃薯播种机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作一简要介绍。马铃薯播种机是一种将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铺膜、压膜及垄顶膜面覆土一次完成的新式马铃薯播种机。1.马铃薯播种机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机具作业时,不准用手直接接触提升杯链条和传动链条,防止伤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四子王旗特定的环境下,对其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种植中所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技术在节水、省工、增产等多方面的优点,同时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两种灌水方式的对比,进一步说明四子王旗在种植马铃薯中适合使用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忻州地区西部高寒山区的主要农作物,年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产量120多万吨。每年因不能适期播种、挖掘、丢漏、冻害等损失高达15%以上。因此农民对马铃薯种植机械化要求非常迫切。我站从1994年实施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的推广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工作,现已生产出适宜我区马铃薯种植特性的播种和收获机型。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常年冬春马铃薯种植面积2万hm。以上,春季正值苗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关键阶段,因此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对马铃薯丰产丰收非常重要。1适时揭膜冬作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在50%以上,每年都会出现揭膜早遭受霜冻现象,同时也会出现揭膜晚植株顶膜造成顶端被太阳灼伤。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一、技术应用意义及应用现状(一)技术应用意义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几乎遍及各省、区、市,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是集开沟、施肥、种植、覆土和盖膜等作业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技术。采用人工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17.
<正>新疆南疆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1.4℃,无霜期187~230 d,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适合进行马铃薯的春秋两季栽培。新疆本地4~7月无新鲜马铃薯上市,疆内及出口市场对新鲜马铃薯需求量大,主要从内地调运。因此,市场上鲜食马铃薯价格较高。在南疆采用早熟马铃薯双膜覆盖技术,鲜薯可在5月上市,填补本地马铃薯的市场空白。目前,南疆林果种植面积已达11 3.3万hm~2,可充分利用林果套种栽培技术增产增收。但是南疆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需覆膜起垄种植,耗费大量人工,且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南疆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因此普及马铃薯机械化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晋城市在利用2BSF—2型马铃薯栽种机完成马铃薯机播示范133.3hm2的基础上,又利用该机在高平市原村和野川村进行试验示范西红柿种植20hm2,并获得成功在种植过程中,先由2BSF—2型马铃薯栽种机与8.8kW~13.2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进行铺膜和施肥,然后由人工移栽西红柿苗。这项种植技术的作业效率为0.133hm2/h,每种植1hm2可节约劳力用工60个。这项技术的创新,使全市的西红柿种植速度大大加快,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王毓华李军娥)晋城市探索出西红柿机械铺膜种植技术@王毓华 @李军娥…  相似文献   

19.
抛扬式膜际覆土马铃薯播种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马铃薯联合播种机播深合格率较低、膜际覆土质量差等问题,结合西北旱作区马铃薯机械化覆膜播种特点及甘肃省河西走廊马铃薯机械种植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仿形播种能力的集旋耕、施肥、起垄、播种、覆膜和膜际覆土的马铃薯播种联合作业机。为降低地轮行走过程中对播种深度的影响,利用连杆原理分析确定了开沟器安装于仿形架的位置;为借助EDEM软件优化链勺结构参数,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的仿真试验,当链勺最大直径为77 mm,深度为25.5 mm时,取种性能较优;为提高抛扬式膜际覆土装置的覆土质量,通过土壤相对运动计算确定了覆土量;为提高抛扬叶轮的碎土性能,通过计算得叶轮半径为230 mm,起土铲后端高度为70 mm,叶轮回转角速度为4 rad/s。马铃薯联合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0.69 m/s时,抛扬覆土式马铃薯联合播种机的合格指数为88.6%,漏种指数为5.3%,重播指数为6.1%,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0.4%,种薯间距合格指数为89.4%,试验指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要求。膜际覆土倾角为65.3°,满足甘肃省河西走廊马铃薯种植覆膜要求。  相似文献   

20.
眉山市彭山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中游、眉山市北部。区内东西部为浅丘,中部为平坝,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农业耕作水平较高。多年来,彭山区充分利用"三熟不足,两季有余"的光热资源,积极推广"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和"水稻-秋马铃薯-冬马铃薯"栽培模式,在大春作物收后至小春播种前一段时间,增种一季秋马铃薯,面积发展由20世纪80年代的零星种植到20世纪90年代的成片种植,由成片种植发展到目前的规模种植,2007年获四川省马铃薯生产示范县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