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5株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母树(家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种子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解家系间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种子的种皮厚、种子横径、纵径、种仁横径、纵径、单粒种子和种仁及种皮含水率、千粒重分别为0.35~0.56mm、9.86~13.39mm、10.35~16.00mm、8.74~12.66mm、8.60~14.42mm、32.3%~39.5%、36.3%~52.3%和14.0%~24.2%、683.12~1 866.46g。家系间除种皮含水率外,其他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0.01)。滇青冈不同家系的种子具有丰富的变异,为其遗传研究、种子采集和苗木培育提供家系的种子信息。  相似文献   

2.
超低水分贮藏对几种高油分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对超低水分贮藏的四种高油分种子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萝卜种子活力与浸泡液电导率呈负相关,而不同活力的芝麻种子浸泡液电导率间无显著差异。经50℃老化贮藏14天后,超低水分的油菜、萝卜种子能保持较高的脱氢酶活性(油菜种子水分:0.7%~3.3%,萝卜种子水分:0.9%~3.2%)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油菜种子水分:0.7%~2.8%.萝卜种子水分:0.9%~3.2%)。高温贮藏后,水分为1.2%~3.0%的油菜种子活力较强,具较高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油菜、萝卜、种子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的含量随种子活力下降而显著上升,水分为5.1%(低活力)的油菜种子ABA含量是水分为1.2%(高活力)种子的3.7倍,萝卜种子胚中轴(胚本部)中ABA含量大大高于子叶中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3~6倍。  相似文献   

3.
黄连种子后熟处理及与玉米套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种子后熟处理 黄连种子有胚后熟和休眠的特性.种子收获时期的种胚尚未发育好,需贮藏于5~10℃低温处经180~270d可使种子的胚慢慢发育长大,完成胚的分化.从外形上看,种子已裂口,此阶段称形态后熟,但这时播种仍不能发芽,必须在0~5℃低温贮藏30~90d,才能完成生理后熟阶段,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在自然气温下的湿种子(干燥的种子就失去发芽力),需经150~180d的自然温度,90~120d的自然低温(冬季),才能完成胚的后熟阶段,种子播后才能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4.
刘路芳  马绍宾 《种子》2005,24(12):57-59
对滇大蓟(Cirsium chlorolepsis)种子特性和影响萌发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滇大蓟种子较小,种子千粒重为2.98±0.003 g,在自然种群中,能育种子、败育种子及虫蛀种子的比例分别为(52.38±3.29)%、(26.29±2.16)%和(21.33±3.14)%,败育种子及和虫蛀种子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47.62±3.29)%.种子萌发时不需光,10~30℃和室温7~18℃条件下均可萌发,20~30℃和室温下,萌发率均可达50%以上,25℃时萌发最快;在1~2 cm深的沙中,种子出苗率可达40%左右,6cm深时,则降到10%;种子在沙壤中萌发时,沙壤的适宜湿度为13.79%~19.35%,低于13.79%或高于35.90%,很少有种子出苗.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小麦、大豆、大葱种子为材料,进行超干贮藏适应性研究,确定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将种子干燥至5%以下含水量进行超干贮藏,通过发芽试验检测超干贮藏效果;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置于常温、高温老化条件下贮藏后检测发芽力、活力变化,确定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种子都表现为5%以下含水量贮藏好于常规水分贮藏,并且适度超干(3.0%~4.0%)好于极超干(2.3%以下).常温下小麦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为2.6%~7.0%,大豆种子为4.2%~5.1%,大葱种子为2.2%~3.5%;高温(45℃)下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小麦为2.8%~5.0%、大豆为3.5%~4.2%、大葱为1.4%~5.0%.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因种子类型和贮藏温度而不同,油脂种子最佳含水量范围低于蛋白质类和淀粉类种子.  相似文献   

6.
花生果针入土后黄壳鲜重迅速增加,至入土后20天(DAP)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荚壳鲜重则在32DAP达到最大值。在荚壳鲜重即将下降之前,种子干重和鲜重开始迅速增加,整个发育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Ⅰ种子生长缓慢期(0~16DAP);Ⅱ第一迅速生长期(17~40DAP)Ⅲ停滞期(41~44DAP),Ⅳ第二迅速增加期(45~62DAP),Ⅴ第二生长缓慢期(63~88DAP)。种子发芽力在第二期内的20~40DAP迅速形成并达到最高值,(?)幼苗成活率在第Ⅳ期达到最大值,幼苗鲜重则以88DAP种子的为最高。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与种子干鲜变化相似。SDS-PAGE分析表明,种子发育初期(16DAP)即在种子未具发芽力前就开始了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合成,双向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花生球蛋白各个亚基在20DAP时均已存在,伴花生球蛋白的主要亚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等电点有所变化,含量也逐渐增加,其他多肽组成的变化在种子发芽力形成阶段(20~40DAP)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PEG处理种子的条件分析及其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种子在水中吸胀时,最初1~6小时内可吸入水量占原种子重60%左右。如此大量的水分快速的进入干种子的细胞,不利于细胞膜和细胞器的修复,表现在种子外渗物较多、电导率增高。PEG处理能够降低种子吸涨期(1~6小时)吸水量,使其控制在20~30%范围且造成水分缓慢进入种子的环境,保护了膜和细胞器的修复功能,因而在提高种子活力上表现突出的效应。人工模拟PEG处理条件,控制种子吸胀前期(1~6小时)水分,并使水分缓慢进入种子的量在20~30%左右,可以得到和PEG处理相近的效应,表现在种子外渗电导率下降,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活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二倍体和四倍体苦荞种子蛋白质含量和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立坤  陈庆富 《种子》2013,32(2):1-5
用凯氏定氮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9个四倍体及其对应的二倍体苦荞品系种子蛋白质含量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苦荞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7.21%(变化范围为15.1%~19.4%),极显著高于二倍体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97%,变化范围为12.9%~15.9%);四倍体苦荞种子黄酮含量平均为3.64%(变化范围为3.12%~4.57%),极显著高于二倍体种子黄酮含量(平均为2.77%,变化范围为2.42%~2.98%)。相关分析显示,二倍体与四倍体苦荞之间黄酮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王乃江  周玲  徐钊 《种子》2012,31(7):78-82
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播种育苗方式、播种时间、种子大小3个因素对苗高、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根重和大于2mm根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半干旱地区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方法。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大小差异很大,按粒径将文冠果种子分为大粒种子(1.35~1.60 cm)、中粒种子(1.08~1.34 cm)和小粒种子(0.81~1.07 cm)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文冠果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中粒种子在混合种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育苗方式、播种时间、种子大小对幼苗质量有显著影响。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最好选取中粒种子,采用低床育苗,陕西关中地区播种育苗适宜时间为1月15日。研究结果对指导、规范文冠果播种育苗,提高文冠果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宏 《中国种业》2006,(3):38-38
大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油分(16%~23%)和蛋白质(42%~50%),在高温、高湿、机械损伤及微生物的综合影响下,很容易变性,影响种子的生活力.总结近年来储藏大豆种子的实践经验认为,要保证大豆种子质量必须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含量分别为可溶性蛋白40.694 mg/g、可溶性糖14.670 mmol/g、游离脯氨酸0.29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64.522 U、过氧化物酶(POD)51.389 U/(g.min)、过氧化氢酶(CAT)19.947 mg/g、丙二醛(MDA)0.064μmol/g;(2)小琴丝竹的果实为颖果。带稃片种子细狭长圆形,长1.5~2.2 cm,直径2.0~3.0 mm,紫灰色;去稃片种子为细长椭圆形,长0.9~1.3 cm,直径1.6~2.8 mm,棕褐色;(3)小琴丝竹种子的净度为90.07%、千粒重46.000 g、含水量达16.7%;(4)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移或NaCl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王熙  西战  吴菲  吴超然 《种子》2023,(2):128-132
以象腿蕉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标准发芽法及发芽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未处理、常温浸种、打磨2/3种皮及60℃热水浸种)、不同培养温度(15℃、30℃、10~20℃、15~25℃及20~30℃)及不同培养基质(沙土、草炭土、园土)对象腿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对象腿蕉萌出的幼苗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象腿蕉种子百粒重为54.2 g,吸水率为134.54%,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种子打磨处理是象腿蕉种子最优处理方法,20~30℃是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种子发芽率可达56.7%;沙土是象腿蕉种子萌发的最佳基质,发芽率为45%;测量3种不同基质中萌出的幼苗发现,幼苗对栽培基质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对分布在那曲地区聂荣县的羊茅草种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测量羊茅主要形态特征,并对其种子特征及其萌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茅穗长(65~140mm)、小穗长度(32~67mm)、小穗数量(3~9个)的平均值分别为108.85mm、52.45mm、5.60个,羊茅小穗数量与穗长和小穗长度无相关规律性。羊茅种子细小,种子圆形或半圆形,种子芒长(1.0~7.0mm)平均值为4.0mm,种子长度(1.0~5.0mm)平均值为2.6mm。通过对3个不同培养皿麦羊茅种子千粒重、含水率及发芽率进行研究,发现羊茅种子千粒重(0.784g,0.715g,0.952g)、含水率(10.56%,11.34%,12.35%)和发芽率(46.45%,37.45%,60.34%)的平均值分别为0.817g、11.42%、48.08%。萌发之后根(13.34mm/d,13.65mm/d,14.21mm/d)和苗(18.32mm/d,19.01mm/d,19.78mm/d)的生长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3.73mm/d、19.04mm/d,且均表现为3号培养皿2号培养皿1号培养皿。因此,羊茅种子千粒重越大,相应的含水率、发芽率也相对较高且生命力旺盛,萌发之后根和苗的生长速率也相对较快,发育过程中生长势也呈现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20,(6)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特性,探讨消除或减轻种子萌发抑制的方法。[方法]显微观察多花黄精种胚的形态;观察黄精粉末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时间段温水浸种液中萌发抑制物活性差别;以白菜种子为受体检测GA_3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结果]多花黄精种胚呈棒状,尚存种子形态后熟现象;随着抑制物的浓度增大,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也增大;温水浸种液1(0~24 h)对白菜种子萌发生长抑制最大,浸种液2(24~48 h)和3(48~72 h)对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没有太大影响;0.1 mg·L~(-1) GA_3、0.2 mg·L~(-1) GA_3能提高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白菜幼苗的生长,而0.3 mg·L~(-1)的GA_3反而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结论]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大多存在于种皮中,具有抑制种子萌发,抑制幼苗根部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幼苗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的特性,适当浓度的GA_3对萌发抑制物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3年罗伯茨(Roberts)根据种子的贮藏特性,将种子分为两种类型:即正常型(Orthodox)和顽拗型(Recalcitrant).一般的粮食、蔬菜、花卉种子多数属于正常型,这类种子在贮藏期间降低温度和种子含水量能延长种子寿命.另一类种子如热带某些植物种子不能忍耐低温(5~-5℃),不能像正常型种子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2月11~14日,农业部农业司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了全国种子管理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地、县种子管理站(公司)站长(经理)共13人,全国种子总站站长陶汝汉同志做了总结发言。会议交流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条例》)、加强种子管理的经验,分析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种子管  相似文献   

17.
蒲葵种子自60~200 DAA(DAA表示花后天数),含水量和电导率逐渐降低,果实及种子千粒重、种子干重和生活力逐渐增大.130 DAA达到生理成熟,190 DAA完全成熟.60 ~ 190 DAA种子脱水耐性不断增强,190 DAA最大.蒲葵种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0 ~ 35℃.含水量为20%和24%的种子分别在4℃和15℃下保存一段时间后,生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却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1990年4月19~21日在重庆市种子公司召开。会议由中国种子协会副秘书长董家涛主持,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种子协会(学会)的秘书长、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魔芋实生种子生育期与适宜采收期的关系。以花魔芋为材料,监测其发育习性,根据发育进程来判定种子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花魔芋实生种子发育特性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根据生长特点可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发生期,受精后1~30 d;二是转色膨大期,受精后30~70 d;三是成熟期,受精后70~100 d。受精后110~140 d为过熟期。花魔芋实生种子2年间的生育期分别为120.8±20.3 d、100.3±12.8 d,且其生育期与百粒重存在一定正相关性。种子萌发实验表明成熟度高的种子萌发率高。花魔芋种子的适宜采收期为成熟期(90~100 d),此时果皮完全转为橙红色、种皮转为黑褐色、种子含水量在60.8%~62.2%。本研究为魔芋实生种子的适宜收获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辐射对番茄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0~800 Gy剂量范围的60Co-γ射线对2个品种的番茄干种子和引发种(30%PEG-6000引发)进行辐射处理,采用发芽盒发芽法研究60Co-γ射线对番茄种子的萌发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对60Co-γ射线敏感性差异显著。黄盆栽抗辐射能力强于1479,主要表现在种子发芽率、萌发速度上。不同萌动状态番茄种子对辐射的敏感性也不同,经过30%PEG引发的引发种对辐射较干种子敏感。大剂量辐射后种子虽能萌发,但其幼苗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主要表现在胚根的分化和生长上。根据半致死剂量(LD 50)可以确定番茄种子适宜的辐射剂量,黄盆栽500~600 Gy,1479为400~500 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