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推进临洮县玉米生产向粮改饲方向调整。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单703、5291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0.04、17.70 t/hm2,鲜草产量分别为60.16、59.64 t/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6.08、17.74 t/hm2;青贮营养品质也较优,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9.4、85.9 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8.3、430.5 g/k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247.0 g/kg,淀粉含量分别为353.0、359.1 g/kg,均达到国际一级品种要求。以上2个品种可作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临洮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钾素营养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7.96%~17.60%;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施钾植株的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比不施钾植株提高17.73~40.28.kg/hm2和9.32~28.69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产量增幅分别为9.40%~21.5%和8.90%~38.12%。试验结果还看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提高,为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因此,饲用玉米施用钾肥是提高其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磷素营养对青饲玉米产量品质形成与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北农牧交错区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品质形成与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10.5 %~25.1 %;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使植株比不施磷分别多吸收氮素26.03~51.10 kg/hm2和磷素8.63~28.95 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的产量也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9.26 %~37.82 %和14.95 %~33.33 %。试验结果还表明,施磷比不施磷显著提高了青饲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10.44%~16.77%, 相当于多供水27.51~47.36 mm。因此,施用磷肥是提高饲用玉米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肥水利用效果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基础上,指出饲用早籼稻具有是生产优势,而且饲用早籼稻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完全可以取代玉米,应加强饲用早籼稻的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粮轮作模式生物质、粗蛋白生产潜力和氨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中生物质、粗蛋白生产潜力和氨排放,以探讨粮改饲进程中较优的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W-SuM)轮作为基准,探讨了华北地区黑麦草—夏玉米(R-SuM)、黑麦草—春玉米(R-SpM)、黑麦草—双季玉米(R-DM)和双季玉米(DM)4种轮作体系的干物质、粗蛋白的生产潜力和氨气排放。结果表明:黑麦草—双玉米轮作模式较好,干物质年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1 012,2 529kg/hm~2,比常规冬小麦—夏玉米体系分别增加了14.3%,8.2%;不同轮作模式下氨排放量为13.43~23.77kg/hm~2,占肥料氮素投入的4.2%~5.6%,排放顺序为R-DMW-SuMR-SpMR-SuMDM;不同轮作模式氨排放的时间分布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双玉米轮作体系(DM)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夏季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4种轮作模式。黑麦草—双玉米轮作体系在粗蛋白和干物质产量上可能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作物,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满足我国对于玉米的需求、增加玉米的经济效益,需要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加强对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以此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 世界约70%~75%玉米籽粒用作饲料[1].长期以来, 我国把玉米作为粮食作物而重视其籽粒产量, 忽视数量极大的玉米秸秆的饲用品质改良与整株利用研究[2].  相似文献   

8.
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的规模正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建设。但我国玉米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基于此,从影响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着手,探讨促进玉米产量提升的农业技术措施,旨在为种植户玉米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推动田间管理模式趋于精细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吴兰芳 《南方农业》2022,(6):185-187,21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经、农等工业原料性农作物,在工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和玉米总产量均居全世界第2位.广西百色市玉米常年种植总面积在1200 km2,亩产量(1亩=667 m2)为300 kg,玉米种植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分析百色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玉米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饲草作为家畜饲料而被广泛栽培。广义的饲草包括青饲料和作物。饲草生产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品种的制约与限制。饲草育种作为改善这一方向的核心手段与方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饲草生产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大力进行粮改饲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在这一背景下,饲草品种的改良与良种选育在畜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饲草育种工作,综述了我国饲草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饲草生产及畜牧业发达国家在饲草育种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饲草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及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在种质资源收集及育种方法创新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业》2011,(1):37
开拓创新的玉米研究团队》》》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立足重庆市和三峡库区,面向西南山区,以利用优势地方资源为前提,以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为目标,通过开展玉米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与开发、高产栽培研究等工作,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耕作和施肥方式对西北半干旱区饲用玉米(Zea may L.)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以饲用玉米陇饲1号为材料,设置传统旋耕、立式深旋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单施化肥、有机肥替代化肥2种施肥方式组合,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的耕作和施肥方式对饲用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量、单株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旋耕相比,立式深旋耕能够降低饲用玉米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提高花前耗水量,降低花后耗水量,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而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降低立式深旋耕方式下土壤总耗水量;立式深旋耕使成熟期单株干重增加1.3%~10.6%,单株鲜重增加4.9%~21.9%,而且不同程度增加了饲用玉米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双穗率,降低了秃顶长,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有利于高产试验形成。3年试验中立式深旋耕化肥处理较其他处理的籽粒产量增加1.8%~38.6%,丰水年生物量增加1.2%~15.1%,立式深旋耕有机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干旱年生物量4.9%~21.9%、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6.3%~34.8%、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7.1%~21.5%。综上,立式深旋耕能够改善作物生长土壤环境,有利于饲用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以及干物质量的积累,其组合化肥处理可以增加饲用玉米籽粒产量和丰水年生物量,组合有机肥替代处理可增加干旱年饲用玉米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为西北半干旱区饲用玉米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禹城综合试验区农牧业生产和饲料结构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农区发展优质饲草是解决家畜饲养中存在饲料结构不合理,粗蛋白质饲料缺乏的主要途径。进行饲草种类和种植形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饲用玉米和黑麦等是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饲草。采取小麦间种苜蓿,小麦复种饲用玉米和棉田前茬种植黑麦等,可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促进我畜牧业发展,实行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干燥对玉米饲用和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是推动畜牧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能量饲料,而且是生产淀粉和酒精的重要原料.干燥是玉米安全贮藏的保证,但是不当的干燥却会对玉米的饲用品质和加工品质造成影响.该文报道了干燥对玉米中氨基酸的消化及玉米加工中淀粉得率、淀粉纯度、淀粉性能、胚芽油得率等评价玉米饲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关键指标所造成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检测仪器;结合玉米的种植及深加工发展趋势,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都广泛种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实现玉米高产,需要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出来的技术进行推广,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介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总结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及推广路径,以促进我国玉米种植高产和玉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农业发展上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政策帮助。玉米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与产量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受销量增长、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玉米育种工作面临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基于此,探讨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高产栽培中偏施氮肥,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研究氮肥运筹对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山 10 为试验材料,于 2012~2013 年进行了两季玉米田间试验。试验设 4 个处理:不施氮肥 (CK);推荐施氮量 260 kg/hm2 (R);氮肥 + 有机肥,总氮量 260 kg/hm2,其中有机肥 15000 kg/hm2,含氮量 15 kg/hm2,氮肥含氮量 245 kg/hm2 (C);农民传统施氮量 270 kg/hm2 (F)。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粮饲兼用玉米产量结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 【结果】 四个施肥处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 (C) 金山 10 产量、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最高,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比 CK 处理增加了 55.5% 和 50.8%,比推荐施氮处理 (R) 提高了 4.6% 和 6.6%,比农民传统施氮处理 (F) 增加了 3.7% 和 6.9%。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收获后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推荐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 12.7% 和 6.7%,比农民传统施氮处理增加了 10.2% 和 5.2%。与推荐施氮和农民传统施氮方式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提高了粮饲兼用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生产,提高了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和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同时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的终极生长量和最大累积速率,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该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的终极生长量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高 0.04~0.71 kg/m2 和 1.13~11.34 g/m2,干物质和氮素最大累积速率分别高 0.0162~0.0826 kg/(m2·d) 和 0.0448~0.8858 g/(m2·d)。 【结论】 科尔沁地区粮饲兼用玉米高产栽培中,在不增加目前氮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部分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吐丝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在提高粮饲兼用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秸秆的饲用品质,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而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持。基于此,明确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玉米种植技术措施,阐述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途径,旨在提升玉米种植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玉米育种的过程中,主要是提高玉米的综合育种效率,以及明晰育种目的。在我国玉米不单是经济作物,同样是粮食作物,推动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育玉米新品种只有提高其综合抗病虫害能力,才能促进其综合产量提高,促进国家农业稳定发展。故通过探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贯彻落实玉米生产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推动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和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玉米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通过探讨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和作用,详细剖析玉米种植技术在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以期进一步推动玉米种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