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农产品采后保鲜始终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果蔬进行保鲜可以减少化学合成杀菌剂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并有效防止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能够应用到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是天然香辛料和部分中草药, 其提取物对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天然防腐保鲜剂的活性成分大多是挥发性精油,主要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者能量代谢途径达到抗菌效果。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有浸蘸、熏蒸、喷洒或与保鲜纸及涂膜剂等载体相结合,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产业化应用技术。发展植物源果蔬保鲜剂的未来研究应集中于确定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与构效关系,以及产业化应用的系统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徐丽萍  拉忠 《南方农业》2022,(5):208-211
植物源饲料添加剂是一种能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安全、无毒、无残留等优点,可提高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在畜牧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植物源饲料添加剂的定义、主要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及植物源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发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邢敏  费鹏  郭鸰  康怀彬 《核农学报》2021,35(8):1875-1882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如何安全有效地抑制食品中致病菌的生长成为食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植物源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抑菌谱广、与化学防腐剂相比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运用于食品中。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天然产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机理以及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以期为减少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霉和酸腐是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的病害,生产上迫切需要化学杀菌剂的替代方法。该研究对毛霉诱导脐橙果皮产生的具有抗病活性的红色物质(Citru Peel Red-substance Extract,CPRE)进行部分分离纯化,评价了CPRE对指状青霉和酸腐菌的抑菌活性,分析活性成分对两病原真菌菌丝细胞壁与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200μg/mL的质量浓度下,CPRE对指状青霉和酸腐菌的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剂量效应,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00μg/mL。进一步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比较,50、100μg/mL抗菌活性成分处理明显改变指状青霉和酸腐菌菌丝细胞壁中几丁质分布,降低了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促进了质外体碱性磷酸酶的释放,表明CPRE严重损伤两致病真菌菌丝的细胞壁功能;CPRE处理还明显损伤两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P0.05),刺激菌丝膜外电导率显著上升(P0.05),加剧细胞内蛋白和核酸的丢失,降低了菌丝细胞膜总脂质含量,影响了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上述结果表明,红色抗菌成分在防控柑橘采后绿霉病和酸腐病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板栗花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优化了板栗花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评价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板栗花提取物对3种不同植物病原体的作用,包括小麦赤霉病菌(FG)、油菜菌核病菌(SS)和黄瓜枯萎病菌(FO),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线法优化板栗花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并通过萃取分相探究不同相的抑菌活性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板栗花抑菌活性成分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FG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经过严格的试验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00%(V/V)、提取时间50.00 min、提取温度65.00℃、液料比15.00∶1 mL·g-1,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抑菌率达到了45.27%。乙酸乙酯相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抑制中浓度值(EC50)为2.51 mg·mL-1。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蛋白(ferritin)是一类铁贮存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细菌体内,具有调节铁代谢平衡和解除亚铁离子毒性的双重功效。而且植物铁蛋白所贮存的铁是豆科植物早期萌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植物铁蛋白也代表着21世纪新型的补铁功能因子,所以对其铁氧化沉淀和还原释放的研究在生理学和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动物铁蛋白相比,植物铁蛋白在结构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成熟的植物铁蛋白在N末端含有其特有的EP(extension peptide)肽段,植物铁蛋白只含有H亚基,即H-1和H-2亚基,特殊的结构导致植物铁蛋白具有不同的活性及功能。本文对植物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铁氧化沉淀机理和铁还原释放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植物铁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稀土是具有生理活性的元素,能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而植物根系可以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出响应,调节植物生长。采用水培试验,以西红柿幼苗为材料,分析了稀土镧、铈对西红柿生长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稀土元素的施加浓度为0.05 mmol/kg时,能够促进西红柿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浓度达到0.1 mmol/kg时则会产生抑制作用;而施加稀土元素后,植物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对西红柿根系分泌物成分和含量进行鉴定分析,稀土处理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共有110种,隶属于10个二级分类、38个三级分类,其中三级分类中的Fatty Acyls分类、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分类和Organooxygen compounds分类差异最为显著,但各类根系分泌物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琛  陈思博  胡本进  吴晨源  张瑛  滕斌 《核农学报》2019,33(12):2347-2353
为探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来自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得到的12株内生真菌菌株,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菌为指示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内生真菌菌株的抑菌活性,再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抗性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并对筛选到的抑菌菌株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及其对非化感水稻93067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EF-04抑菌活性强,其对纹枯病菌抑制率达到50.6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18.6 mm;菌株REF-04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抗菌成分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其发酵液能显著提高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本研究筛选获得的水稻内生真菌REF-04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还能促进水稻幼苗保护性酶活性的提高,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在土壤与植物营养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土壤与植物营养领域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有可能解决肥料利用率、作物增产与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在总结了国内外纳米技术在土壤与植物营养领域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土壤环境、抗菌及肥料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方法和机理,指出了优点和不足,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纳米技术在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领域上的应用有一个总体认识,也为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植物试管苗生根机理方面的基因表达和遗传转化,内源激素和酶类活性与生根的关系;培养基组成物矿物盐类、附加有机成分(维生素和氨基酸)、生长调节物质、蔗糖、琼脂、活性碳、酚类物质,及pH值,培养条件、通气、湿度、温度和光照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外植体基因型与插条生理和发育状态与生根的关系,为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生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硅调节植物抗病性的机理: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硅素营养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仍然没有明确。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硅素营养与作物病害发展的相互关系及相关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通过植物营养调节技术来提高作物病害防御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内容】土壤有效硅包括土壤溶液中的单硅酸和易转化为单硅酸的盐类,土壤中有效硅含量一般在50~260 mg/kg。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但是硅在减轻植物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提高植物对病菌的抵抗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施硅可以显著地抑制水稻稻瘟病、 纹枯病、 白叶枯病、 胡麻叶斑病,小麦、黄瓜、番茄等植物白粉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关于硅调节植物抗病性的机理,首先提出了机械或物理屏障假设,认为施硅促进了细胞硅化作用的增强,细胞壁角质-硅双层以及表皮细胞乳突的增强,对病菌的入侵起到了物理防御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物理屏障并非唯一机制,而后提出硅积极参与了生物化学防御过程,发现硅可以诱导感病植物产生酚醛类、黄酮类等抗毒素物质,以及施硅可以提高植物中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感病植物中病程相关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通过化学防御过程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随着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从基因组、转录组水平对其防御机制进行了阐明。研究认为硅通过主动的上调感病植物防卫基因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以应对病菌侵染。硅诱导植物产生乙烯、茉莉酸、活性氧等系列信号,使植物处于预激活化状态,从而减轻生物胁迫,但是硅在调节植物胁迫信号转导方面的机制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结论】在缺硅土壤中施用硅肥,可以增强作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大量降低杀菌剂的使用。关于硅调节植物抗病性机理,不能单一归因于某一方面,物理屏障防御机制与生物化学防御过程兼在。硅可能与关键的植物胁迫信号系统相互作用,而最终诱导产生对病原菌的抵抗, 但是这方面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茼蒿中绿原酸抑制西瓜枯萎病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茼蒿中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物质,以西瓜枯萎病菌为指示菌株,对从茼蒿茎叶组织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的3-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最不抑菌浓度(MIC)和最不杀菌浓度(MFC)分别为31.25和125 mg·m L~(-1),经室内毒力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凌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53.05 mg·m L~(-1)。在绿原酸浓度分别为31.25、125、53.05 mg·m L~(-1)时,即MIC、EC_(50)、MFC的绿原酸浓度处理下,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64%、33%、12%,而绿原酸浓度为0时的孢子萌发率则达到92%,经邓肯氏差异分析,各处理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均显著。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西瓜枯萎病菌的菌丝干、鲜重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绿原酸处理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内电解质外渗速度加快。本研究结果为茼蒿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天然抑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抑菌机理的研究提供可行的试验方法和理论依据,对研究和开发新的天然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研究表明,茶油含有维生素E、角鲨烯、多酚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脂、调节血糖、抗衰老、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和美容养颜等多种药理活性。基于此,就茶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有机杀菌剂能够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然而,有机杀菌剂具有耐热性低,分解性高以及预期寿命短等特点,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ano-layered double hydroxide,nano-LDHs),研究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以及作用机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nano-LDHs进行表征,利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分析得出nano-LDHs层间距为0.79 nm,层间高度为0.31 n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结果表明,nanoLDHs为典型的片状结构。以E.coli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含量的nano-LDHs(0.1,0.3及0.5 mg/m L)和E.coli共培养,利用平板涂布法检测其抗菌效果,结果显示,当nano-LDHs浓度为0.5 mg/m L时,可完全抑制10 g/L E.coli的生长,说明nano-LDHs对E.coli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此外,zeta电位测定显示,nanoLDHs是通过非静电吸附方式结合到细菌表面。另外,TEM结果显示,nano-LDHs可能是直接与E.coli接触导致E.coli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这可能是nano-LDHs抗E.coli的一个作用方式。本研究为nanoLDHs应用在抗菌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物篱模式是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适宜模式和种植技术,是一种坡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植物篱在控制土壤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控制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植物篱技术研究推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篱在土壤侵蚀控制、地表径流削减、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篱技术应用和研究方面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为我国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钛的农用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及作者的部分研究资料,对钛在土壤中的含量与植物利用,钛制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卫生毒理学研究等作一综述。认为钛作为有益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株的生理活性,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农业上有广阔应用前景。但钛的生物效应本质、作用机理以及应用的有效条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和植物应对干旱的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概况。研究人员对植物抗旱的渗透调节、膜修复、自由基清除、胁迫蛋白的产生等机理研究已比较深入。从"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3个方面阐述了干旱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机理;从"植物抗旱相关物质(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抗氧化保护性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形态结构与植物的抗旱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植物抗旱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植物精油在动物性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精油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抗菌抑菌的性能,在食品保藏领域可作为化学防腐剂的替代品,它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植物精油的特点,综述了精油对动物性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抑菌机理及影响抑菌效果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动物食品保藏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及保鲜效果,以期为植物精油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强大的植物根系不仅可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对于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成分,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抗剪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植物根系方面来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研究,系统地揭示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和固土机理,植物根系通过增强土壤的抗蚀性、抗冲性、抗剪强度以及根系的锚固力作用,提高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对于更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成大豆异黄酮的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在植物内合成异黄酮的研究历史与进展,重点深入分析和讨论异黄酮生物合成所受到的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