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思连 《现代园艺》2022,(6):150-152
处于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常态化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域旅游引导视角下,以湛江市遂溪县下洋村为例,对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应从重视生态修复及稳定、增强场景体验与人文感知、完善乡村绿道体系3个方面规划建设乡村绿道,以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并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良性...  相似文献   

2.
以“微度假”模式为背景,从多个角度讨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重点分析与讨论了乡村旅游在景区空间结构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开发、景区内部园林设计等诸多方面,以期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20,(2):76-79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发展缓慢;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和发展,"旅游+农业"的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色蔬菜旅游资源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一般农产品,有先天的旅游开发优势,在融入全域旅游开发中,要做到全景开发、全时开发、全业开发、全民开发。笔者以苏州"水八仙"为例,分析了特色蔬菜旅游资源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器制作手工艺的承载地,能工巧匠聚集,但依然面临着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窄、途径少、无法和日益兴盛的乡村旅游结合的困境,鉴于此,结合非遗深度体验旅游、广大群众对学游日渐增加的热情,和新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又参考国内外乡村非遗传承旅游的动态,提出“学与匠”“本匠与游匠”、打造与信息化产品相适应的DIY银饰品等几点创新性的智慧型项目开发模式,致力于将银器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从而助力新华村的乡村振兴,并为国内外同类型村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晓蕊 《中国果树》2022,(4):121-122
休闲农业是依赖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的一种乡村新业态。近年来,作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兴现代化商业形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布局,依赖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何深耕已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作为中国特有的旅游形式,其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深化推进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的背景下,传统旅游模式体验单一、缺乏互动等问题已经逐渐不符合时代和人民要求。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当下旅游业的重要命题。以讨论沉浸式体验理论结合红色旅游景区特色出发,分析人、自然环境、科技、文化、空间布局等方面作用,构建广西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模式发展的策略,提高旅游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4月14日,由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绍兴市盆景艺术协会、绍兴市香榧协会、绍兴市花卉协会承办的2023绍兴“华绿杯”盆景艺术展暨浙江省第七届“会稽山杯”香榧盆景展在越城区镜湖广场盛大开幕。绍兴人文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以江南山水风光著称于世,有“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如诗画”之说,而绍兴市东的名胜东湖,更有“天下第一盆景”的美誉。绍兴盆景历史悠久,爱好者众多,文化传承深厚,盆景树种丰富,  相似文献   

8.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素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的美称。赣南近年响应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的号召,试以其优越的环境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旅游与扶贫相结合,打造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本文从赣南乡村旅游扶贫资源现状、执行因素、实行路径3个方面分析,重点讨论赣南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开发政策执行建议,初步构设赣南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行路径的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瑞  张坦坦 《花卉》2017,(12):88-89
沟崖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十三陵地区,占地4.19km2。曾是北京有名的道教胜地,素有“北武当山沟沟崖”的美誉,具有独特的地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自60年代古建筑遭到彻底破坏,山中宫观遗迹皆被埋没,无人知晓。随着近年城市周边文化体验游的兴起,如何挖掘和体现沟崖文化,打造特色景区,成为规划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文化体验视角度,以文脉构建、业态构建和形态构建三个方面诠释如何挖掘场地价值、构建体验体系、实现文脉唤醒的问题,从而为新形势下此类小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提供普遍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广东梅县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以“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娱乐、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按“生产与生态并重、农业与旅游齐飞”的发展模式,高标准规划与建设,形成规模宏大、景观别致、格调高雅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其农业开发的创新举措和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意境“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景观,获得广泛好评,分别获省、市  相似文献   

11.
围绕桂林洋大学城的文化、创新创业资源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的布局,弥补校园旅游供给侧改革需要。以新建校园景区化特色发展实践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以及多年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对海口江东新区的景观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布局,依据高校旅游与教学研究协同、创新发展的理念,探索热带校园观光、高校会展、绿色校园环境教育和校园主题旅游等校园旅游开发策略。始终关注校园景区化建设与教学环境营造、校园旅游与教学实施存在的耦合效应,特别是可能出现的矛盾点为研究内容,寻找到如何统筹兼备、合理开发大学城校园旅游资源的途径。在改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品质、发扬高校文化、彰显地域魅力的同时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彩华  马燕梅 《花卉》2019,(16):292-292
在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而“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更是促使我国旅游产业迈向产业融合以及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住建部提出的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话题,就是希望能够地区特色产业为核心,借助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特色,构建具有专属性的旅游小镇。而花卉旅游作为生态旅游中极为重要的方面,花卉产业作为从第一产业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提供了美化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种资源。将花卉产业有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既能够有效创新旅游特色小镇的业态性,同时也有利于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对此,本文将围绕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溧阳市以“四好农村路”为载体,运用“路+”的系统思路,建成了全长365km的“溧阳一号公路”。1号公路与其周边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00余个乡村相连,同时连通7个县市,打造“大环小圈、内连外引”的公路体系,展现溧阳最美的风景,大力推进了全域旅游的发展。1号公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丰富了旅游供给,迅速成为“网红路”,提升了溧阳知名度。同时,1号公路贯穿溧阳美丽的山水之间,开发的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拒绝大兴土木,更多的是顺势而为,与自然和谐相融。将以瓦屋山片区为例,探究溧阳1号公路“网红”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在森林小镇旅游开发为例,在对国有七坡林场的基本概况、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及其森林资源现状问题、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品牌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辅以南宁市居民对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的背景需求,从森林小镇文化主题、整体文脉内涵及增强游客参与性3个方面探讨七坡森林小镇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建设方向,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发掘乡村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度假模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剖析已建成优秀度假村的项目,得到体验型旅游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并得出3个景观营造方法,希望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建立舒适、原真、便捷、生态、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6.
假期短期出行造成森林公园拥堵现象严重,为促进城市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森林旅游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基于携程旅行监测平台数据,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时间分层法、季节性强度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假期制度、气候舒适度、动植物特色和地方文化的综合影响,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流日内分布呈现“多峰型”的特征,表现为“周期性效应”“假日效应”及“刹车效应”;季节性强度指数偏大,淡、旺季明显且呈周期性波动;(2)出游热潮下的森林公园旅游流呈“多核心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游客主要聚集在紫金山南面的3个景区,与北面具有明显的分化;(3)旅游者出行意愿受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因子影响最大,游客偏好文化特色丰富、景色优美、季相变化丰富、基础设施优越、空间范围广阔、空气清新、体验感强的地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 10.2软件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呈东少西多、南少北多的空间分异特征。2)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进入性的先决条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河流指向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交通条件优越且可达性较强,分布与各地区经济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游客消费能力提高,更注重旅游体验及舒适度,人们对酒店,尤其中高端酒店选择比例增加,酒店的景观设计要回应"独特、稀缺、珍奇"这3个元素,但最终还是归于全球文化和时代潮流的提炼和表达,风格上与当地文化相统一。基于此,重点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方法,并融合国内外一些优秀案例进行剖析,详细分析地域文化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的创建使海南乡村景观的规划和改造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景观的保护还不成熟,造成资源的浪费。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全域旅游息息相关,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文章以琼海市城镇化建设为鉴,探讨了全域旅游视角下如何保护与提升乡村景观,同时为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焕焕 《蔬菜》2020,(12):1-9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指出“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使农业和旅游相得益彰;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激起了人们对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实施乡村战略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美丽建设之路及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各级政府对加强“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民宿及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内容作出了系列部署,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成为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热点所在。基于此,本期业界观察就农文旅融合的产生、农文旅融合模式、国内外研究案例及借鉴、如何打造农文旅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展开讨论,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主持人:朱焕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