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推广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17年选择7个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在万州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主要性状、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渝薯15号、渝薯27号、万薯6号和商薯19号的产量和淀粉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高淀粉甘薯品种在万州区进行推广种植,助推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7年,重庆市铜梁区对15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开展了引进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万薯10号、广薯87、广薯72和桂薯10号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商品性、食用口感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铜梁区及周边地区继续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重庆市彭水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2015年在县内选择4个不同生产环境试验点,以徐薯22作对照品种,鉴定了4个甘薯新品种(系)的主要性状表现。结果:渝薯17达到淀粉用品种和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建议在全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应用;商薯19鲜薯、薯干、淀粉、商品薯产量表现优良,但薯块烘干率比对照品种低3.85百分点,未达到淀粉用品种筛选标准,仅基本达到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因薯块肉色非黄色或红色),建议在全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应用。R43-5为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育成的甘薯新品系,达到饲料用品种筛选标准(生物鲜产增产7.12%),建议继续鉴定其表现;R43-38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系,未达到品种筛选标准,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甘薯淀粉组分、物化及粉条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品种甘薯淀粉特性与其粉条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选用济薯25、济薯26以及商薯19共3个品种于丘陵山地进行试验,收获后进行块根干物质含量、产量测定以及淀粉分离,分析淀粉组分、老化和糊化特性,并对粉条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济薯25的薯千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且3个品种的淀粉结晶结构、形态相似.3...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高产淀粉型甘薯品种渝薯27在重庆市彭水县的推广种植和淀粉加工利用,开展了渝薯27栽插日期(D1:5月11日;D2:5月21日;D3:5月31日;D4:6月10日)和种植密度(M1:45000株·hm-2;M2:52500株·hm-2;M3:60000株·hm-2)对鲜薯产量、薯块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2015年,在重庆市开州区对4个甘薯新品种的生长进程、主要性状、产量、商品性做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万薯7号’‘渝薯17’‘万薯5号’‘万薯6号’平均667 m2折合产量均比对照‘徐薯18’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万薯7号’淡红皮、橘红肉,消费者喜爱,食口性表现最好,是食用型品种;其余3个品种淀粉率大于21%,属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L9712-2×L0202-2)建立F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26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23粒,共生产15 490粒。经鉴定试验筛选F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20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44.4%,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2.6%。品系F80在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6份参试品种(系)中表现优异,薯块性状表现良好,薯形椭圆,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产25.4%;薯块淀粉含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加48.0%;薯块炸片评分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14.3%。  相似文献   

8.
2017年,在重庆市彭水县选定郁山镇、绍庆街道、石柳乡3个试验点开展大区试验,以渝薯17为对照,对八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从产量、商品率、早收性和蒸煮熟食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商薯19可作为白肉食用型品种发展,万薯7号和万薯10号可作为黄肉食用型新品种发展;烟薯25可作为黄肉食用型新品种发展,但需要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龙薯9号熟食口感较差,但薯肉黄色、薯形美观,产量高,大薯多,可用作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陇薯8号×早大白)建立LZ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44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96粒,共生产28 178粒。经鉴定试验筛选出LZ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19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7.9%,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5.5%。品系LZ111在16份入选品系中表现优异,薯形椭圆,薯皮白色、薯肉白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65.65%;薯块淀粉含量居参试品种(系)的第8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11.6%;薯块炸片评分居参试品种(系)的第6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低16.7%。  相似文献   

10.
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营养品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陇薯系列马铃薯块茎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主选育的14个品种(系)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和钾、钙、铁、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系)主要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主要品质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品质性状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01.30%),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11.64%);矿质元素中硒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78%),钾含量变异系数最小(7.62%)。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钾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含量与干物质含量、钙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矿质元素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隶属函数法,将参试的14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从优到劣进行排序,依次为陇薯8号陇薯14号LY08104-12LZ111陇薯9号陇薯7号陇薯12号陇薯10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11号LK99陇薯13号陇薯5号。本研究不仅为合理应用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选育不同用途马铃薯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薯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育具有优质淀粉或花青素性状的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5个白肉(薯肉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甘薯品种(系)和5个紫肉(薯肉颜色为紫色)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于2012年和2013年对重庆市6个地点2年间甘薯淀粉和花青素等性状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下甘薯产量性状(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和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花青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的所有甘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年份效应,白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年份效应,紫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年份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重庆中海拔地区(万州区或酉阳县)甘薯产量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合川区、北碚区)甘薯薯块熟食性较好,并且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黔江区或巫溪县)。甘薯农艺性状(茎粗、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和产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30,0.28),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平均变异系数较小(CV=0.11),但花青素含量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28)。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0);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3)。白肉甘薯茎粗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9),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3),与淀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紫肉甘薯商品薯率与基部分枝数、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5,0.368,0.357),基部分枝数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7)。白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在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因子上存在不同,在品种选育时应针对不同甘薯类型和育种目标采取不同选育方案。本研究可为筛选有利于甘薯品质性状形成的环境因子、促进育种手段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快甘薯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等主要块根品质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变异,选用"徐薯25"与"徐22-5"杂交所获得的不同甘薯基因型,在4个生态点进行栽插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块根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态点、年份、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年份×基因型互作对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胡萝卜素表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而其他品质性状均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年际效应明显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而其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年份主效应。在4个生态点中,徐州点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淀粉含量最低;烟台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南昌点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万州点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上述品质性状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环境下,蛋白质含量为烟台点>徐州点>万州点>南昌点,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不同年份处理间,2008年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09年,而2008年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于2009年。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不大,而其他3个性状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较大。各甘薯基因型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变异为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性状,本研究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参试材料,2011-2018年连续8年定点田间试验,测定了块茎产量、营养品质(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和矿物质元素(钾、钙、铁、锌)含量。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和营养品质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而营养品质中的维生素C、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24 549~50 140 kg·hm-2,淀粉产量4 271~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1.07%~30.18%,淀粉含量14.63%~21.83%,维生素C含量12.20~18.95 mg·100g-1,粗蛋白含量2.17%~2.71%,还原糖含量0.18%~0.43%,钾含量4 316~5 368 mg·kg-1,钙含量85.10~138.40 mg·kg-1,铁含量10.17~24.50 mg·kg-1,锌含量2.45~3.80 mg·kg-1。大西洋的衍生品种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2号、陇薯14号、L0527-2、L08104-12、LZ111和L1149-2淀粉含量均超过18%,其中,L1149-2总体表现优异,其平均块茎产量50 140 kg·hm-2、淀粉产量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6.75%、淀粉含量19.30%、维生素C含量14.62 mg·100g-1、粗蛋白含量2.52%、还原糖含量0.28%、钾含量5 297 mg·kg-1、钙含量138.40 mg·kg-1、铁含量20.40 mg·kg-1、锌含量3.20 mg·kg-1;而陇薯5号淀粉产量及营养品质较差。本研究为合理利用陇薯系列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改良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正常型和徒长型甘薯植株光合产物转运能力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长蔓型品种济薯18和短蔓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施氮120 kg·hm~(-2)和240 kg·hm~(-2)3个处理,获得2个品种正常型和徒长型植株,从主茎功能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茎上部-基部间糖类、氨态氮和K+等渗透物质浓度梯度等方面对正常型和徒长型植株光合产物转运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型植株相比,2个品种徒长型植株生长中后期主茎功能叶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提高,可输出态(蔗糖)比例(蔗糖/淀粉含量比值)显著降低;主茎可溶性糖含量、基部蔗糖含量和主茎茎上部-基部蔗糖浓度升幅显著提高;生长中后期主茎基部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上部K+含量显著降低,氨基酸和K+浓度降幅显著降低。与徐薯32相比,济薯18随着徒长程度的加重,上述趋势更加明显。在同样氮素条件下,与济薯18相比,徐薯32主茎功能叶蔗糖含量显著提高,主茎上部-基部蔗糖升幅显著减小,基部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氨基酸和K+浓度降幅显著增大,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能力和源库间转运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明确甘薯徒长机理及甘薯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薯薯块富含的蛋白质、矿物质是其重要营养成分。于2017年在重庆市彭水县选择三个地点(郁山镇、绍庆街道、石柳乡)开展了九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薯块矿物质成分、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工作。结果:被测矿物质元素中,K含量最高,九个品种三个地点平均值为2.08 g·kg~(-1),其次为Ca、P、Mg,分别为0.62,0.43,0.28 g·kg~(-1)。Fe、Mn、Zn、B、Cu含量分别为45.78,6.59,3.23,0.81,0.20mg·kg~(-1)。Se含量为7.24μg·kg~(-1)。九个品种三个地点的粗蛋白平均值为20.19 g·kg~(-1)。矿物质元素(P、K、Ca、Mg、Mn、Zn)、粗蛋白质含量与干物质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就矿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而言,渝薯17、秦薯5号综合表现最好,值得开发利用。矿物质元素Ca、Fe、Mn、Cu、Zn和粗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富钙、富铁等区域特色品种的开发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技术影响力,帮助缅甸提高木薯产量,提升木薯产业水平,将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5个木薯优良品种:桂热4号、桂热5号、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8号引种到缅甸,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引入的5个中国优良木薯品种适应性强,在缅甸生长良好,保持了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整体表现优于当地对照品种黄心木薯,鲜薯淀粉含量为21.58%~27.47%,鲜薯产量为27.65~38.73 t/hm2,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6.02~10.31 t/hm2,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69.94%和-0.7%~70.1%,品种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对扩大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缓解我国木薯原料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豫薯王’是西南大学农学院引进培育的甘薯优良新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等优点。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自2008年开始引进该品种以来,经过大面积示范,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其大面积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米拉为对照,引进8个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及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渝昌薯1号、渝薯7号和渝昌薯2号可作为优质中晚熟品种推广;费乌瑞它可作为优质早熟品种推广;红美可作为优质彩色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利用MS培养液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对马铃薯试管薯的产量、 质量、 薯内钙含量及生理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液中不添加钙时,试管薯的结薯数量、 薯重及大薯率大幅度降低,没有>100 mg 的试管薯,薯表面出现明显的黄褐色粗糙斑块,个别薯块现水浸状腐烂,腐烂率2.21%。薯内干物质、 淀粉、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也较正常钙用量下分别降低了36.8%、 41.39%、 10.7%.和.39.43%,丙二醛含量上升。4℃下贮藏6个月,薯皮失水皱缩严重,平均病害率达53.77%;室温下放置3周,发芽率25.53%,芽生长缓慢;MS 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茎段结薯数和薯重随钙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薯率和薯皮表面光泽度呈上升趋势,与正常钙水平相比,薯重增加了2.7%~47.86%、 结薯数增加了-11.49%~22.64%、 大薯率14.43%~26.08%。薯内干物质、 淀粉、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均随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较正常钙用量下增加了4.43%~8.62%(干物质)、 6.79%~16.49%(淀粉)、 3.89%~6.31%(可溶性糖)和 4.63%~8.29%(蛋白质)。薯内钙含量大幅度上升,平均值为177~267 g/g(最高值为9 mmol/L处理),薯皮光滑无水浸状腐烂。4℃下贮藏6个月,薯皮正常,生理病害率随薯内钙含量升高呈下降趋势,病害率为1%~8.9%,决定系数R2=0.3812,且试管薯芽的萌发和生长能力正常。确定MS培养液中添加 9 mmol/L CaCl2是新大坪品种试管薯数量和质量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案,对"大西洋"马铃薯的水、氮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水方式下氮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其产量、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表现最好,分别为:46216 4kg/hm2、87 56%和17 71%;在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溉方式下,马铃薯在低氮水平就能达到高产优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