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果叶兼用型杂交桑种子园是既要采收桑叶养蚕又要采收桑果淘洗桑种子的桑园,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从果叶兼用型杂交桑种子园的建成、桑园管护措施、桑叶的采收、桑果的采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科学合理布局,选择配套实用的农机具,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采收桑叶,震落法采果等一套果叶兼用型杂交桑种子园高产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省七十年代以来开始杂交桑利用的试验示范和逐步推广,最先由北-×伦540,北-×伦109等组合,随后又选出塘10×伦109和沙2×伦109两组合取而代之。为了配合杂交桑的推广,也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建立采种子园,从事杂交桑的种子生产,但如何提高种子生产的经验报导不多。苏挺锋(1984)曾报导其沙2×伦109种子园(部份二年生桑,部份三年生桑)亩产种子41.8公斤(当时是最高产的),并认为只要进一步改善管理技术,要突破理论产量亩产50.50公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种子生产技术,设肥料、整枝、防病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试验,结果以整枝为主要因素,肥料次之;选出最佳的处理组合为挫(艹远)整枝、施复合肥+有机肥,并喷多菌灵防病。运用适当密植,适时降枝,合理施肥,自然和人工辅助充分授粉等技术措施,在2.21/15公顷种子园中,栽植后头年创1/15公顷产种子59.75公斤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4.
在桑树方面,选育优良的杂交组合以及杂交一代种子进行实生直栽,选育目标是:杂种一代的群体经济性状优良,个体间各主要性状变异系数小。经过几年的试验证明,以中桑5801号×育82号这一对杂交组合较为符合选育目标。本文概述了自1981年春在镇江林业科学研究所建立的1.2亩中桑5801号×育82号的亲本种子园的实绩。根据父母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剪伐方法,其栽植形式是二行母本间以一行父本,四周均植以父本。该种子园于1983年收获桑果1078斤,经淘洗得到桑籽29斤,已分发到各地试种。并提出对杂交桑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净利润、产值、现金收益、成本利润率等4个收益指标和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等2个成本指标对生产蚕茧、甘蔗、柑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近2年来,每667 m~2土地生产蚕茧、甘蔗的净利润持续下滑,但甘蔗的净利润下滑幅度低于蚕茧;而以柑橘为代表的水果业的收益明显高于蚕茧和甘蔗,显示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对每667 m~2土地生产3种农产品的总成本进行分析显示,3种农产品的总成本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且以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上升幅度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劳动日工价的大幅度上升,而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变化不大,提示机械化程度没有大幅度提升。分析认为,提升蚕茧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加快蚕桑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机械化步伐、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桑枝叶混合青贮饲料对滩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探索在生产中的可行性。选择滩寒杂交羔羊26只、分为2个组,每组13只,试验组饲喂混合青贮、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02%(P0.05),料肉比降低6.98%(P0.05),30日只均增重提高毛利7.75元,增幅为16.32%。桑枝叶混合青贮饲料在生产中是可行的,并且能显著提高肉用杂交育肥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养蚕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省力化和低成本的经营目标,开展了大规模养蚕生产综合技术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试验设1户家庭的养蚕经营规模分别为2.67、5.33、8.0hm~2,并以经营0.13hm~2规模的农户为对照区。主要技术内容与体系:桑树栽培管理采用杂交桑密植,全年条桑剪伐收获,除草剂除草,桑园全年免耕等技术;家蚕饲育采用一日收蚁,3~5龄条桑给桑,全龄塑料大棚地面饲养,不除沙,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研究结果: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地利润率每公顷增加8325~14100元,劳动利润率每个标准工日增加16.5~27.1元,资金利润率增加1.8~3.7元;生产1公斤蚕茧的时间仅为2.4h,与日本的养蚕劳动生产率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8.
<正>大面积拓植湖桑,如何确保近期收入不减,又能促进新桑的管理和使养蚕尽快上路,这是多年来我们蚕业工作者一直思考并力求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找到了一条较好的途径。即新拓桑园以湖桑作为主栽品种,广东杂交桑间栽在行间。广东杂交桑(塘10×伦109或沙2×伦109)繁殖容易,成本低廉,生长迅速,叶质优良,产量高。4月下旬采用营养钵温床育苗(与棉花育苗极相似),5月底6月初待上茬作物(如麦子、油菜)收割后移栽,只要及时摘芯,大肥大水管理,当年每亩可养中秋蚕0.5张,晚秋蚕1张;第2年春蚕可饲养1张以上;第3年湖桑丰产骨架形成后,即可放弃广东杂交桑。每亩广东杂交桑种子费只需5~6元,因此,我们认为湖桑行间间栽广东杂交桑是目前新桑拓植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桑枝叶混合青贮饲料对滩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其在生产中的可行性。选择滩寒杂交育肥肉羊26只,分为2个组,每组13只,试验组饲喂混合青贮,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日增重提高9.2%(P0.05),料肉比降低6.98%(P0.05),30 d只均日增重可提高毛利7.75元,增幅为16.32%。研究表明,桑枝叶混合青贮饲料在生产中是可行的,并且能显著提高肉用杂交育肥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杨发祥 《北方蚕业》2008,29(3):53-53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桑树高效快速育苗技术,选用丰驰桑和桂优12号2个杂交桑品种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桑园内进行了桑树水培育苗和大田育苗的对比试验,并调查了出苗率和出圃率,分析了每667 m~2投入成本和产出合格苗木情况。结果表明:丰驰桑和桂优12号的出苗率,水培育苗分别为80.2%和81.5%,比大田育苗的70.8%和72.4%均高9.1个百分点以上;丰驰桑和桂优12号的出圃率,水培育苗分别为72.2%和73.1%,比大田育苗的53.6%和52.9%均高18.6个百分点以上。每667 m~2育苗产值,丰驰桑水培育苗为24 745.7元,比大田育苗的16 675.0元高48.4%,桂优12号水培育苗为26 079.7元,比大田育苗的16 875.1元高54.5%;每667 m~2水培育苗成本比大田育苗成本节约80.0元,而且水培育苗物资可再次使用率更高。桑树水培育苗是一项投入成本低,产出效益较高的综合性桑树苗木生产技术,在云南省内推广使用,能有效解决桑苗长期依赖外调的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13.
传统培育桑苗周期长,需要一年播种、二年嫁接、三年定植,已不能适应省力化栽桑与养蚕的迫切需要。60年代以来日本、中国先后育出适合条桑育的杂交桑,并在生产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大大节约成本。为了逐步改变宁夏传统的家蚕片叶育的饲育方式,为实现全年条桑  相似文献   

14.
现在推广的杂交桑,是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中选用优良品种桑作亲本,经过杂交而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杂交组合主要有塘10×伦109、沙2×伦109、北1×伦540等杂交桑种。广东杂交桑与嫁接湖桑相比,具有发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215;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215;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215;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亩,占全区总桑园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今冬明春全区将扩种新桑园一万亩,其中杂交桑面积占36.2%以上。杂交桑的推广面积这么大,它的品种特征特性怎样?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又怎  相似文献   

18.
杂交优势即两种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杂交优势的发现与发展以及人工选育三倍体杂交桑在经济和农艺上的优良特性,介绍了桑树杂交品种的选育方法以及F1代杂交组合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杂交桑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枝条是栽桑养蚕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是蚕桑产业的大宗资源之一。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具有农药残留量少、生产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的优势。本文通过不同比例桑木屑配方的生产试验,探索出了桑木屑与棉籽壳比例为2:1的高产、优质生产配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桑枝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桑枝条直接还田利用的方法,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桑园对云桑2号桑树品种进行了桑枝条直接还田盖园艺地布(A布)法、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和桑枝条传统处理法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桑枝条的3种不同处理方法每667 m~2桑园投入的人工和生产资料成本由低到高依次是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1 050元)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1 210元)桑枝条传统处理法(1 450元),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每667 m~2桑园的直接成本投入比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节约160元,比桑枝条传统处理法节约400元;每667 m~2桑园的桑叶产量由低到高依次是桑枝条传统处理法(1 863 kg)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2 067 kg)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2 410 kg),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每667 m~2桑园的桑叶产量比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增加343 kg,比桑枝条传统处理法增加547 kg。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可作为桑园管理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