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薯9号在开州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开州区特有的山地、丘陵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但是存在种植品种单一、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青薯9号通过重庆市马铃薯综合试验站引进,在开州区进行品比试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种植综合表现最好。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达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对进一步大力推广该品种,调整品种结构换好种,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总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庆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2015年油菜种植面积为24.21万hm2,连续实现9连增,总产量46.4万t。充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不仅关系到重庆农业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稳定。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重庆油菜产业在增产、提质和增效等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促进重庆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加大油菜优势生产区建设力度;加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油菜综合价值开发;大力发展加工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重庆市黔江区重要的油料作物。文章介绍黔江区油菜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油菜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重庆市南川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油菜籽种植的成本和效益,提出“增加规模化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调控”、“带动油菜相关产业发展”、“加大政府补贴扶持力度”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庆油3号为供试品种,在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及酉阳县的高海拔山区选择5个试验点开展高山春油菜初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高山区各试验点均满足春油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供试油菜品种可顺利通过春化,正常开花结实,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因此,重庆市高山区种植春油菜是可行的。同时为继续深入开展高山区春油菜种植技术研究和发展高山区春油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茶叶生产、加工现状,以及新科技推广应用现状,分析大进镇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进镇茶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重庆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重庆市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重庆市油菜产业逆势上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油菜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2018年底,重庆市农科院组织专家赴重庆油菜生产大县实地调研,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开展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提出推进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发挥油菜多功能优势,全面提升效益;走山地特色油菜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开州区秸秆资源主要来源于水稻、玉米、小麦、杂粮、油菜、薯类、豆类、花生,2014年总量达52.23万t。针对重庆市开州区秸秆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几种利用模式进行探究。具有成熟技术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4种:(1)秸秆过腹还田(青贮氨化);(2)农田休闲期秸秆覆盖;(3)作物生育期秸秆覆盖;(4)秸秆直接还田。单位重量秸秆增加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为(1)(2)(4)(3)。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市开州区对7个华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引种示范,比较分析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形态特征、田间性状、产量及晚疫病抗性等,以筛选适宜在开州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华薯4号、华薯13号、华薯2号和华渝5号的田间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适中,晚疫病抗性均达到中等以上,667 m~2产量分别达到2 856.3、2 748.5、2 383.4、2 192.4 kg,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开州区中草药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具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和机遇。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产业,重庆市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资金倾斜,采取多种举措,注重精准对接,为助推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内生动力不足、能力素质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现存问题,必须采取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降低贫困户的种植风险、加大对药企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如期脱贫、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蔬菜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居民健康饮食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科技拉动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不断加强与"互联网+"之间的合作。农业是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的支柱产业,其与互联网的融合对于农业加工、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分析涟源市油菜种植发展现状、"互联网+"背景下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的新趋势以及现代油菜种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探究油菜种植技术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重庆市开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农业基础脆弱、土地流转难、融资难、劳动力资源缺少、风险防范缺失等问题,提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花椒是重庆市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助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调查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优势品种挖掘不够、单产水平参差不齐、产品价格起伏不定、产业技术支撑不力、质量管控把关不严、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提出促进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的建议:标准化种植,提高产量;靶标性管理,提升品质;精细化探索,提高效益;科技化投入,强化培训;品牌化发展,提升动力;保险化稳价,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丽江大部分乡镇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大,气候冷凉,适宜夏播油菜种植.但是,这些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人少地多,种植结构单一,栽培技术滞后.种植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油菜为主,常年种植夏播油菜面积5 761.46hm2,平均单产120kg/667m2.丽江市农科所针对这一实际.加强与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体系及外界的合作交流.得到了油菜产业体系在技术上和品种上的大力支持.同时,结合近年来丽江夏播油菜生产试验示范得出的结论.整理出一套适宜丽江市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应用指导丽江市夏播油菜生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促进了丽江夏播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种植中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油料作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含油量为33%~50%。基于此,重点分析了重庆市荣昌区油菜种植的高产技术,从育苗期、幼苗期、花蕾期以及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油菜各种植阶段的高产栽培方法,旨在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确保油菜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种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普遍升高的新形势下,人民更倾向于将植物油作为食用油,然而国内在植物油的生产方面一直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供不应求。我国的油料产业有待进一步的开拓和提升,尤其是油菜方面。在众多农作物中,能榨取油脂生产成为食用油的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类油料作物,而油菜的种植和加工正是重庆市黔江区的主要产业。此产业将会带动黔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潜力很大。在分析黔江区气候,资源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当地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最后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上旬,重庆市的油菜栽培种植面积达到了24.87万hm~2,高油双低优质的新品种推广面积也较之去年进一步得到了增加,机播机耕机收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也得到了大量增长,相应的油菜种植大户也得到了大量增加,总体来说重庆的油菜栽培种植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从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土地整理及油菜秧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几个方面简介了重庆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11日,重庆市辣椒专家大院授牌暨重庆市农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石柱县龙沙镇举行。重庆市科委副主任张文为专家大院授牌并宣布市农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我院副院级领导、重庆市蔬菜育种首席专家、石柱辣椒研究中心主任吕中华研究员代表我院接牌。石柱县辣椒产业迅速发展,2008年种植面积已达1.67万hm^2,是我市最大的加工型辣椒生产基地。但由于该县辣椒产业存在新品种应用较少,新技术推广不够,种植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重庆市黔江区现代农业投资公司石会、阿蓬江2大蔬菜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均取得长足进步,蔬菜产业在种植面积、生产技术、质量监控、市场拓展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但该公司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1)规模化生产难以与大市场相对接;(2)基础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仍需加强;(3)技术力量薄弱;(4)产业化水平低,生产过程没有实行标准化;(5)蔬菜种植缺乏合理轮作,影响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述重庆市开州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农机化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开州区农机化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去库存,实现农机均衡发展;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优服务,强化农机引领作用;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降成本,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促融合,满足多样化需求;以设施改善为重点,补短板,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