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云南普者黑景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在此基础上,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普者黑景区农业景观的旅游开发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该研究区农业景观的旅游开发战略,以期为打造观光度假型的普者黑景区农业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对京津冀高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高A级旅游景区属凝聚型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直辖市密集、河北省分散"的特征.各区域高A级旅游景区占比与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值、旅游收入5项经济...  相似文献   

3.
基于精准脱贫的视角,以河南省荥阳市环翠峪景区为例,实证研究非优旅游景区的产品与营销,结果显示,环翠峪景区产品无新奇、经营方式落后、经营现状惨淡、社区居民没有摆脱贫困等问题。研究认为,非优旅游景区应通过提升景区管理与服务、重点开展促销活动、举办主题活动、创建新型旅游吸引物等相关措施,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源市场,提升社区居民,尤其是贫困者的参与度,提升贫困者的可行能力,实现自主脱贫和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4.
正新山村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南部,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脱贫村、革命老区。全村396户1506人,目前脱贫享受政策户21户65人,脱贫不享受政策户104户293人,全口径贫困人口125户358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竹林镇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开展全面普查工作,有效解决了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学生网课学习""疫情收入下滑"等问题,切实保障脱贫群众的脱贫稳定性,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水平。新山村严格贯彻落实巩义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英山县居民对旅游扶贫产业脱贫成果满意度的感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县内具有示范性的景区所在村的村民展开问卷调查,并分析英山县居民对前期开展旅游扶贫带来的脱贫成果效益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带来的效益主要来自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性别、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学特...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鹤庆县西邑镇境内大山深处的奇峰村,每逢三月,迎风招展的万树梨花把奇峰村装点得犹如人间仙境。但由于长期交通不便,群众收入微薄,是鹤庆县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234户102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0户500人,占总人口的48.9%。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西邑镇围绕把奇峰村建设成"民族团结示范村、脱贫攻坚样板村、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目标。以发展奇峰村乡村旅游和生态蔬菜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随着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旅游热的急剧升温,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众多地区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在26家省重点风景区中,淮南八里河和八公山榜上有名,但收入与其他城市相比却没有达到"丰富"的状态。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没有合理的景观环境设计,自然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带来"丰富"旅游收入。本论文通过论述八公山景区优质的旅游资源,提出针对该景区的景观环境设计的建议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提升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品味,达到促进淮南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具有强劲产业联动性的旅游业被很多贫困国家作为脱贫的一种工具,逐渐成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方式。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南太行地区地处山区腹地,旅游开发条件优越和脱贫任务艰巨并存。为实现南太行地区旅游扶贫的精准化不仅要精准动态识别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还需政府出资出力打通交通及信息的通道,通过"景村共建"实现景区与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阿坝州开展的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域景区建设进程,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实惠,实现富民经济。着重探讨了建设精品旅游村寨的发展路径,以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达到群众就业、脱贫增收和公司盈利、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200万元的收入不算最多的,村里有几户每年收入都有400多万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仙人洞村村长范成元告诉记者,自1992年普者黑风景区开发建设以来,经过23年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营管理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升,仙人洞村成为外人眼中羡慕的"丘北脱贫致富第一村"。如何从"口袋村"变成"富裕村"?仙人洞村扎扎实实写好一篇旅游发展的大文章,将发展旅游与当  相似文献   

11.
<正>为打赢全场脱贫攻坚战,辽宁农垦热水畜牧农场加大力度,增加投入,采取"党建+扶贫+旅游"模式,着力打造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在强化党建工作的同时,开发农场旅游文化资源,提出两个"二三五"产业园扶贫政策,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二三五"产业园扶贫政策是农场把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及特色乡村游收入所得按2︰3︰5的比例进行分配,第一个"二三五"是指产业园区及特色乡村游的收入的20%用于增加各分场集体收入和经费支出,30%用于回收  相似文献   

12.
<正>从云南省旅发委获悉,力争到2020年,云南的乡村旅游收入达1000亿元,旅游脱贫致富人数达百万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要求,云南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将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这条主线,按照"产业化发展、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扶持原则,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总体要求。力争到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  相似文献   

13.
正龙家大院村位于新田县枧头镇西北部,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7公顷,山林面积322公顷。该村拥有全省现存最有特色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先后荣获"国家3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龙家大院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6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5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旅游景区的门票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景区呈现出非公共性,而政府官员、开发商和大多的人民群众也普遍认为旅游景区进行门票收费的盈利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分析旅游景区收费的起因,同时借鉴国外旅游景区的开发经验,结合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现实,提出旅游景区本性回归的几点建议,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吉林省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包装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百姓脱贫",打开了美丽乡村的致富之门。未来,将积极探索"基地+企业+合作社"的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吉林省将建立起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建成休闲农业与乡  相似文献   

16.
与当前旅游业的大趋势一样,生态旅游业面临着如何突破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困局。同时,由于生态旅游景区的特殊性限制了本地发展工业的可能,丰富旅游收入来源,增强景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并提高收入,是当前生态旅游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生态景区往往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将农特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产业链完善相配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聚焦商洛5A级景区金丝峡,分析生态旅游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的现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特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能性,为下一步生态旅游景区中农业产品营销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元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和户办产业小庭园建设,通过"三园联动"建立起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进入产业、就业、提能和增收,广元市14.23万人依靠农业产业成功脱贫,贫困户年人均产业收入达到3343元。"三园联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梨远近闻名,每年到黄瓜山赏花、购梨、旅游的游客达数十万人次。为此,永川区政府还设立了永川区黄瓜山旅游景区管委会,专门负责黄瓜山梨为主导品牌的旅游景区开发和管理。景区又名"永川百里优质水果长廊",景区以梨为特色,主要品种有黄冠、霞玉、金水、翠冠、黄花等,平均667平方米产1500kg左右,667平方米收入最高可达3~5万元。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梨远近闻名,每年到黄瓜山赏花、购梨、旅游的游客达数十万人次。为此,永川区政府还设立了永川区黄瓜山旅游景区管委会,专门负责黄瓜山梨为主导品牌的旅游景区开发和管理。景区又名"永川百里优质水果长廊",景区以梨为特色,主要品种有黄冠、霞玉、金水、翠冠、黄花等,平均667平方米产1500kg左右,667平方米收入最高可达3~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旅游公平理论,从贫困青壮年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以新疆北疆地区3个重要旅游地所在乡镇为例,提出了旅游发展权概念,并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表征理论、一般剥夺理论,建立了实际旅游发展权、期望旅游发展权、比较旅游发展权3个维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青壮年旅游公平发展权进行建构分析。研究表明,40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从事商业经营活动、靠近脱贫线的一般困难家庭、家庭人口中等、有子女家庭、与游客接触程度深入等属性的贫困青壮年,表现出了更为主动积极的旅游发展意向;没有明显发现“旅游资源诅咒”的证据,且贫困青壮年距离核心景区越近则对旅游发展权越不满意,反之越满意。商人相比于农民对旅游发展权期望更大。农牧业收入、政府补贴收入等远大于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吸引就业的效应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