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曹建波  李剑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80-80,82
滇朴大树初次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到移栽成活率,通过对移栽后出现的落叶、枯枝、不发芽等症状的分析,详细地阐述滇朴大树移栽后初期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林下重楼种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滇重楼近5年林下套种技术的初步探索,在种植地选择、种植方法、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滇重楼在林下套种的技术,为滇重楼种植技术提供新方法,也为林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玉龙县对野生滇重楼进行引种栽培试种,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管理,试种园获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重楼面积已超过千亩,重楼的病虫害也逐年显现和加重,成为制约滇重楼产业发展的障碍。为此,2015年开始,展开了滇重楼病虫害种类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滇重楼病虫害防治的措施。经调查,玉龙县滇重楼已发生的病害有5种,虫害有2  相似文献   

4.
赵立新 《花卉》2012,(8):8-8
滇丁乔(Luculia pinceana),又称露球花,为蔺草科滇丁香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西藏东南部,分布于云南、广西,常生长于海拔800—2400米的林下及林缘。花期7~8月。因形态与丁香有相似之处,又以云南最多,故铭“滇丁香”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野生花卉仍深埋于山中,有待于人们去开发利用,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就是其中的一种。滇丁香不是我们所熟识的丁香,它属于栖草科滇丁香属,因该属植物形态与丁香有相似之处,又以云南最多,故名“滇丁香”。  相似文献   

6.
郭雪 《现代园艺》2022,(8):33-34+37
滇牡丹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此外,滇牡丹还是油用牡丹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资源。阐述了滇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滇牡丹具有深度简单上胚轴形态生理休眠的特性,且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萌发需要针对上胚轴、种胚、胚根不同的休眠原因实施具体的措施;温度及激素作用能促进种胚的生长并打破休眠;化感物质在一定的浓度下会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杨晓春 《蔬菜》2011,(12):36-38
近年来,野生蔬菜滇大蓟逐渐被驯化栽培。主要介绍了滇大蓟的人工驯化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滇刺枣的病原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鉴定了广西滇刺枣主要种植区滇刺枣上的7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枣粉孢Oidium zizyphi (Yen et Wang) U.Braun、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疫霉菌Phytophthora sp.、滇刺枣拟茎点霉Phomopsis mauritiana G.Q.Yuan et J.G.Wei和Streptobotrys streptothrix (Cooke et Ellis) Hennebert,其中,S. streptothrix引起的滇刺枣褐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田果廷 《食用菌》2003,25(3):11-12
对目前栽培最为普遍的10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栽培实验,筛选适宜昆明地区不同季节栽培的金针菇优良品种。结果显示杂交19号、滇引F019、滇F612、昆研F908的生物效率及菇形和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其中昆研F908适宜夏季栽培,产量略低;杂交19号和滇F612较适宜春秋季节栽培,产量高;滇引F019适宜冬天低温季节栽培,产量高、质量高。生产周期90天,产量主要集中在头潮菇。  相似文献   

10.
摘要:滇东北山区夏秋季节气候温凉,适于种植反季青花菜,文章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规格定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采收等措施总结介绍一套滇东北冷凉山区夏秋青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滇龙胆种质资源筛选及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居群、同一居群不同滇龙胆植株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滇龙胆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再以龙胆苦苷含量≥8.0%的感通、湾桥和蝴蝶泉居群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温度对滇龙胆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理苍山滇龙胆不同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感通居群、中和居群、湾桥居群和蝴蝶泉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较高,达到8.0%以上;上关居群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最低,为(5.849±0.01493)%.滇龙胆同一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较小,喜洲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和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居群不同植株根茎中龙胆苦苷含量无显著差异.滇龙胆茎尖生长点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再生植株诱导率可达80.00%,不定芽高(5.6±0.2)cm,最佳培养条件是20℃/25℃变温培养,再生植株诱导率可达87.78%,不定芽高(7.5±0.2)cm.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滇朴、枫香、楸树、红千层乡土树种的适应性、抗性、绿化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滇朴、枫香、楸树、红千层乡土树种在昆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评价与论证。  相似文献   

13.
滇中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晋宁区宝塔山和阳宗海面山困难立地开展植被恢复试验,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造林树种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冬樱花、藏柏、川滇桤木6种,以及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及混交模式,为困难立地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对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生苗木进行了cDNA-AFLP差异研究,分析了苗木侧芽休眠时基因表达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总条带608条,其中有353条差异性条带,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56,遗传分化系数为0.0123,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0.28,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 VA)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差异仅为0.99%,差异不显著(P=0.052),居群内差异占99.01%,差异极显著;表明滇杨侧芽在休眠期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复杂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亚分枝单元或最小分枝单元,大部分无性系能够以分枝性状相聚.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滇杨分枝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克隆等工作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研究,以滇刺枣为砧木嫁接中国红枣,获得愈伤组织形成快、接口平滑、亲合力好、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的中国红枣具有树体生长速度快、早实、丰产和果实品质好的良好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滇刺枣资源发展枣产业,对推动其规模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的繁育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和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蔷薇属植物。对二者进行花形态观测、访花昆虫观察和控制性人工授粉试验,以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呈伞房状花序,单花小,白色,雌雄蕊近等长;单花寿命3 ~ 4 d,花开当天午后停止散粉;柱头在第2天起具可授性,4 d失活;花粉胚珠比(P/O)为11 120.5;访花昆虫主要是蜜蜂和蝴蝶。中甸刺玫花单生、花大,常有半重瓣现象,粉红色,花色随开放过程渐淡,柱头远短于雄蕊,位于萼筒口;单花寿命6 ~ 7 d,花开后3 d停止散粉;柱头可授性自花开后可维持4 d;P/O为12 485.7;访花昆虫主要是熊蜂。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都是虫媒植物,均不能进行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传粉;同株异花自交和异株异花授粉均可结实。同株异花自交可显著降低川滇蔷薇和中甸刺玫的单果种子数,对川滇蔷薇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无影响,却显著增加了中甸刺玫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川滇蔷薇的河谷生境使其受到的传粉限制较低,中甸刺玫则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高海拔环境传粉限制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台湾青枣综合设施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枣Zizyphus mauritiana学名为滇刺枣,别名毛叶枣、南枣、缅枣、印度枣等,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是由滇刺枣经过改良选育的新兴果树品种。全国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hm2[1]。潮汕地区有着适宜台湾青枣生长的自然条件,且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很适合台湾青枣商品化生产。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8.
陈湛 《花卉》2021,(1):46-51
报春花科拉丁名Primulaceae和报春花属名Primula都来自拉丁词Primus (第一).也许在林奈住的北欧,报春是春天最早开的野花吧.在滇藏高原,我看到的报春盛花期是在六、七月.甚至还有九月初开花的.这次滇藏寻花之旅,看到了二十多种报春.特此鸣谢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吴之坤老师和香格里拉的李勇老师帮忙定种.  相似文献   

19.
研究滇杨和美洲黑杨的不同类型插穗及不同扦插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杨树的嫩梢插穗扦插成活率均明显低于一年生插穗,但一年生插穗的扦插成活率在倒插和正插条件下表现不一致,滇杨倒插成活率明显高于正插,滇杨倒插初期,形态学下端口四周易产生瘤状组织,该组织会进一步分化为嫩芽丛;美洲黑杨则表现为正插成活率明显高于倒插。滇杨在不同时间段的扦插成活率有明显的差别,休眠期和生长期差别最大,3月份(休眠末期)扦插成活率可达100%,萌芽后扦插的成活率明显降低,至7月份扦插成活率低至10%左右。从苗高生长节律来看,2种杨树的一年生插穗正插苗高生长速率均高于倒插,均呈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滇杨一年生扦插苗侧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杨优树无性系1a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测定了滇杨侧芽在落叶期(10月)、休眠期(1月)、萌动期(3月)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滇杨1a生扦插苗ABA和IAA含量在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而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休眠期达到最高水平,3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时期之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ZR/ABA、ZR/IAA和ZR/(ABA+IAA)比值变化规律一致,呈近似抛物线趋势,在休眠期呈现最高峰,且极显著高于落叶期和萌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