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面积2万hm2,发病程度3~5级,不防治一般损失30%~50%,防治后挽回损失4万t。巫溪县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应用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将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每667m2减少损失300kg,年增加原粮2160万kg,为保证巫溪县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保驾护航。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巫溪的监测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于2016年在贵州省安顺市开展了采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初步结果:该预警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防治。在马铃薯出苗时,设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期,监测的起、止时间分别是马铃薯出苗期、收获期。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可在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此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其后在系统显示每代第1次侵染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防治4次,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来说,能够获得一个显著的防治效果,且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重庆市在巫溪县进一步推进实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针对当前马铃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集聚力量,集中资源,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并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成熟技术,取得显著的成效。(1)增产能力突出,增效明显。虽然今年巫溪县4—6月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寡照灾害,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为害,但巫溪县结合马铃薯高产创建,"薯/玉"套作大面积推广成熟技术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4.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5—7月气象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7年在凉山州冕宁的城厢(海拔1823m)、拖乌(海拔2144m)、昭觉的庆恒(海拔1659m)、上游(海拔2571m) 4个点各5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凉山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成因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7月初;5月中旬-6月上旬,若出现连续降雨日在5d以上、并且相对湿度连续6d以上超过75%的情况,一般在5~10d后有可能发生晚疫病.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5d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莫世春 《南方农业》2013,(Z1):112-113
在病原菌和感病品种均已满足的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流行与否往往和马铃薯作物花期以前天气条件有关。通过田间气象站采集到的2009—2011年4—5月天气数据,结合田间调查结果,对重庆市巫溪县尖山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规模取决于4—5月降雨日数多少以及极端温度的出现等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例分析,介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形成和操作规程,以及预警分析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舒进康 《南方农业》2013,(Z1):107-108
为了筛选出适宜推广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品种药剂,2012年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选用凯润、烯酰蚂啉、银法利、福帅得、安果好、施得益、甲霜·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了晚疫病防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银法利、福帅得防效最佳,二次用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2%、86.4%,三次用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9%、67.2%;可以认为继银法利之后,福帅得是防治晚疫病的又一理想药剂选择。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号召,科学规划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2016年,由市农委与市经信委、供销社合力组织了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确定了全市50个重点项目,试点产业涉及农业生产、管理、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协作。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渝北区玉峰山镇葡萄栽培管理中的综合应用2个典型案例。提出重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对策建议:科学研判,合理规划;政府引导,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综合开发;融合发展,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会大大降低马铃薯产量,影响经济效益,已成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出现病害,还会影响辣椒、西红柿、豆角等周围的农作物。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提高产量,应深入了解晚疫病的发病机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马铃薯出现晚疫病,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基于此,探讨了马铃薯的晚疫病机理,从为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发病原因等,并且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在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万寿村的地膜覆盖春马铃薯上,实施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试验。初步结果:福帅得、烯酰吗啉、银法利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生育期表现、马铃薯晚疫病病情表现几个方面均与常规防治药剂代森锰锌相当。建议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以采用福帅得、烯酰吗啉、银法利3种药剂与代森锰锌交替喷施,既可互为替代药剂,又可削弱病害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资料,分析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对湿度增大、降水增加、气温升高有利于晚疫病发生发展;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风速增大、空气交换加快不利于晚疫病发生发展.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采用甘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病害资料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温度、湿度等气象资料,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经检验,预报方程准确可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多雨、气候冷湿地区频发,一旦发生将会严重为害马铃薯,也对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结合当前云南省曲靖陆良晚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机理、原因,分析防治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连续几年我们都在寻找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效益。本试验研究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及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3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产量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组合防治最佳,是防治晚疫病的首选组合。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马铃薯产量的最主要病害。文章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同种马铃薯在不同间作模式及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最优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病级和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间作模式及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相应。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晚疫病发病病级马铃薯-大豆间作模式马铃薯净作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不同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病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晚疫病发病病级微生物菌剂处理重茬菌清处理不做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87.5g/L银发利、72%霜疫力克和10%科佳要优于80%必备,并有极显著差异。建议选用687.5g/L银发利和72%霜疫力克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2%的杜邦克露、678.5g/L银发利、25%甲霜霜霉、58%甲霜灵锰锌要优于其他3种杀菌剂,并达到极显著差异,建议选用以上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重庆市优势特色作物之一,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7.21万hm2、平均667 m2产量1195.3 kg、总产量667.2万t。分析重庆市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消费情况、市场情况,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重庆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山区中小型机械的研发、示范及补贴力度;2)加大晚疫病防控力度;3)加强对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4)规范土地流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5)健全马铃薯市场体系,解决马铃薯如何卖的问题。从加强马铃薯原料供应、着力马铃薯主食开发、开发地方特色品种3个方面探讨了马铃薯主食化在重庆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