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其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也一直随着内涵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二级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维度来评价赫山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并以此为赫山区农业现代化快速稳步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赫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14年赫山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从初步发展阶段进入基本实现阶段;在4个维度指标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最快,农业产出水平发展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机遇,可以提升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与新工艺。然而,农业经济建设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了处理好上述问题,应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注重农业经济建设,应用科学的改善措施,提升农业种植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农业大省,湖南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文章在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阐述的基础上,对湖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湖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探讨了 2 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内涵及其相应技术体系 ,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应建立在生态合理的基础上 ,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环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基于此,主要对耕地、自然气候、科技进步及农用资源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该研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分析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逻辑,明确了内涵要义,分析了基本特征,探讨了推进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三农”历史逻辑的必然选择,是党的“三农”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从内涵特征分析,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普遍具有的农业竞争力强、乡村多功能性强、城乡融合水平强和支持保护力度强等共同特征,也具有鲜明的国情特征、制度特征、任务特征、时代特征、路径特征和本质特征等中国特色。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稳产保供固本工程、乡村产业全链工程、和美乡村建设工程、乡村生态循环工程、乡村文化赋能工程、科技创新攻关工程、农民收入提升工程等。研究可为推动“三农”工作及工程化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各国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与资源利用模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可持续农业有关概念、定义及其实质内涵,并比较分析了国外一些国家和我国台湾省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模式,指出我国SARD模式已经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方向和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各国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与资源利用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可持续农业有关概念、定义及其实质内涵,并比较分析了国外一些国家和我国台湾省可持 续农业发展模式,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模式,指出我国SARD模式已经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方向和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定地域内的农业发展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紧密相关, 而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深受所采取的农作制度的影响, 这恰恰是传统研究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基于文献回顾, 本文以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农作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 论述了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农作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 以及农作制度的变迁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发展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南宋黄河改道以前, 黄河下游在河北平原长期摆动, 加上战争的破坏, 导致河北平原农业发展大部长期落后于黄淮平原。黄淮平原则在黄河南流的漫长时期内深受河患影响。在现代农业科技光临黄淮海平原以前, 黄淮海平原的农作制度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只是在对环境适应的前提下的细微改进,其对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平原自然植被被人工植被安全替代后, 因林木需求而导致山地植被的破坏、山地土壤侵蚀加剧, 从而导致下游地区的河道淤塞、湖泊消失、排水不畅和大面积的盐碱地出现, 最终恶化了农业生产环境, 使得农业生产水平长期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县域水土保持工作如何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提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在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是在实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早在2005年就提出的重要课题,农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农业经济则是衡量农业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由于行业特殊性,农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着不少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基于此,将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应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一,粮食安全应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粮食安全问题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排序。20世纪50年代,人口较少,粮食保障不是很大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排第二位;到了60年代,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成为四个现代化的首位。21世纪初期,粮食完全自给还略有盈余,农业现代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化目标中没有得到体现;但到2012年,随着人口快速增加,我国粮食进口量明显增加,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农业现代化放到了四个现代化中的第四位;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持续增加,2014年粮食安全被提升至国家一号战略。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随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矛盾的日益突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应该是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高水效农业现代化和生物技术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保障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种植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此,在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将农业技术推广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种植业的重要性,继而就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应用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必须及时转型。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基于此,探究了农业经济转型的具体方式,寻求管理模式改革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由此,总结了美国、荷兰和日本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先进经验,提出了对陕西省洛川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该文以中国东中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8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值数据构筑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地区发达程度的降低,这种关系越发明显;同时,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还存在双向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模型分析,进一步定量揭示了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差异,以及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详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在农业现代化普及地区,重点是提高农业物资利用效率和使用合理的种植结构,而在农业现代化中等及欠发达地区,应注重农业物资投入及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农村发展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吉林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村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基于此,从吉林省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和衡量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入手,运用Eviews 8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毋庸讳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和农村的大力发展。如果说在早年革命时期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的话,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绝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的农业国家来说,进行现代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根本问题仍是农民问题或农村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信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目前农业的迅速发展,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利用程度。信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农村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