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杰彦 《花卉》2020,(4):50-51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驱下,城市居民开始向往没有喧嚣的乡村生活,渴望在工作之余来到乡村放松身体与心灵。为了顺应这一休闲需求,城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始渐渐发展起来。植物景观是构成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设计重要性与设计原则,探讨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构建策略,发展具有乡村自我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
周航  陈天一 《现代园艺》2023,(5):100-102
保护和利用乡村森林资源进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是发展乡村森林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解析乡村森林公园内涵、功能和现状问题等基础上,深入剖析建设乡村森林公园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涌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成为我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的进一步发展。而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深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个旅游地在硬件条件上的差距逐渐缩小,所以服务质量就成为各地旅游当中的决胜因素,旅游服务礼仪更是旅游服务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服务礼仪可以有效地体现旅游服务人员的品德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乡村旅游服务礼仪规范》一书对当前乡村旅游礼仪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乡村旅游礼仪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将旅游礼仪的普遍性规则与乡村旅游的独有特相结合,总结提炼出了乡村旅游礼仪的规律和动作规范,并配合案例和图片进行解析,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还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必要性,对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的特点以及当前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回顾总结城市意向和旅游目的地意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意向具有双重多维结构,其中,显性结构要素包括景观元素特性、空间结构和文化意蕴,隐形结构要素包括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和功能设施。以景观意向为引领,探讨了由6个循环阶段构成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举措。该研究通过梳理分析新疆新和县加依古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相应的不足,提出针对该村落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的路径策略,以此表明加依村落具有优美便利的自然生态环境、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风情以及古老独特的人文历史内涵三大旅游发展优势。而针对同时存在的乡村产业品种单一、旅游人才不足、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满足旅游休闲需求、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等,以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村落的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鹏 《北方园艺》2018,(14):197-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乡村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分析了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政府支持优势。同时,也存在项目同质化严重、环境质量差、交通不便、旅游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特色旅游;改善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可达性;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平顶山市及类似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设备设施建设不完善,游客体验感不足,游玩过程走马观花等问题。主要从乡村建设结合艺术改造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规划出结合生活、生态、生产为主的采摘体验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政策不断推深演进。从最基础的乡村旅游逐步变为乡村文化旅游。由此以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旅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乡村规划发展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规划设计出符合乡村发展的文旅景观基地,通过对前满洲屯村本土文化的发掘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而规划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效益与自然文化环境完美结合,促使乡村进一步优化发展,为未来乡村文旅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南园艺》2012,(11):59-59
一是重点推进仙女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建设,目前,木根村、荞子村、龙宝塘村、桃园村、明星村等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带基本建成,1—9月接待避署休闲游客169.6万人次,直接收入9201.93万元。二是大力打造白马镇车盘村、豹岩村,赵家乡新华村、厢房村,和顺镇打蕨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游客接待能力达20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龙哓 《现代园艺》2024,(7):107-110
以湖州市港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理念,对乡村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对村域现状景观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港胡村乡村景观要素,对比港胡村景观资源现状的优势与劣势,针对现有优势资源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港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原有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统筹考虑现状发展诉求以及周边村庄发展对其影响,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建设“一心两轴五区”的景观空间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罗娟 《花卉》2019,(18):88-8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乡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前提。尤其在乡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造就的乡村风貌是不可多得的一种自然资源。并且在随着社会生活层次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和文化方面。所以乡村地区的生态建设是能够满足当地人们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以此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视角,分析生态乡村建设规划中的景观植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艺》2020,(5):138-142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梳理乡村振兴和村落景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乡村产业规划、景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规划、乡风重塑5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案例,阐述这5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芮莹 《现代园艺》2019,(17):30-31
以来青岛乡村旅游者或青岛本地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影响游客乡村旅游的公共因子,针对上述分析,对青岛乡村旅游规划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域下,为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发展,需合理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潜能。如通过乡村空间规划、乡村特色营造、基础设施完善、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开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目标。基于生态文明视域,针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结合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实际问题,从特色产业培育、田园生态维育、田园人居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多元共治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园艺》2019,(23):126-128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乡村建设成为国家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现有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突破点。现阶段的乡村景区建设与乡村绿道建设多为各自独立进行,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发展。将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共同开发,有助于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将散布在乡村的各个景点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利用风景区与绿道的宣传展示作用,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以昆明市金殿景区周边为例,分析了昆明市城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得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共同与融合联动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乡村旅游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成为一项热点议题。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进行参观和体验。但影响村庄旅游的因素众多,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研究村庄资源优劣势、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AHP法对藏族传统村落哈木古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测度值计算,从而对村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哈木古村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和传统民族风俗相关因子权重最高,是村庄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游人对村庄周边的自然风景、村庄生态环境以及建筑景观满意度较高,是村庄的优势旅游资源。而村庄的绿化美化、卫生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几项得分较低,亟待继续改进。通过对拥有百年历史的藏民聚居地哈木谷村这一优秀旅游村落案例的分析,以期为藏族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瑶 《现代园艺》2023,(3):109-111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热度逐年上涨,城市居民越来越追寻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主要基于乡村旅游的背景,对我国碧道设计理念、原则与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