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惠月骑上自行车,带着父亲编的20双草鞋来到一个村庄,进村就开始叫卖:"草鞋!卖草鞋!"她这么一喊,引来很多人围观.见是一个大姑娘卖草鞋,人们都觉得奇怪,有人嘲笑她说:"啥不能卖,卖草鞋?真是想钱想疯了."在另一个村庄,村民则议论说:"现在谁还穿草鞋,真小看咱农村人了!"一天下来,她一双也没卖出去.回到家里,争强好胜的李惠月仍然想:农村卖不出去,我就不信到城里也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2.
奶奶的袜子     
<正>记忆中,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昏暗的灯下,解开她黑且长的裹脚布,解开那一层层沾满汗水与血丝的“袜子”,轻揉着她又尖又小的双脚。她的脚就像一枚织布的梭子,穿行在岁月的风尘中。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奶奶睡。每天晚上奶奶总会弄来一盆水,细细伺弄她的脚。我总看见她拿着一把长长的剪刀,在用力地剜着脚上的茧子、血泡……奶奶的头上浸满了密密的汗珠,在冬夜的灯光下像一个个大大的感叹号。我轻声问:“奶奶,泡个脚有这么热吗?”奶奶苦笑着说:“傻丫头,这咋  相似文献   

3.
画里话外     
吴正祥 《甘肃农业》2021,(4):128-128
长大后,我常听姑姑说,妈妈刚走那会儿正值3月春耕。她走后,家里家外都由奶奶一人操持。每天,奶奶把我带到田埂上,放进装稻谷的箩筐里,再往里放些小石头、小布条和几个糖果,嘱咐我不要爬出来。然后,她用背带把妹妹背在身上去下地干活。就算我乖,不乱动,奶奶也放心不下,干一会儿活,就要过来瞧我一下。  相似文献   

4.
在不少人眼里,草鞋是“上不了台面”的,可是河南女孩李雪菲偏偏不信这个邪,她设计的草鞋,不仅风靡上海,还远销到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短短3年就赚了100多万元。今年26岁的李雪菲,出生于河南林州草滩村,2001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工。2003年的一天,李雪菲了解到,时下精巧别致的草鞋在意大利和法国十分流行。她敏感地意识到:崇尚自然,追逐个性是一种大趋势,用不了多久,兼具流行和自然特性的草鞋必将受到女性们的青睐,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而在李雪菲的家乡,许多人都会编制草鞋,所以只要有销路,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为了试探市场反应,李雪菲特意穿了一双草鞋到上海南京路去逛。没想到她上穿中裙、下配草鞋的另类打扮,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女孩的目光。李雪菲心里有底了,决定马上请老乡们根据她设计的款式制作草鞋。10天后,第一批草鞋从老家运抵大上海。造型独特、做工精细的草鞋刚摆上货架,就吸引了大批时尚女性购买。尽管每双标价80多元,但因为它穿起来轻巧、凉爽又个性十足,受到了女孩们的青睐,报快就出现了火爆抢购的场面。短短两天时间,1000双草鞋销售一空!不九,十几家大型鞋店、超市也纷纷找到李雪菲,请她长期供货,生意好的时候,阿南老家的乡亲们每天编制1000多双草鞋还供不应求。生意虽然做得很顺利,但李雪菲心里清楚,普通草鞋因技术含量低,很容易被人跟风,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鞋类市场上“独树一帜”,就得在款式上不断创新,走在流行时尚的最前沿,于是李雪莫又琢磨着制作出了款式更新,更漂亮的草鞋造型。她开发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草鞋系列:彩色鞋主要是为崇尚时尚、喜欢收藏鞋子的新型人群设计的;情侣鞋又称对鞋,两双鞋子一起销售。鞋面上编制有红色图案“LOVE”字样;定做鞋是专门应客户要求定做的,鞋面上可以  相似文献   

5.
测障仪     
<正>一、创意来源我的奶奶是个视力很差的老人。奶奶非常爱我,一有空就拉着我的小手出去玩耍。可是自从她的眼睛失明以后,奶奶就很少陪我外出活动了,偶尔出去一次也只能是我搀着奶奶的大手了。自从我知道汽车上有了倒车雷达就可以帮驾驶员安全驻车后,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奶奶的拐棍上安装一个雷达,这样奶奶走在  相似文献   

6.
<正>2017甘肃农业博览会的帷幕已经落下,从视觉到味觉,众人仍在回味。用争奇斗艳来形容农博会的精彩展出一点儿也不为过,在临夏展馆,除了各种农产品,各类民俗展品也颇受关注,一位女士指着一双特质的"高跟鞋"介绍说,那是她裹过脚的奶奶穿过的,一双专门为裹脚设计的带跟的绣花鞋,如今,她的奶奶已经九十几岁高龄。这位女士见我拿着照相机,示意我赶紧照下这三寸的绣花鞋,她特意强调说,裹脚的人已经很稀罕了,这样的鞋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旁边的刻葫芦也让人惊叹,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老的技艺在今天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让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7.
我的农场梦     
我有一双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一片富饶、和谐、美丽的土地吸引着我,让我驻足,她的名字叫江苏农垦滨淮农场。记得上初中时,整个村里仅有的几台黑白电视,成为我了解村庄以外大千世界的一扇窗。有一天,我从小小的屏幕上看到了江苏农垦那一望无际的农田,奔跑在田野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那堆满一座座粮山的晒场和一群群喜上眉梢的职工,原来农人的生活如此精彩。从那天起,我的梦不再虚无,在心中确定了一个志向:努力学好农学,到农垦去,到那片广阔天地里追逐我的梦!  相似文献   

8.
溺爱     
当晚炊袅袅婷婷升腾若仙子时,待村路上传来收工者肆无忌惮的欢笑声,村子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唤儿声。在那淳朴而土气的呼唤声中,奶奶的大嗓门格外嘹亮:秀儿哎——我依赖于这呼唤,在奶奶的呼唤声中,我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忽然有一天,一个伙伴说,奶奶喊我的调门很像卖豆腐的。我不让奶奶再喊我,可奶奶记不住。  相似文献   

9.
醉枣     
我生在鲁北平原,那里盛产金丝小枣。中秋节一到,老人们就开始醉枣了,这种每家年年必做的活儿,似乎成了老人们的专利。我小的时候,奶奶是绝对不允许我动手的,她说孩子摸过了,小枣会烂掉的。因此,我就只能蹲在旁边看了。 奶奶做得很认真,很耐心,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她首先是挑一个好天气,从墙角旮旯里把那些沾满灰尘的坛坛罐罐搬出来。论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前,我瞅见隔壁82岁的张奶奶总是面带愁容,像是有什么心事。张奶奶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多年,现一个人在农场独居。她只有一个侄儿,住在离农场20多公里的农村,每年都是侄儿把她接去过春节。张奶奶告诉我,2013年春节一过,侄儿一家人都到深圳打工了。前不久侄儿打电话给她,说今年春节他们在深圳过。"我这把年纪,又患糖尿病和风  相似文献   

11.
小河弯弯     
闻开忠 《中国农资》2014,(27):27-27
<正>黑子奶奶走了,在初夏雨后的黄昏。我是在黑子奶奶过世后回到村里的。走过村头,依旧看到那条小河在静静流淌,只是河面变得比以前宽敞了,些许是连日来落雨的原因。黑子奶奶的茔地就择在小河对面的山坡上,从那里可以一览河面的全景,我知道黑子奶奶为何要在身后选择此地安葬,因为她在守望一个人,守望一个叫黑子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工艺草鞋店     
新闻链接“草鞋很抢手!”2006年5月7日《重庆晚报》如此报道。项目概述对于都市人来说,草鞋是个稀罕物。每到初夏,走在街头巷尾,偶尔会遇上担着草鞋四处叫卖的小贩。10元或者20元一双,尽管款式并不新颖,工艺也谈不上精湛,还是会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或是掏出钱包。若能在都市里开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家里珍藏着一副刻花老银疙瘩镯子,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这副老银镯子是奶奶的嫁妆,奶奶戴着它,从青葱岁月走到白发苍苍,跨越了两个世纪。奶奶临终前将它留给了我的母亲,后来母亲又转送给我。奶奶生于1927年,自打娘胎里就和同村的一户人家指腹为婚。可惜男方患有先天性疾病,直至成年,一直瘫痪在床。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因一句口头之约,奶奶被迫嫁进这户人家。奶奶叹息命运弄人,却只能逆来顺受,直至3年后,丈夫因病去世,  相似文献   

14.
辛祥 《新农村》2010,(4):38-38
编辑同志: 我今年19岁,10年前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我有了新妈妈。继母对我很好,她是离过婚的,并有一个儿子,但随她前夫生活。2002年,继母单位给继母分了一套房,说是实物分房的“末班车”。不幸的是,2008年我父亲又走了,我的继母不久便搬回了她分到的那套房子里。如今她也得了不治之症,为了身后的遗产继承问题,她让我打听一下,她的那套房子,将来是全归他的亲生儿子,还是我也有一定的继承权?  相似文献   

15.
小山村之春     
<正>走出小山村,更爱小山村。那种爱,刻骨铭心。在春天里又回到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心底那根久已喑哑的琴弦被春风拨动。那是你吗?那个写着我童年的小山村。一段一段的孩提故事如同山间的小溪,叮叮咚咚,流淌在我清晰的记忆里。那是你吗?那个篱笆围着的小院。整整齐齐,圈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家王国。山上一抹新绿,庭院春意盎然。窗台上一个个形状不一的花盆,绿油油的蒜苗在阳光下舒展。这是你吗?那只勤劳的老黄牛去哪了?那把弯曲的牛犁在哪里放着幽幽的光?现代化的播种机在苏醒的黑  相似文献   

16.
爱在屎溺中     
奶奶过了80大寿.她硬朗得很,打的到我姑姑家串门.姑姑要给她包饺子,出去买肉碰上了熟人,聊了半天,推开家门一看,奶奶趴在地上,呕吐狼藉.诊断结果是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爱的成全     
《新农村》2017,(7)
<正>有个女孩为了减肥,开始绝食,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就瘦了下来。她年迈的奶奶看到孙女瘦弱的样子很是着急,问她为啥不吃饭?女孩不想说在减肥,便骗奶奶说,睡房里没有空调,太热了,吃饭没胃口。奶奶一听,便回屋拿出5 000元钱给孙女,说,去买个空调吧,别不吃饭,让人心疼死了!女孩没想到奶奶会突然拿出这么多钱给她,她知道奶奶平日里是出了名的节省,舍不  相似文献   

18.
正爸爸常说,我命里注定就是个兵团人。其实细细想来还真是……由于爷爷去世早,家里条件不好,我一出生,爸爸就带着奶奶、妈妈和我去投奔在新疆石河子一四七团的大姑。大姑家在团部是从事冰棍加工的,所以一到那,爸妈就和表哥表姐他们一样,也成为了卖冰棍一族。忙碌的脚步总让日子过得踏实而匆忙。这一晃就是四年多。眼看就要到我上学的年龄,而且奶奶天天念叨  相似文献   

19.
告别王江泾     
《新农村》1998,(12)
王江泾,浙北的一个重镇。我爱运河水滋养大的王江泾,爱她那浓浓传统文化氛围中的一里街,爱她那江南越秀甲天下的水乡风情。但我更爱怜她那颗曾受伤的心。王江泾,我一度常去。在那里,我曾经独自站立在长虹大桥上,望运河帆影点点;在那里,我曾经独自徘徊于苏嘉古道上,看残基茅草苍苍。运河帆在中国东部上下漂流了千余年;苏嘉古道在苦难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20.
噢!……在故乡深深的雨巷里,妈妈的杯中有一缕清芬,泡着我儿时的月亮,泡着我一颗童心。我从小爱喝乌龙茶,梦牵情绕铁观音!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记忆里总流动着安溪那片绿云……噢!……在故乡青青的榕树下,妈妈的杯中有一缕香魂,缠着她经霜的白发,双着她暖人的乡音。我从小爱喝乌龙茶,梦牵情绕铁观音!不管我走到海角天涯,记忆里总流动着闲南那片浓情……梦牵情绕铁观音@黄淑子$广西自治区歌舞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